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33期目錄
2009年6月
目前分類:芥子33期(06/2009) (12)
- Mar 14 Sun 2010 06:08
芥子33期目錄
- Mar 12 Fri 2010 20:48
芥子33期 - 編者的話(小華)
各位親愛的小會會員、會友和有緣的讀者朋友:
大家主內平安喜樂。
這四個月日子還真不平靜。建德、瑞蘭夫婦痛失老父。在許伯父生命的末期,路遙往返,身心俱傷的同時又是何等的不捨與折磨。思莊高堂,身體極為衰弱。多年來,思莊衣不解帶,祥和的,堅忍的奉養四老。是小會會員的典範。 阿第被宣告癌症轉移。那麼愛笑謹守分寸的人,一下子癌症復發,令人萬分不捨。她選擇勇敢面對。一如往日,全心信靠天主。天主給的她全要,不曾東挑西選。高高興興的有病治病。在化療的威力空檔,她仍平日衣著整潔,笑靨迎人,家裡整理得井然有序,下廚親手為家人做羹湯。聽到朋友罹癌,她一心要帶著食物去探望。真是心中有主,心懷他人的好姊妹。
- Mar 12 Fri 2010 20:42
芥子33期 - 主席的信(作者:徐琪)
親愛的神修小會北美分會會員和會友,
收信平安。一年已過去了一半,藉著教會的禮儀年提醒我們,天主時時與我們同在,不只在聖誕節、復活節這些重要的慶節,也在平常的每個日子中。六月七日是天主聖三節,抄錄一段小德蘭的話:「萬花筒内三塊玻璃的作用,猶如天主聖三在我們一切行爲上的作用,我們的行爲即使是微小平常的,若出自愛情的中心點,天主聖三就給它奇光異彩,在耶穌眼中也是非常美麗。」
在天主聖三節,讓我們一起憶起小會的宗旨——
- Mar 12 Fri 2010 20:34
芥子33期 - 詩蟲螫麗春,繡虎龍眉掄;京繡漏紕恨,繡紅修夢痕 (婁世鐘)
去年建德先以電子通訊的方式讓小會的朋友們分享了他的十餘篇文章,總主題是「吹皺一池春水」。我和幾位會內的朋友拜讀之後,乘興寫了回覆。
我曾和大家說過,正在研究福音中的詩,但總覺難以定稿,腦海裡充滿了「醉情詩趣」。當然這只是好聽一點的形容詞,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來說,詩作是像寫電腦程式一樣,要寫個構架可以不花太多時間,但是要讓程式運作得利落是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琢磨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有像曹植那樣七步能詩的功力,除了天份之外還得勤練,因為近體詩的格律是十分嚴謹的。我習慣自吟自唱,反正是自個兒欣賞。當時我只是一廂情願地在想,建德的這些文章的確很深入,應該多討論一下;在回覆感想之後,再多花個3-5分鐘寫幾句話來對應一下主題的趣味,放在北美小會的電子信和大伙兒玩玩,雖說是囫圇吞棗,也許可以增加一點研討氣氛。
後來建德在他的另一封信中提到,有的時候覺得某些文章送出之後會有覆水難收之憾。我也有同感,但既然我只是以電子信和大家談天,想必一下子就會進到[垃圾檔] ,也就不覺很要緊了。兩天前我收到心泉78期,乍然讀到我原本預計會進到[垃圾檔]的幾封電子信,想必是被心泉編輯組所錯愛了。其中幾段似詩非詩的文句是在電腦面前胡謅的,須要de-詩-bugs,才能上得了刊物。到底小弟不是曹子建在世,可否容我修一修?如果還有不夠好的地方,請會內兄姊們賜教。
- Mar 12 Fri 2010 19:54
芥子33期 - 梵蒂岡的媒體運作出了什麼問題?(耿慶文)
今年元月24日,教宗本篤16世宣佈恢復廿年前因爲公開反對梵蒂岡二次大公會議而被逐出天主教會的四位主教的職權。這四位主教都屬於聖庇護十世司鐸會(Priestly Society of Saint Pius X)。這個卅九年前由法國樞機主教雷瑪賽(Marcel Lefebvre)創立的修會,主要立會宗旨就是抗議和抗拒梵二大公會議所通過的教會改革措施。 1998年雷瑪賽樞機主教未遵照教會法制迳行祝聖了四位主教。而導致這五位極端傳統派的教士們都被逐出了教會。他們不僅公然反對梵二會議,其中的威廉遜主教(Richard Williamson)還是一位色彩鮮明的反猶主義者。他的偏激言論還包括禁止女性穿著褲裝,指責電影“真善美”是色情片,近年更宣稱9/11事件是一個騙局。(註一)
