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使我想起我個人的一則小故事:
初抵美國,人地生疏。為了糊口,把一套巨幅山水以低價賣給也是初出茅盧的年青猶太商人,他們用雙手把舊屋翻新,以較高價錢轉賣。勤奮起家,令人敬佩。這次要以大幅中國山水裝飾方才刷白的牆壁,總共七面大牆,真可說美不勝收。房屋出手之快,太太付款給我時,已經跪在另一個破舊大宅的浴室地上換新瓷磚了。
五年之後,先生竟打電話給我:「你的作品有沒有漲價?」
這就使我想起我個人的一則小故事:
初抵美國,人地生疏。為了糊口,把一套巨幅山水以低價賣給也是初出茅盧的年青猶太商人,他們用雙手把舊屋翻新,以較高價錢轉賣。勤奮起家,令人敬佩。這次要以大幅中國山水裝飾方才刷白的牆壁,總共七面大牆,真可說美不勝收。房屋出手之快,太太付款給我時,已經跪在另一個破舊大宅的浴室地上換新瓷磚了。
五年之後,先生竟打電話給我:「你的作品有沒有漲價?」
媽媽個性的特質是勤儉耐勞。家裡有七個子女加爸媽和爺爺,媽一方面要持家又一方面要料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家中子女七人上至功課下至子女的溫飽、都由毌親一手操勞。她天天日出而作、日入而不息,長久下來母親的身子愈見清瘦。
媽媽和爸都出生在河南省,在日常以麵食為主。記得小時候家裡準備晚餐時,媽用手和了好幾團的麵、然後用趕麵扙一團團地趕成橢圓形的麵片,再加些乾麵粉在麵片上,一上一下地折成重疊的麵匹,然後左手握成虛握的拳頭、右手拿大切菜刀、以左握拳抵著刀的側面將麵匹自右向左迅速地切下來。待整個麵匹切完、放下刀、用兩手拿起麵條的尾端整個一提、將麵條放入大鍋內己經滾燙的開水內,用長筷子迅速地在鍋內攪拌、把黏在一起的麵條分開,再稍過幾分鐘即成煮熟了、香噴嘖的新鮮家常麵條了。
走筆至此,不能不說一下家裡有名的香蒜菠菜麵哨子。這做法相當簡單,把蒜瓣切成丁後,加適量醬油麻油,放置一旁的碗內。炒菜鍋內放進一些油、洗淨切好的菠菜放入快炒後,立即加水或高湯,並加適量食鹽、待湯水煮滾後熄火,即成麵哨了。這時可以將哨子加入盛了麵條的碗內,並把蒜瓣和醬油麻油一起加入,就是一碗香噴嘖的蒜茸菠菜麵了。
母親於2010年4月22日病逝於美國俄州克裡夫蘭市,享年88歲。母親的逝世使我長時間走不出悲痛的幽谷。她的音容笑貌,常活現在我的眼前,她生前的事跡一幕幕掠過我的腦際。我多麼害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把它們忘記,所以我要尋找母親的足跡,把它們放在我的記憶裡。
我非常慶幸我是一位天主教徒,我的基督信仰是母親留給我的最珍貴的遺產。我是出生在中國大陸最不景氣的年代,我還在幼年時,正值文革十年浩劫。在我十五歲之前,我是絕對沒有條件走進教堂的,母親的膝頭就是我和姐姐的第一所要理教室。母親的基督信仰之深使我折服,使我傾倒。
為信仰遭受磨難的母親
十一年前,我曾在恆毅月刊上發表一篇名為〈快樂得想死〉的文章,僅將其中一段,摘錄如下:
筆者在英國威爾斯作神操的三十天中(1998年10月5日~11月 6日),曾有過二次在祈禱中不知不覺地滑入愛的汪洋之中,只覺得極深沈的平安及與天主同在的無比喜樂。在這二次光景中,我也曾想如果這樣死去,是何等的好啊!因為要保持這種與天主同在的幸福,除了脫離肉身和這個塵世是別無可能的。這真是一種快樂得想死的經驗。
這篇文章以後在我開的「生死學」課程中,常與同學分享。
芥子第三十七期目錄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發行
「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
為幫助我們上達「天主是愛」的成全境界,「靈修慈母」聖女大德蘭教給我們一條極好的道路:祈禱。
芥子第三十七期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發行
各位親愛的小會會員、會友和有緣的讀者朋友:
大家主內平安喜樂。在十月十一號,理帆痛失人生愛侶。海蘭和小會東部的朋友都盡心陪伴。請大家持續代禱。求主愛護理帆,將她托於掌中。心雖痛,但靈命成長於深深的主愛中。附上她一封短簡,稍釋大家遠念。
