⊙⊙⊙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09年4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四月默觀祈禱    (理帆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09年3 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三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09年2 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二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08年 11 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一月默觀祈禱    (思莊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08年10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月默觀祈禱    (思莊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08年 12 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二月默觀祈禱    (思莊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 align="center">⊙⊙⊙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11年12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二月默觀祈禱    (謝謝思莊提供本月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對上蒼的看法以及人與神的關係不只因時因地而異,同時也受到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因著解放神學(註一)而為世所知的中南美洲窮苦大眾的天主觀(註二)即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強烈地震,連帶地觸動了大海嘯。在電視螢光幕上,大家看到整個村鎮的房子在海嘯中像火柴盒一般地被捲走,逃難的汽車行人就在大家的眼前沒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看到這麼多無辜百姓的受難,為相信「全能、全知、全善」的上主的我們,心裡難免有許多的問號,例如:「如果上主真的是全能,祂為什麼讓這樣的慘事發生?」「如果上主真的是全知,祂為什麼不能阻止這樣的慘事發生?」「如果上主真的是全善,祂為什麼忍心讓這樣的慘事發生?」在這種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上主?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祈禱?(註一)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在台灣,許多人都聽過甚或體驗過區紀復創建的鹽寮生活,以及他以簡樸、自然、靈修為中心的生活理念。有的人也讀過他寫的書,例如《愈少愈自由:鹽寮樂修二十年》和《新靈修團體體驗之旅作者》等,所以對生態神學代表的天主觀也不會太陌生。

提到基督徒的愛好大自然,許多人都會想到十二世紀的聖五傷方濟各。這位和飛禽走獸稱兄道弟的意大利富家子弟,寧可拋棄了家產,立志跟隨耶穌的福音,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死後他被封為動物和環境的主保聖人。八百年來,他的精神一直還流傳在方濟會的小兄弟會士身上。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宗教裏頭,發展最快的教派,非「神恩派」(charismatic)莫屬。以台灣為例,聖神同禱會的宣道和祈禱活動,廣受歡迎,吸引了社會各階層的教友,讓許多人得到聖神臨在的經驗。韓國和菲律賓的情形也是類似。甚至在一向是天主教天下的南美洲大陸,如今因爲「靈恩派」基督教的快速成長,讓天主教會都飽受“威脅”。

“charismatic”的字源是希臘字“χάρις”,保祿在格林多前書裏論及「神恩」時就是用這個字。在基督教裏,稱之爲「靈恩派」或是「五旬節派」。在天主教裏,則叫做「聖神同禱會」或是「神恩復興運動」。他們的主要特徵是:相信聖神内的新生命,相信聖神的洗禮,相信神恩,相信祈求奇跡,有的也相信千禧年(世界末日)的即將來臨。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在台灣,大家都很熟悉民間的迎神賽會,不論是大城或是小鎮,到了迎神的日子,整個地區就特別熱鬧起來。迎神的隊伍未到,就先聽到喧天駕響的鑼鼓聲,遊行的行列裡除了廟宇供奉的主神之外,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七爺、八爺,加上宋江陣、獅陣等的各種陣頭,以及連唱帶演的藝閣,整個行列熱鬧滾滾,而沿途祭拜的虔誠的信友則備置香燭祭品、鳴放鞭炮,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喜氣洋洋。

類似迎神賽會的活動在台灣天主教會裏從前可以説是絕無僅有,但是近年來,教會也開始入境隨俗。去年紀念教會在台灣傳教150周年的時候,萬金聖母從屏東出發,繞巡台灣10個月,所到之處,本堂教友熱烈歡迎,天主教會的學校更是出動樂隊參與遊行,加上許多教友善會也組團參與,遊行行列的壯觀,在台灣天主教會裏可稱空前。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這期心泉刊出了建德在「見證」月刊(現在是雙月刊)連載的《眾裏尋他》一系列文章。淑美建議我們在決定下一本網絡讀書會要讀的書以前,也可以先討論這些文章,因此要我把它們貼出來。我覺得倒是一個好主意。一方面,北美的會員們還沒有收到心泉,可以借著網站先看,倒也不錯。另一方面,這大概是第一次我們把心泉的文章放到網上討論,全球四個分會的會員,不管居住在哪裡,都可以分享溝通,等於是提高了心泉的功效。如果這一次的效果不錯,以後我們還可以繼續做。
在心泉登出的上篇一共有一萬兩千字,在「見證」是分六次刊出。為了討論方便,我想把它們也分幾次貼出來,每個星期六貼一篇,這樣貼文不會太長,討論起來也比較方便。我們先這樣試試,隨時再變動,沒關係。(每個星期一篇太頻繁了些,每隔一個星期好像比較合適。)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