在梵二會議發起50周年之際,教宗恢復這些曾被視爲叛逆的主教們職權的大動作,明顯的有平撫教會内意識形態分歧的象徵性意義。但也再次引發了本篤16世有意將教會帶回到梵二會議以前景況的疑慮。早在兩年前,教宗本篤16世就曾說過他將允許在較大範圍内採用特利騰彌撒(Tridentine Mass)。特利騰彌撒完全以拉丁文進行,是自1570年起羅馬禮儀的天主教會系統奉行不渝的彌撒禮拜儀式。直到1962年梵二會議後才被地方化的彌撒儀式取代。特利騰彌撒最具爭議的内容是在耶穌受難日的彌撒中,呼籲猶太教徒皈依天主。而梵二會議也取消了這一部分的彌撒用詞。
其實自從本篤16世繼任教宗以來,已不止一次的發出驚人之語。造成輿論譁然。他返鄉之旅時在德國瑞耕堡演講,曾說回教教義可能有暴力的潛在内涵。此言一出,在世界各地引發了一連串的攻擊天主教堂的暴行。結果好幾處教堂被毀和至少一位修女喪生。而他所謂誓反教會本質有缺陷的言論,更嚴重傷害了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處心積慮所營造的基督徒合一運動。
- Mar 12 Fri 2010 19:11
芥子33期 - 從福傳的角度看萬金聖母遶境(許建德)
三月二十六日,萬金聖母從新竹教區的桃園聖母聖心堂移駕到台北總教區,到了台北以後,在五千教友的陪同下,從圓山捷運站遊行到靜修女中的瑪利亞廣場。參加遊行的隊伍,有的代表教區,有的代表堂區、善會、以及教會學校,還有花車,浩浩蕩蕩。參加的教友神長們也都是滿懷熱誠,在台灣的天主教會小小的羊群,有這麼一個給天主做見證的機會,無形中給教會内的教友和神父修女們都打了一針強心劑。
萬金聖母從去年九月展開全台遶境以後,除了在教會内引起教友們的熱烈反應外,連教外的媒體也屢屢報導,成爲繼去年單樞機主教抱病為社會大衆講解生死問題之後,最得到社會重視的天主教活動,可以説是一個很成功的福傳活動。
主教團在2009年台灣開教150週年的牧函裏,建議以後的福傳工作,要應用各種有創意的福傳策略,深入今天台灣的多元社會。這次萬金聖母全台遶境可以算是很有創意的了,否則也不會引起教外媒體那麼多的注意。
- Mar 12 Fri 2010 10:59
芥子33期 - 划向生命的深處/活出生命的色彩/單國璽主教講座(玉梅)
今晚真的好高興,坐在「新光講堂」聽敬愛的單國璽主教,以「划向生命的深處─活出生命的色彩」為主題的專題演講。單主教說,當他在祈禱中明白,這是天主給的一個新使命,要他親身體會罹患肺腺癌的感受,再以自已的經驗現身說法,去鼓勵愈來愈多的患者時,「將我的靈魂交給天主,將我的心交給祖國波蘭,將我的身軀交給義大利」,這段紀念為義大利捐軀的波蘭士兵所寫的碑文,立刻呈現腦海,給了他很大的啟示。於是,他決定把癌症交給醫師,把靈魂交給天主,把遺體留給大地,並趁著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繼續奉獻他的愛給朋友。他得病後的這段日子,不但以「生命告別之旅」,展開全台關懷生命系列的公益活動,今晚更將他的生命、他的家族、他的信仰、他進入耶穌會的歷程以及得知罹癌後的心情轉折,說與我們分享。他以愛做見證,以愛傳播福音,充分彰顯了他的慈愛、睿智與卓越。
單主教最喜歡以色列的加利肋亞湖,除了美麗的湖光山色,一定也是因為耶穌曾在那裡顯奇蹟、傳福音吧!「划到深處去,撒網捕魚吧!」這是耶穌指導門徒的話,因為他們整夜辛勞卻毫無所獲。單主教今晚也以這句話開場,來鼓勵在座的各方人士,不論是做學問或做研究,每個人都要立一個目標,懷有夢想勇敢地划向生命的深處,才能走出自己的侷限,活出生命的色彩。單主教說,他是家中的獨子,得三代寵愛於一身,三歲時,母親要求他拿一個銅錢給路邊乞討的人,使他克服內心的害怕恐懼,開啟划向生命深處的第一步。小學時,驚見家中一位年輕長輩,因腹痛驟然而逝的事件,憤而立志「學醫」,願服務偏遠地區,這是他划向生命深處的第二步。