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栽培領袖》第四章: 三個非典型的領導者(五月份)
(本章引言人:孫長安)

一、 內容摘錄

A. 三位非典型的領導者
若只是領導自己,能是領導者嗎?(P.103)
典型的領導者總是要影響(領導)其他人..直接造成結果..講究(決定結果的)「關鍵時刻」(PP.104-105)
(三位耶穌會士)代表..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一種領導模式:(PP.105-106)
1).無需激勵大批部屬 而是在平淡無奇、日復一日的挑戰中不斷地自我激勵
2).人生旅途..少有可測性 (因應變化要)即席發揮 機智及累積的智慧
3).「關鍵時刻」少有戲劇性的高潮..而是以緩步行進的型態呈現,在充滿平常機會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刻劃出微細的差異。(P.105)
4).不是發現「有些什麼」或「沒有什麼」作為衡量成功(貢獻)標準。(P.83)
(a)滿意(不在結果)..是(對)個人信念..行動,決定與選擇(認為)值得。(PP.103-104)
(b)不只完成任務;任務如何完成也是很重要。..這意味著(領導者的)影響力,遠見,堅忍不拔,鼓舞,創新與教育。(P.104)
(c)不是在旅途盡頭發現了甚麼,而是完成旅途的人性潛能:想像力,毅力…風險意願。(P.83)

B. 鄂本篤 (1562-1607)探險家,耶穌會士
任務:1) (為耶穌會)找出比海路更好的途徑(P.76),印度到北京的陸路通道(P.76)。2) 尋找東方古國契丹(P.79)..(其中)或有基督教部族存在。(P.80)
1602秋由阿格拉出發,經過印,巴,阿,俄,蒙古,喜瑪拉雅山,塔里木盆地(P.80)。..(歷時5年)在距北京千哩之遙旅途中的中國肅州去世。(P.84)
結果:1) 從印度到北京的陸路無捷徑,陸路通道艱險耗時,比海路更加凶險。2) 證實傳說中的東方古國即是中國,傳說中的失聯基督教團體並不存在。(P.82)

C. 利瑪竇 (1552-1610)語言,地圖製作,哲人,作家,多元文化主義者,耶穌會士
任務:目標是晉見,說服中國皇帝皈依基督信仰..由上而下..(從而)使中國臣民納入基督教化,..或准予耶穌會在中國進行福傳工作。(P.91)
1).(先在)澳門耕耘20年(後在)1583入北京皇城(生活27年)。(PP.91-92)
2).自我同化於地主國文化「文化趨同」(P.88)..價值與風俗習慣。(P.88)
3).通中文..以..基督宗教價值觀參與儒家的人倫關係討論(P.88)..
4).(使人看待)他是學者擁有值得尊重與注意的理念。(P.89)
5).(時逢)中國應用科學..歿落..成為(中西交流)良機。(PP.98-99)
結果:使耶穌會進入中國的作法..(酌用在)耶穌會在亞洲各地的策略。(P.85)

D. 克拉維斯 (1538-1612)數學,天文學家,耶穌會士
使命/想法:
1).(在訂立)耶穌會事業成長策略指導原則(耶穌會成立40年)時,..認為:
2).(因應)世界變化…耶穌會要(培育)菁英知識份子,領導,走在時代前端,..(成為)不同國家,王國,事業體…的卓越而最頂尖的人才。(P.96)
3).面對知識要絕對正直,在真理追求上絕對獻身。(P.100)
4).真象就是事實,..必須接受事實,並尋求令人信服的理論解釋它們。(P.99)
影響:
5).由星體繞地天動說之護衛者,轉為支持伽利略,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PP.98-99)
6).主持委員會修訂儒略曆,..在1582年頒布今日通用之西洋曆法。(P.102, P.107)
7).1629年克拉維斯的學生..利瑪竇繼承者準確預測北京的日蝕而進入皇家天文局(欽天監)任職..成為耶穌會在中國成功之鑰。(P.94)

