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栽培領袖》第三章: 耶穌會 成立於無意之間,但目標明確的事業体(四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張帆人)

一、 內容摘錄

1. 依納爵(1491-1565) 於1540年成立耶穌會 (p. 13)
2. 多元的10位創會夥伴:三種國籍(西法葡),年齡差24歲,家世懸殊等 (p. 43)
3. 核心成員同在巴黎大學攻讀學位 (p. 44)
4. 兩度重生(按:原文是”born twice”而非”reborn twice”)的領導人──依納爵 (p. 45)
(1) 火爆浪子、軍官:戰爭中負傷,療傷期間其信仰大幅轉變 (p. 46)
(2) 朝聖者:跋涉18個月抵達耶路撒冷,三週後卻被驅離 (p. 49)
(2.1) 決心學習以增強能力 (p. 50)
(2.2) 前往巴黎途中澈悟,深刻了解自己 (p. 51)
5.依納爵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因為他有天賦的領導魅力,而是他有察覺並且啟發他人領導潛能的能力 (p.52)
6. 耶穌會目標:「協助人靈」 (p.53)
7. 組織特色:(1)具有英雄氣質 (2)相互誠摯關懷 (p. 56)
8. 用事業體(company)來形容耶穌會,其實真正的意義在於耶穌會是耶穌的夥伴(companion) (p. 70)
9. 1773-1814 耶穌會曾被解散41年 (p. 67)

二、心得

《栽培領袖》第三章對於耶穌會的創始聖人依納爵有甚多著墨。
作者企圖將領導四原則:自覺、才智、愛和英雄豪氣綜合式地融入本章內容。
本書的領袖,有別於大多數人的認定。耶穌會的領導,在於幫助別人,也在於發展自己。
丁松筠神父在本書的序文描述了他的經驗。他加入耶穌會時,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的追隨者,不是領導者,因為他不想指揮別人,告訴別人該怎麼做。
這一點,對我來說,真是心有戚戚焉!不過,丁神父的長上告訴他,溫和、不說教方式,其實就是在領導。如此見解,對我而言,也正是莫大的鼓勵。

三、分享議題

1. 你參加過的團體中,是否有些團體有多元背景的成員,有些團體的成員則是單純背景。請分享你的經驗。
2. 耶穌會和小會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也都曾受過耶穌會神父的陶成,請分享你的體驗。
3. 小會成長的過程當中,有的會員一直覺得小會的目標不夠明確,不夠具體。本書作者說耶穌會培訓他們的會員時,在於使他們能夠從事任何“助人”的工作(p.62),你覺得小會今後的做法任何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