家鄉華北地區常鬧水、旱災,許多人餓死路邊,生靈塗炭,中學即將畢業的單主教心生憐憫,於是將當醫生的志向改為「水利工程師」,這是他划向生命深處的第三步。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又打起來,政府根本無經費解決水利問題。經歷戰亂與許多苦難,使單主教決定成為「神職人員」,以服務人群為終身職志,1946年,他進入了耶穌會,這是他划向生命深處的第四步。他所以會入修會,小學時代的校長隆其化神父與利瑪竇神父等傳教士,都對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依照長上的建議,放棄美國哈佛大學而至羅馬進修,在獲得神學博士學位後,就從事教育、心靈輔導與傳播方面的工作。單主教說,修道的六十多年中,他完全服從教會的安排、配合環境的需要,有時新職務不是自己的專長時,就立刻安排課程重新學起,後來發現,這樣完全的服從反使他受惠更多, 1998年榮獲晉升為台灣地區的第一位樞機主教。
曾罹患攝護腺癌,84歲退休,不久後就發現得肺腺癌,似乎癌症是天主派來提醒我要珍惜時光的小天使...」,單主教面帶微笑平靜地說,言談間沒有一絲抱怨,他的寧靜安祥,使我在沒有暖氣的會場如沐春風。主教說,是信仰給他的力量,使他了解生命的色彩原是由愛編織而成,愛可以使人心靈自由破繭而出,愛可以使人心胸開闊視野高遠,愛可以使人真誠地關懷他人不求回報,愛可以使人追求超越頂天立地,愛可以使人無怨無悔無條件的付出,愛可以使生命多采多姿,愛可以使人分享天主永恆的生命,因為『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死亡只是一個過程,是現世與永恆生命的接軌,就像我們穿過一個黑暗的隧道,很快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主教說,他終於明白,天主要他作的是什麼,天主要的是一個真正願意完全無條件奉獻的神父。是的,肺腺癌使單主教划向生命的最深處,達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
- Mar 12 Fri 2010 10:53
芥子33期 - 舞動的靈─聖神 (龐稚珊)
我在創世之初就同月亮、星辰與陽光共舞
I danced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world was begun,
and I danced in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sun.
- Mar 12 Fri 2010 10:48
芥子33期 - 媽媽住進安養院(徐琪)
是一個回顧,也為有需要的人做參考。願一切事情在天主的愛中進行。
媽媽在我家附近的老人公寓中住了近八年。二零零九年二月五日上午九點多,我去看媽媽,她的房間門沒有鎖,她不在睡房裡,我以為她和我玩躲貓貓,沒找到她人。球鞋皮鞋都在屋裡,她穿拖鞋睡褲出門了?這是一個反常現象。我打電話問了較常來往的鄰居,媽媽不在他們那。我告訴三姐和哥哥,媽媽不見了,我要開車去找她。到了公寓的樓下,看到經理,問她有沒有看到媽媽,她說沒有,但是稍早警察打電話告訴她,有個不知名的老太太在公寓前跌倒,現在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我請她查出哪家醫院,並得知是位八十歲的亞洲婦人,我直接去醫院確認是不是媽媽,同時我通知哥哥和三姐前去。經理要我Drive carefully。
去醫院的路上我很害怕,我想那位老婦人很可能是媽媽,不知道她現在是什麼狀況,我還看得到她嗎?她還認識我嗎?如果她不是媽媽,那我的媽媽現在又在哪裡呢?去醫院的路上,耶穌基督和聖母媽媽是我呼求的對象。
- Mar 12 Fri 2010 10:44
芥子33期 - 久違了! 好朋友們!(耿慶文)
回到台北,見到這麼多的新舊朋友,感覺真好!