《栽培領袖》第十二章: 「英雄式領導」(一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羅文森)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

因著《培養領袖》的讀書會,大家有了在網站上彼此互動的經驗。因此長安想到了或許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大家來談小會之「願景,使命及核心價值」。這個構想當長安在八月份提出時,有了很熱烈的討論,繼續到九月份,後來新的總會主席和參贊會也討論過此事。最後的決定是請長安開始,利利也發出了“大家談小會”的公函,相信大家都收到了。長安在將臨期和聖誕節要負責堂區的禮儀,非常忙碌,所以要等到聖誕節以後才開始。

就在此時,又有一個新的建議。十一月的時候,愛梅如許說:“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两个比较自由的部落格,专谈小会灵修,或专谈小会柴米油盐。只要是小会的会员就可以参加。一笑。”

對於愛梅這個提議,建德回應說:“如果多人有興趣,不妨就在祈禱GO裡頭另設“柴米油鹽”專題,以及別的(例如靈修)專題。因為或許有的會員覺得這個讀書會嚴肅一些,但是生活總是要過的,柴米油鹽總是要買的,說不定參與的人會更多些。”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

《栽培領袖》第十一章: 「我們的行事之道」(十二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許建德)
一、內容摘錄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並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2011年11月訊   ⊙⊙⊙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栽培領袖》第十章: 膽識與生存(十一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劉素梅)
一、內容摘錄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

《栽培領袖》第九章: 思想的巨人,也是行動的英雄(十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唐汝梅)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2) 人氣()

《栽培領袖》第八章: 省察人才的至上標準--愛(九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郭瑞蘭)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

《栽培領袖》第七章: 全球化、多角化、本土化:十六世紀版本(八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梁仲容)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8) 人氣()

《栽培領袖》第六章: 神操 畢生受用的發展工具(七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孫長安)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7) 人氣()

《栽培領袖》第五章: 以自覺為領導基礎(六月份)
(本章引言人:徐 琪)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7) 人氣()

《栽培領袖》第四章: 三個非典型的領導者(五月份)
(本章引言人:孫長安)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

芥子38期 - 目錄
2011年4月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期的芥子代表了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我們的主編把“編者的話”讓出來囑咐我寫,我是恭敬不如從命,也算是替芥子在北美小會這十幾年扮演的角色做個見證。

北美小會自從1997年在小萍籌劃下,召開了土巴市的共融營以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局面,而芥子在1996年的復刊正好配合了這個新階段的小會,變成了北美會員共同分享的園地。歲月匆匆,14個年頭轉眼即逝,這期間芥子一共出版了37期。參與芥子各項工作的,從最早期的至麗、淑芳、理帆、海蘭、和璧、淼娟、葉荃,到2000年代初的致第、徐琪、文璉、丁文、愛梅、梅娟、思莊、曉雲、和我自己,這個編輯群後來又有著釧和稚珊的加入。20047月聖荷西共融營以後,小華出掌執行編輯一職,由芥子19期開始到如今,一晃又過了六年多。

大家可以看出,這些年來參與芥子的同工真的不少,他們的努力,讓我們每一位都能按時收到這份精神食糧。尤其是這四五年來,芥子的工作幾乎就落在小華(編輯)、思莊(校訂)和曉雲(排版印刷郵寄)三個人身上,我們真的應該特別感謝他們。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發展,各期芥子也開始陸陸續續地貼在“芥子園”部落格裡。至於是否停止印刷版的發行,幾年來雖然屢有討論,但是大家意見紛紛,未曾得到共識。主要的原因是有的人上網不方便,有的人則喜歡一卷在手。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一個基督徒,最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建立。耶穌基督來,是帶來天國的價值觀,因此山中聖訓所宣講的真福八端,與世俗的價值觀截然不同,其他在福音中還可見到耶穌基督所提醒的各種價值觀。我們的生活處處需要選擇、取捨,如何選擇,便代表著我們如何生活,而選擇的依據就是每個人的價值觀。

