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期心泉刊出了建德在「見證」月刊(現在是雙月刊)連載的《眾裏尋他》一系列文章。淑美建議我們在決定下一本網絡讀書會要讀的書以前,也可以先討論這些文章,因此要我把它們貼出來。我覺得倒是一個好主意。一方面,北美的會員們還沒有收到心泉,可以借著網站先看,倒也不錯。另一方面,這大概是第一次我們把心泉的文章放到網上討論,全球四個分會的會員,不管居住在哪裡,都可以分享溝通,等於是提高了心泉的功效。如果這一次的效果不錯,以後我們還可以繼續做。
在心泉登出的上篇一共有一萬兩千字,在「見證」是分六次刊出。為了討論方便,我想把它們也分幾次貼出來,每個星期六貼一篇,這樣貼文不會太長,討論起來也比較方便。我們先這樣試試,隨時再變動,沒關係。(每個星期一篇太頻繁了些,每隔一個星期好像比較合適。)

「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是小會的宗旨。我們要以華人所能瞭解、所能接受的方式把基督的福音介紹出去。這一系列短文正好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見證:追尋上主的途徑可以因為時地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廻異。

人對超越界的嚮往與追尋

人對超越界的上主是多麼的嚮往,但是追求的過程是如許的撲朔迷離,每個人的經驗又是如此的不同,就像辛棄疾在《青玉案》一詞裏的描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難怪這闋詞會得到大家的共鳴。
可是我們天主教徒常常有一個錯覺,以爲自古以來我們教會有關天主的道理都是一成不變,以爲當今全世界所有天主教友對上主的認識應該都是同出一轍的,以爲每個信友和上蒼的關係都是千篇一律的。
不是嗎?一千多年來,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教堂裡,在每個主日的彌撒中我們不都是誦念著一樣的信經?我們不都是學習著同樣的教理問答?
可是念一模一樣的信經、學習著同樣的教理問答,不見得表示我們對上主的認識以及和祂的關係就完全相同。事實上,上主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的人所能夠了解的方式,把自己的千面萬貌呈現給他們。
今天人類對上蒼的認識是幾千年來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人類對超越界的追尋,開始得相當早。先民看到大自然的偉大,驚嘆宇宙的浩瀚,發覺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不知不覺興起「與造化同遊」的願望。
但是有血有肉的人,如何能夠認識無形無像的神?最自然的方法大概就是以心比心,把人的經驗投影到神明身上。因此無神論者說的「神是人想像出來的」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爲上蒼雖然無限,能夠裝進人心中的,到底還是非常的有限,封神榜和希臘神話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神話故事裡的神明跟人一樣,既要吃飯睡覺,也有七情六欲。神明跟神明之間的互動,例如彼此的愛慕、嫉妒、篦美和合作,幾乎是人類社會的翻版。
人類對神的認知,除了這種粗淺直覺的神話之外,也有許多比較深入的反省。而且因爲地域的不同和文化的差異,反省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在東方文化裏,眾人追尋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東方的智慧領悟到有限的人不可能完全理解上蒼無限的奧秘,他們說上蒼是「太虛」、是「不可知」。在追求的過程當中,注重的是「淨心」,是「自我空虛」,相信在這樣的氛圍裏,才能和上蒼「相逢寧靜中」。
在西方猶太基督宗教的傳統裏,上主把祂自己啓示給人類。按理說,人經由神自己的啓示而認識到的,應該是再明白不過了,可是這裡也有一個潛在的危機,那就是人的自以爲是,以爲已經掌握了所有上蒼的奧秘。可是以人類智慧的有限,對上主啓示能夠認識體會到的,難免還是失之偏頗。
比如,以色列民族以選民的身份自居,把上主據爲己有。儘管有一些先知很早就有了「雅威神不是以色列人專有、而是全人類的神」這樣的認識和教導,可是一直到今天,猶太人還是無法突破這個藩籬。
耶穌受難和復活以後,他的追隨者相信耶穌是救主。他們相信耶穌來世的目的就是要拯救所有的世人,讓他們重囘天父的懷抱。基督徒這樣的信仰當然比猶太人的要更包容多了。
基督徒對耶穌救贖的意義,並不是一開始就很清晰。天主教會兩千年的歷史,可以看成是基督徒追尋上主的心路歷程。經過長時間的集體反省,基督徒對上主總括的認識和理解越來越深、越來越廣。這期間儘管經歷了多少思索、分辨、甚至爭論,有時候彼此互相指控為異端,甚至引起教會的分裂。但是一般而言,天主教會内對不同意見的寬忍度到底要強得多,不像新教(基督教)的教徒們可以因爲對一個教義看法的不同,或是禮儀上的爭辯,就集體出走,成立新教派。
儘管人類對神的認識有這麼多的困難和障礙,但是這些還是阻擋不了人追尋上主的需要和願望,況且聖神不斷地在人心和教會裏作功,活潑的信德不斷地追尋一個生活的天主。這個現象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尤其顯明,基督徒對上蒼的追求如同雨後春筍,生活的天主呈現出千面萬貌,讓整個教會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曾任美國天主教神學協會主席的伊麗莎白‧強森修女(Elizabeth A. Johnson)把這些基督徒領略到的不同面貌分析了,寫成了《探尋生活的上主》(註一)一書,為去五十年的聖神化工作了一個最好的見證。
讀了強森修女的這本書以後,引發了我對現代基督徒對上主不同領略的興趣。在這一系列(註二)的短文裡,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些活潑但是各有特色的信仰:例如有求必應的天主、神秘隱藏的天主、解放救贖的天主、佳節同歡的天主、幽谷伴行的天主、以及超然逾越的天主等等。
「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是小會的宗旨。如果小會會員要與基督一起完成祂對華人的使命,我們就要加強自己的靈修生活,以己心體耶穌之心,然後在聖神的指引下,以華人所能瞭解、所能接受的方式把基督的福音介紹出去。這一系列短文正好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見證:追尋上主的途徑可以因為時地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廻異。
以此和大家共勉,祝福大家在追尋上主的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鬆懈。就如同聖奧斯定說的:「除非安息在祢內,我們的心將得不到安寧。」
註一:“Quest for the Living God” by Elizabeth A. Johnson, 2008,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New York, New York.
註二:這些短文自2010年9月起陸續發表在見證月刊上。


討論題目:

(一)你是否有過文章裡提到的「天主教徒常常有的錯覺」?
(二)你覺得自己對「天主」的觀念,跟全世界其他天主教徒是相同的嗎?
(三)你祈禱的對象是誰?是耶穌?瑪利亞?天主聖父?你跟天主的關係,和別的天主徒是一樣的嗎?
(四)你對文章裡提到的「以華人所能瞭解、所能接受的方式把基督的福音介紹出去」有什麼看法?有什麼具體的例子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