我是1971年離開台灣到夏威夷唸書的,算算已經三十八年了。其間只回來過三次,第一次是1973年唸完碩士,回來找工作,住了將近一個月,那時是一心一意的想要在這個海島上安身立命,但是未能如願。於是回美國去繼續唸博士,誰知這一走竟是十幾年。
到了1991年,突然接到了一份邀請,又來到台灣。到台北的第二天,就隨著一群人被送進總統府,和李登輝握了個手,隔天在國軍英雄館開了一個什麼會,然後就是一週的中南部參觀。那一次回台灣最感欣慰的是有機會到敦和家做客,同時見到了久違的小貓,偉瀛和偉特等幾位老朋友。除此之外,對台灣的感覺卻是似曾相識,又十分陌生了。
- Mar 12 Fri 2010 10:22
芥子33期 - 原生態的貴州(玉梅)
從前想到貴州﹐只想到歷史上的夜郎國和飛流直下的黃果樹大瀑布。來到貴州﹐才真正領略到貴州無處不在的美。貴州多雨﹐多高山﹐多深谷,到處都好像可看到,以山水組合而成,變化萬千的奇異風景。剛好正趕上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晴朗的天氣把春天所有的明媚都釋放出來了。即使是最尋常不過的山野﹐也漫無邊際地開滿了油菜花。大片大片搖曳在風中的金黃色,還夾雜著綻放粉紅色的桃花。行走倘佯在這幽靜秀麗、樸實無華的山川天地之間,眼前和平、寧靜的的自然美景,使我暫時忘了自己、忘了紅塵。
這天早晨,我們乘車前往龍宮洞觀光。沿途,貴州所特有的喀斯特地形—一座座呈黛綠色調的半圓山嶺,遠近相間地,各自默然獨坐於車行四周,使我感覺彷彿行進於 巨大的彩墨畫卷中。環山的路上,更是天然奇景處處,令人目不暇給。谷底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幽美空靈、清新出塵。進入景區,更驚艷於盛開的桃花及環繞翠綠山 谷的清澈溪流。或許這春光明媚、百花盛放的時節,在當地是個特別集會的日子吧,成群結隊的少數民族婦女,各自穿戴著自家精緻的傳統服飾,露著善良、純樸、 自信的微笑,快樂地一起賞花踏青。不論是身著淡雅斜襟寬袖的布衣族婦女,還是穿明式鳳陽裝的漢人,她們的多采多姿,不但像到處盛開的鮮花一樣為山川增添了 亮眼的色彩,而且構成了一種特有唯獨雲貴高原才有的人文 風景。官方規定:「著傳統服飾者,可免門票」,這真是令人喝采的德政!
除 了天然美景,在遙遠山野的小村寨─雲峰堡,一個幾乎要被無邊黃花菜田淹沒的地方﹐深藏著珍貴的人文景觀。我們很幸運地在貴州屯堡博物館前,欣賞了一齣儺戲 ─歷史的活化石﹐戲劇的活化石﹐戲碼取自三國演義的故事。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劉﹑關﹑張和呂布的臉上覆蓋著一塊黑布,只有眼睛前面開了兩個小圓洞。鑼鼓 喧天價響,震天動地地吼,充分顯示出人民頑強的生命力與對上天的敬畏,使我想起千百年來老百姓的祈禱﹑吶喊和呼喚。儺文化來自中原,儺祭是遠古人敬神祭 天、驅鬼逐邪的一種儀式。先民希望通過這種儀式,求得風調雨順、五榖豐收,遠離災難瘟疫。明朝軍旅中,就很盛行這種將祭祀、操練、娛樂融為一體的軍儺。朱 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西南,神秘的儺文化也就隨著軍屯﹑民屯進入貴州,並與當地的風俗民情相融合。我想我所看到的這場儺戲更多是娛樂﹐因此在一陣內心深處的顫慄之後﹐反而是演員身上五彩斑斕的衣服更讓我好奇。
- Mar 12 Fri 2010 10:14
芥子33期 - 小德蘭福傳之友 (徐琪)
http://thelittleflower1873.blogspot.com
……若想為教會的福傳貢獻力量,我們是否可以成立一個「小德蘭福傳之友」的團體,來互相支持?每個願意在天主助佑下,有意識地在每天平凡生活中,活出小德蘭福傳靈修精神的人,都歡迎成為「小德蘭福傳之友」。……
……德蘭和聖方濟沙勿略,在1927年,共同被冊封為普世傳教主保。中國是傳教區的國家。……這兩位主保,一位是耶穌會士,足跡踏遍歐、亞、非洲;另一位是聖衣會院的隱修修女。他們都心心念念於中國的歸化基督。聖方濟沙勿略死在中國外海上的一個小島,死前向中國高舉著苦像。德蘭在臨終前的里修會院內,與一位由長上指派的神兄信函頻繁。這位神兄在四川熱心傳教。德蘭將四川地圖釘在自己的房間內,日夜為這位傳教士和中國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