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強烈地震,連帶地觸動了大海嘯。在電視螢光幕上,大家看到整個村鎮的房子在海嘯中像火柴盒一般地被捲走,逃難的汽車行人就在大家的眼前沒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看到這麼多無辜百姓的受難,為相信「全能、全知、全善」的上主的我們,心裡難免有許多的問號,例如:「如果上主真的是全能,祂為什麼讓這樣的慘事發生?」「如果上主真的是全知,祂為什麼不能阻止這樣的慘事發生?」「如果上主真的是全善,祂為什麼忍心讓這樣的慘事發生?」在這種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上主?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祈禱?(註一)

在猶太基督傳統裡,「無辜受難」一直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但是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期,為了維護“上主是全能全善”的信仰,猶太教和天主教會的神學思想否認有所謂的「無辜受難」這麼一回事。在天主教會裡,最樣的思想大都根源於聖保祿對創世紀裡亞當厄娃經節的了解和他對原罪的說法,按照這樣的思維,每個人生下來就有原罪,每個人自己本身也都不是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曾經犯過罪,所以即使受些苦,也不是「無辜受難」。

這樣的說法其實和舊約《約伯傳》裡約伯的三位友人的說法類似:他們一致認為約伯一定犯了什麼錯(約伯傳4:7;8:3-4;11:4-6)。但是上主並沒有否認約伯「無辜受難」的事實,沒有稱讚這三位友人講論得對。相反地,祂對這三人之一說:「我應向你和你的兩個友人發怒,因為你們講論我,不如我僕約伯講論的正確。」(約伯傳42:7)

那麼一直在申訴無辜的約伯什麼地方講對了呢?約伯聽了上主的訓言以後說:

「是我以無智的話,使你的計劃模糊不明;是我說了無知的話,說了那些超越我智力的話。」(約伯傳42:3)

這就是《約伯傳》作者的結論:「無辜受難」是我們無法了解的上主計劃中的一部分。

教會後來的傳統教導不再否認「無辜受難」的可能,但是堅持上主絕對無意讓這些天災人禍故意發生。上主創造的宇宙自有掌管天地運行的自然律,而且人類有自由意志,在這種境況當中,上主“允許”災難因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產生。至於為何上主會允許,有各種各式的解釋。我們常聽到的,諸如「上主用受苦來鍛煉一個人的筋骨」、「上主用受苦來培養一個人的品德」、或是「上主用受苦來淨化一個人的靈魂,好準備進入天堂」等。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居然說:「上主讓你受苦是因為祂特別愛你」。

然而當我們面對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受難死亡的時候,以上的種種解釋都顯得軟弱無力,不能令人信服。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戰爭中兩方無休止的空襲,使得城市中整個區域淪為火海、夷為平地,多少無辜的平民葬身其中。又如日本軍人在中國姦殺百姓的暴行,以及德國納粹黨有系統地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面對著罪惡勢力在世上橫行、無辜百姓成群受害的悲慘事實,許多基督徒對教會傳統的上主觀起了疑問,他們問道:「上主,袮在哪裡?袮忍心坐視不顧嗎?」

二次大戰後,三位親歷戰爭殘酷的年輕德國神學家開始了嚴肅的神學反省,莫爾特曼 (Jürgen Moltmann)、左勒 (Dorothee Soelle)、和美茲 (Johann Baptist Metz)不約而同地體認到宗教信仰不只是個人和上主之間的事,也是上主對整個社會發展的關懷。我們需要的上主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冷眼旁觀的神,而是一位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神。當社會上發生不公義事件時,基督徒和教會必須堅定立場地譴責施暴者,必須盡其全力維護受害者。這樣的神學思想稱做“公共神學”(Political Theology),這是後來解放神學的先驅。

「人們的信仰讓他們在受災難的時候,呼求一位大能的神。但是聖經卻指引他們到一位無能而且也在苦難中的神。唯有這樣一位受難中的神才能夠幫助受難中的人。」這是在二次大戰中因牽涉謀刺希特勒而受害的基督教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獄中書簡》裡的一段話。這段文字也帶給了上述三位神學家莫大的啟發,例如莫爾特曼提出“釘在十字架上的神”的主張時說,當聖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聖父也一起跟著承受著苦難。左勒則說受難而後復活的上主給苦難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和力量,就像在水泥地裂縫裡爭扎生長的小草的“沉默吶喊”,生命終究要戰勝苦難。美茲則提出了“危險回憶”和“申訴祈禱”。“危險回憶”是正視十字架痛苦的本身,不加以美化,借著追憶基督真實的苦難,我們才能和所有在世間受苦受難的人們以心體心,也隨之而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向,不再懵懵懂懂地過日子,這是美茲所以稱之“危險”的原因。“申訴祈禱”在舊約中的聖詠和先知書有許多例子,但是在我們現代教會的禮儀中很少用到。美茲認為“申訴祈禱”給苦難中的信友一個很自然的祈禱方式。

「無辜受難」是一個很難解的問題,苦難中的人們呼求的或許是一位萬能的神把他們從水深火熱當中拯救出來,但那並不是我們的上主顯示祂自己的方式。相反地,我們有的是一位“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祂在苦難中陪伴著我們、跟我們一起受苦,同時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讓我們知道當我們同祂一起死亡,也要同祂一起復活。

因著反省「無辜受難」的課題,讓我們也因此更重視社會正義的議題,更關心社會中被歧視、被排斥的邊緣族群,也讓我們更尊敬人們共同擁有的尊嚴和權利。

註一:譚浚明,「災變之後,我們該如何祈禱?」,見證月刊 Vol.41, No. 419, 2011 May。

討論題目:   
(一)如果天主是全能的,為什麼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災害和苦難?
(二)如果你有朋友受到許多挫折或災禍、身陷在痛苦當中,你怎麼安慰她/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