儒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其中孟子的闡述尤其重要。孟子曾多次提到每個人的行事應該根據仁義,而筆者認為基督徒的行事也是根據仁義。不過,儒家講求人性至高的發展,而基督信仰還有神性的層次,兩者的仁義詮釋略有不同。不過,從儒家文化去體會基督信仰,為我們是很好的途徑。

一、普世的價值觀

孟子提到:每個人應該居仁由義,也就是心中有仁,行事有義,不論是君王或一般人都應如此。孟子的第一篇,梁惠王請教他如何治國,他便說: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宗教裏頭,發展最快的教派,非「神恩派」(charismatic)莫屬。以台灣為例,聖神同禱會的宣道和祈禱活動,廣受歡迎,吸引了社會各階層的教友,讓許多人得到聖神臨在的經驗。韓國和菲律賓的情形也是類似。甚至在一向是天主教天下的南美洲大陸,如今因爲「靈恩派」基督教的快速成長,讓天主教會都飽受“威脅”。

charismatic的字源是希臘字“χάρις,保祿在格林多前書裏論及「神恩」時就是用這個字。在基督教裏,稱之爲「靈恩派」或是「五旬節派」。在天主教裏,則叫做「聖神同禱會」或是「神恩復興運動」。他們的主要特徵是:相信聖神内的新生命,相信聖神的洗禮,相信神恩,相信祈求奇跡,有的也相信千禧年(世界末日)的即將來臨。

許多天主教徒參加過聖神同禱會以後,印象最深的是舌音祈禱以及聖神洗禮時的一些特殊現象,比如許多人領受覆手禮之後在聖神内(倒地)休息。

的確,相信聖神洗禮的必要性是「神恩派」基督徒最大的特徵。他們相信只有透過聖神的洗禮,神恩才會降到信徒身上。有些同禱會的參加者甚至相信舌音是聖神洗禮的標誌,如果不會舌音祈禱就等於沒有領受聖神。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上篇描述宗徒時代普及的「神恩」現象,沉寂了近兩千年的時間之後,在二十世紀初期又重新盛行,並且成爲當今基督宗教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本篇裏,我們探討神恩派爲何如此地受歡迎,同時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和看法。

上文裡提到神恩派的聚會強調活潑優美的音樂,教堂裡洋溢著喜樂的氣氛,讓參與的人心神深深地受到感動。但是聚會的氣氛固然重要,神恩派最吸引人的地方卻是在他們傳播的訊息。他們聚會中的見證和以及宣導中的文字充滿了神恩、喜樂和奇蹟,聼起來讀起來很令人鼓舞興奮,

本來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一位大愛的天父,也相信天父時時刻刻的陪伴與照料。但是神恩派基督徒相信天父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認爲只要誠心祈禱,即使是移山倒海的祈求,上主都會替他們辦到。所以他們在平日生活中,巨細靡遺地仰賴上主恩賜奇跡。萬一所求落空,他們倒也不怨天尤人,只認爲是自己求得不夠虔誠。

這樣的信仰當然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首先,有人開始懷疑,如果天父真的是絕對的大愛,為什麼非要信友們一再的哀求,才肯高擡貴手,賞賜奇蹟呢?再則,有些信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會以爲是因爲自己不夠虔誠,所以沒有得到上主的庇護。甚至當有人遭受災難的時候,被認爲是天譴,因而造成受害人的二度傷害。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的長島秋景很美,樹葉都染紅了,五彩繽紛的落葉隨風飛舞,金色的陽光照射著樹梢閃閃發光,應該是令人歡愉的季節,而我卻隱沒在無盡的悲傷沉痛裏。十一月首日這天,正欲撕開十月份月曆,怎麼是聖五傷方濟各圖像?從來只知道小德蘭的主保瞻禮在十月,沒有留意聖方濟主保瞻禮就在十月四日。

