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對上蒼的看法以及人與神的關係不只因時因地而異,同時也受到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因著解放神學(註一)而為世所知的中南美洲窮苦大眾的天主觀(註二)即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解放神學背後的群眾運動起源於1950年代的中南美洲,這一大片土地的人民在殖民時期受到高壓統治,後來雖然先後獨立建國,但是統治階級為了保障他們的既得利益,維護不公義的經濟制度,造成社會普遍的貧窮,許多人們三餐不繼,成日掙扎在生死邊緣。

雖然中南美洲的人民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但是有很長的一段時期,天主教會的領導者卻偏向統治階層,沒有真正地負起牧羊者照顧羊群的責任來。教會只會安慰貧困的教友們要有耐心,勸他們要以忍受現世的困苦來換取將來在天堂上的賞報。

依照教會傳統的訓導,上主是個萬能的神,祂創造了世界,也掌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世界上的災難和受苦雖然不是上主的意思,但是祂卻容許它們的發生。雖然聖經很清楚地記載了耶穌對窮人堅定不移的關懷,但是傳統的信仰卻說,在世俗的事件裡上主是中立的,祂不偏袒任何一方。因此教會一方面勸導富裕的人要有慈悲心,多做善事救濟貧困;一方面教導窮人要以十字架上的基督做榜樣,耐心忍受這個世上的痛苦,以求來世天堂上的福報。教會的傳統訓導十足反映了認命的態度。

至愛的天主和祂鍾愛的子女

在1950年代中葉,兩股社會力量開始在中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形成,一個是大學校園裡的學生運動,一個是維護工人利益的勞工運動。到了1960年代,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前後,天主教會裡許多關心貧苦大眾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們紛紛投身這兩個運動,並且參與建立基層教友的小團體。

小團體的成員借著閱讀與研討聖經,逐漸領略到一個事實:「上主是大愛,而他們是上主鍾愛的子女」。上主一定希望祂所有的子女都能夠得到溫飽、過一個起碼像人樣的生活;如今他們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自然不會是上主的意願。在這種境況之下,上主當然不會任憑祂至愛的百姓在世上痛哭哀嚎而袖手旁觀、保持中立的。

所以解放神學中原則之一即是「窮人優先」。「窮人優先」並非表示窮人比一般人更聖潔,
在天主眼中,窮人之所以優先,只是因為環境使然,天主是無窮的愛,而窮人非常需要天主的這一份愛。

恩賜生命的天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窮人優先」的原則,現世社會裡窮人們每一天面臨的許多貧窮、飢餓、迫害、和囚禁,這些景況樣樣都是死亡與破壞的象徵,跟恩賜生命與創造宇宙的上主正好對立。

聖經告訴我們,上主的創造宇宙是出於祂的至愛,同樣地,天主恩賜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是出於祂的至愛。

不只如此,天主還差遣祂的聖子耶穌降生於世,借著耶穌的成為人類的一份子,借著耶穌的受難於十字架上,失落的人們又重新得以回到上主的國度裡。藉著在天主聖三內的洗禮,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新生命在天主聖神的引導下開始茁壯成長。

如果上主為了我們生命的滿全而不惜犧牲祂的聖子,那麼看到現世窮人被逼迫走到死亡的邊緣,祂也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生活的天主

上主不只恩賜了生命,祂還進入人類的歷史、生活在我們當中。在舊約中,我們看到上主如何帶領猶太人;在新約中,天主聖子更降臨到世上,在祂短短的三年公開傳教生活中,苦口婆心地宣揚上主的國。後來祂為了我們而受難死亡,第三日復活了以後,在祂升天之前,祂又派遣了聖神,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住在我們每一個家庭裡,住在我們每一個堂口中。

耶穌在世上的生活和今天的窮苦大眾沒有太大的區別,祂說: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瑪竇八:20)

正因為我們的天主是一位生活的天主,祂完全了解窮苦大眾生活的悲慘與無助。

公義的天主

上主是公義的,如同聖詠第八十九篇所寫的:「正義和公理是你寶座的基礎,仁愛和忠信在你的前面開路。」在歷史中,上主不止屢屢對猶太人伸出援手,把他們從強敵手中拯救出來,祂並且照顧猶太社會裡最弱小無辜的成員,就如同聖詠第八十九篇所寫的:「天主常在自己的聖所內居住,是孤兒的慈父,是寡婦的保護,天主給無靠的人備妥房屋,引被擄的人重獲自由。」

造成中南美洲勞苦大眾普遍貧窮的原因,有許多並非個人的懈怠,也非自然的災禍,而是制度上的不公義。這些不公義的制度,和上主公義的本質是水火不容的。

行動的天主

對不公義的制度,天主不會叫我們只要忍受而不去力圖改變。正如當年猶太人在埃及當奴隸、被不公義制度所迫害的時候,上主並沒有要梅瑟勸導猶太人耐心忍受。相反的,我們的上主是一位行動的天主,他叫梅瑟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還一路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四十年,直到他們抵達了巴勒斯坦為止。

同樣地,面對今天許多不公義的制度,我們不能採取旁觀的態度。如同在耶勒米亞先知書第二十五章裡說的:「你們應及早執行正義,從壓迫者手中解救被剝奪的人,免得我的忿怒。」

面對不公義的制度要採取行動、躬身實踐,這是解放神學強調「實踐優先於理論」的由來。

解放的天主

我們的天主也是一位解放的天主。舊約出谷記裡有關天主如何幫助梅瑟領導猶太人離開埃及的事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同樣地,當耶穌開始傳教的時候,祂引用了依撒意亞的話來說明祂的使命:「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路加四:18-19)。為所有追隨祂、自認為基督徒的我們,這也是我們無可推脫的使命。

這樣的天主觀是中南美洲基基團的基督徒反省得來的,它具有普世的價值,不只是窮苦大眾可以認同,為許多不愁吃穿的基督徒也可以奉為圭臬。

註一:從2009年11月開始到2010年12月,武金正神父曾經在見證月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解放神學的文章,從各個角度來介紹解放神學。對解放神學有興趣的讀者,那些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註二:參看解放神學的中心人物之一,道明會士古鐵雷神父(Gustavo Gutierrez)的著作:“The God of Life”, translated by Matthew J. O'Connell, Orbis Books, New York, 19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