二、心得

A.《典型》與《非典型》領導人的說法:
簡易地說,管理是對想法Idea,人People,事Things三元素進行管理。作者的《典型》領導人將任務(想法/使命/目標)做「人」與「事」務作業組合來進行。
如此,三位耶穌會士表現出強烈的,宗教式的熱忱獻身。任務(想法/使命/目標)的進行和完成變得與「人」追隨者,部屬的關係很淺。而是本人獻身的投入,領導型式上是獨行,自我自主式的。為此,作者就稱之為《非典型》的領導人。
B. 三位耶穌會士:
1).鄂本篤會士(探險家)
看他45歲生命最後5年的堅忍不拔。他沒選擇用波斯文做宗教會談 (P.75)
挑戰是日復一日,一棧一站,一步一腳,歷程平淡無奇,凶險異常,漫長黯淡。
好樣呀,鄂會士!很想為他作詩,像是
冰山,大漠,荒原。O, 荒啊!
長城,肅州,北京。O, 近啦!
基督僕人,鄂本篤,在天涯。
2).利瑪竇會士(耶穌會駐北京的CEO「領導」,業務推銷VIP)
先在澳門低調耕耘20年,而後在1583得入北京皇城,生活27年
選擇政官學仕為目標人群,注意並滿足其需要,尋機漸進,引發興趣,及而溝通,交流與共享。應用中文建立學人(理性知識,意見,影響力)形象,以本地化手法進行,在滿足人士需要之際,亦使本身目標得以逐步達成。
3).克拉維斯會士(菁英教育,探究真理,追求卓越)
大學教授48年,(其中)46年是在耶穌會辦的羅馬學院。約莫在1580年, 大學教學16年,年紀42時,其本人認為耶穌會教育事業的「宗旨、精神」是:
3-a).培育卓越而頂尖的菁英份子,精通神學,哲學,鑽研其他學術領域,並走在最先鋒位置,在世界,社會發揮影響力。
3-b).真理要走在團體及個人名利之前。

三、分享議題

其實,三位耶穌會士是非常小會的。不會是早期歐洲分會的會員吧?
想當年我還是小會「粉絲」的時候,對會員手冊中以下諸文很是「著迷」的,
在生活中成全自己,在教會內團結,以完成使命。(宗旨,精神)
工作..是服務愛人的直接具體表現,是自己人生旅途上的神聖使命。(0265)
發展..天賦..將我們身上天主肖像顯示出來。「工作 -- 人類的神聖使命(0265)」
在祂內成全並以成熟的人格不斷地踐行天父的意旨完成成全(0140)

我認為,人格是在反覆「我是什麼?怎樣做我?」What to be? How to become?裡趨於成熟。工作中所呈現的穩定性,能力,與動機多少會讓人從‘是什麼’與‘做了什麼’嗅出些成熟味道。

Q1. 三位耶穌會士的工作表現出個人的神聖使命,是什麼?他們的天賦在神聖使命上是怎麼用地?最後成全的是自己的意願,或是天父的旨意?那麼身為小會會員的「我」呢?

Q2. 三位耶穌會士生涯反映著成熟的人格嗎?特別是身為小會會員的「我」呢?
(1)鄂會士花5年時間去翻山,走盆地,又沒結果。(2)利會士在澳門20年,北京27年,是推銷西方,是賣鐘錶,地圖的,是傳福音?(3)克拉維斯會士教書48年,迷信菁英教育?太IQ了,EQ呢?祇強調進取,不怎樣成熟嘛?小會的「超脫,喜樂,進取,合作,服務」,IQ+EQ 比較全面!你覺得如何?

Q3. 小會會員的神修裡有否「自覺」的成份?是否需要另外分章節做出「如何‘修’exercise」的要求?
三位耶穌會士的自覺及豪氣倒像是有小會會員模樣,小會宗旨精神活生生的好樣子;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真理尋求..新文化建設..生活中成全自己..教會內團結,完成使命」。可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