我的先生英彬,這次從病倒到去逝發生得很快,使我措手不及,雖然他一直有心理準備。六年前他曾因感冒倂發肺炎住院兩個月,之後我們都很小心。每年打預防針不曾生病。今年九月下旬,我因動了小手術在家調養時,發現房客台灣來的留學生不知得了流感多久,咳嗽得很厲害,他的室友也被傳染。我馬上警覺要英彬小心,一切都太遲了。其實他早已被感染,因體弱咳不出而不自覺,直到104日這天他開始發燒。可能已有預感,英彬拒絕看醫生。這次的流感病毒似乎特別厲害,我正銷假回去上班也不能倖免,又再請假。117號星期四這天,英彬早午餐只吃一點,晚餐則吃完整個素包子和一碗湯。臨睡前,我坐在他床沿上陪他說話,他說如有什麼狀況不要急救。不願急救這句話他不只兩年前就寫在遺囑裏,更是常常跟我耳提面命。我曾回應他有時我們不一定能照自己的意願想怎樣就能怎樣。但我心裏祈禱天主憐憫,希望真的到時候讓他在家中平靜的走。不料天主自有祂的安排。當晚,我幾乎每兩小時就醒來,看他都躺著不知睡得怎樣?至清晨五點多我再醒來,看他仍睡著,我又回床上。約半個鐘頭再起身,竟看到他倒在地毯上,驚駭得我心都停了,急著叫喚他不應,身體涼涼的。不知道他還有無氣息,本能地急忙打911。抵達醫院後,簽完文件,急診室的醫生護士問我警察有沒告訴我他的的心臟停止跳動?我答沒有,是否他沒救了?他們回答我不能這麼說,他們要嘗試讓他恢復心跳。我猶疑了,坦白告訴他們英彬的體質情況也有交代不願急救。那位猶太醫生仍繼續說服我,說你們天主教徒Pro-life,給他兩三天試試看好嗎?我怎能說不?

這一急救,英彬心跳恢復了但很微弱,同時醫生也發現他肺部感染得很嚴重,馬上靜脈注射,施行藥物治療,又插管灌空氣擴張他的肺部。惡夢重演,我心靈直颤抖不忍看下去,趕快聯絡查經班的朋友Tina請她幫忙聯絡神父。真巧,我們查經班的負責人周心慧正在Flushing,中華聖母堂的本堂何神父也在,心慧隨即帶神父來醫院。何神父在英彬額頭和兩手掌上傅油、祈禱,由我代領聖體。隨後,褚海蘭也來到醫院陪我。週五這天就在驚惶、憂懼不安和存著希望,又需有心理準備中過去,一夜難眠。

週六、週日因逢週末,每天的醫護人員都不同面孔,我抱病在加護病房陪著受苦,不斷跟他道歉、解釋為什麼沒有照他的吩咐不急救,告訴他再給自己機會求天主醫治。他都沒反應,一直不醒。但腦部檢查並無缺氧或受傷出血。這樣一個瘦弱無力的人,不知道他們對他做了什麼?嘴唇和下巴都有傷口血跡,眼角有乾掉的淚痕。我拿棉花沾溫水為他擦拭,在他唇上抹點凡士林。也在他額頭畫十字聖號,唸四串玫瑰經和慈悲串經,告訴他把這一切的痛苦獻給十字架上的耶穌。三天過去了都沒有好轉。我知道我必須作決定,就求天主指引如果醫生不為難我,就是祂的旨意。星期一這天是假日,一進加護病房,眼前的情況嚇我一跳,英彬滿臉漲紅非常痛苦地喘著氣,心跳很快速。我立刻要求見醫生,堅持停止一切治療,醫生無奈地承認藥物的確都沒有幫助。當我告訴英彬醫生答應拔管了,才說完他竟停止喘氣。這是四天來他唯一的反應。然後我為我們廿年的婚姻謝謝他,能想到的話一直跟他說。我想苦難要過去了,就靜坐下來唸光榮經,才唸完,海蘭趕到,醫技人員也進來了。拔管後,護士為他打一針瑪非以減輕他的痛苦,不到廿十分他的脈博停止。我的心也撕裂了。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