文森: 1962年東海大學大一暑假參加花蓮夏令營的時候認識了小會,二年級時擔任同學會會長,在磊思中心認識了雷神父和馬天睗神父。1968年到美國留學以後,小會的朋友山羊在每年的母親節都會到家裏去看我的母親。在美國除了寫家信,就是給小會朋友寫信。可以說:我過去這四十多年的生命和小會分不開。
秀萍:我的宗教信仰和小會的培育分不開。在1962年認識王姐,領洗以後都有最好的神父陪伴著我們。小會開始的時候沒有一定的模式,希望能夠走出一個新的教友團體模式來。深深被小會要替中國做事的宗旨所吸引:透過介紹基督,給華人同胞帶來幸福,這一段小會的培育影響了我的一生。如今小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直接的影響。更有影響的是我周遭的團體。
長安:大學領洗以後,小會一直培育著我。後來認識徐丹組織了家庭,小會朋友參與的基督化家庭運動以及婚姻輔導都帶來一生的價值觀和家庭生活的改變。小會目前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小會和我幾乎是細胞的關係。我目前努力的方向是在禮儀和聖樂方面,尤其是聖經誦禱的短誦。現在華文堂唱的聖歌很多是基督教的歌,但是反映不出我們禮儀的意思。希望能把禮儀的意思更帶入短誦的聖歌裏。
陰影,性格的DNA
?根據榮格心理學,陰影≠我們受傷的過去,或籠罩在黑暗中的回憶。而是每個人根深蒂固的原型之一。
?陰影,掌握了我們是什麼人的本質(性格的DNA),也掌握了改變的秘密(通往真自由之道)。
風光的履歷表
盧雲神父 (Father Henri Nouwen) 是二十世紀的靈修作家,他著作等身,生前出版了四十多本大大小小的書,死後,他的基金會還在繼續整理他留下的手稿,以及把他的寫作中重新整理了。每一次我讀他的寫作常有“於心有慼慼焉”的感受,間接地我的靈修生活也受到他的影響。
事實上跟我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盧雲神父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幾年前美國有一個機構曾經向牧師和神父們做過一個民調測驗,請他們提名最喜愛的靈修作品,結果盧雲神父的好幾本書都名列前茅。當今的美國電視名嘴歐普拉溫芙蕾訪問美國的現任國務卿,亦即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的時候,問及希拉蕊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什麽時,希拉蕊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是盧雲神父寫的《浪子囘頭》。她說在她生命最暗淡的一段日子裡,這本書給她帶來了力量和希望。
塞翁失馬——耶魯十年
可惜他的荷蘭文作品成績平平,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但是他的英文靈修書籍開始得到重視,他的誠懇真心表現在他的寫作裏,得到許多人的喜愛,其中之一剛巧是耶魯大學的神學院院長。經過幾度的接洽,幾趟到耶魯校園的旅行,幾次的專題演講。耶魯大學的神學院在1971年給了盧雲神父聘書。
《栽培領袖》第三章: 耶穌會 成立於無意之間,但目標明確的事業体(四月份)
(本章引言人是張帆人)
《栽培領袖》第二章:領導人,做什麽?(三月份)
一、內容摘錄
邁入兔年,讓人想到耶穌會「更」的精神,我們都來跳躍一下吧!
在總會推薦的共讀書籍《栽培領袖》中,提到耶穌會強調在行動中學習、成長;在1月的全國傳協會議中,洪總主教也呼籲教友,不要只是互相取暖,應該積極對外服務。
如何繼續加深靈修,同時邁開步伐做使徒工作,相信很多會員很有心得,期望大家分享、交流,彼此激盪。
《栽培領袖》網路讀書會進行方式:
一、 《栽培領袖》網路讀書會的成員以小會會員爲主,不是小會會員的朋友也歡迎參與,請與蕭淑美或許建德聯絡,或直接在本篇上回應。
二、 本書共12章,每一章由一位引言人負責,除第一章外,共需十一位引言人,目前已有7位,另外4位希望由台灣會員擔任。請擔任引言人的讀書會員以“回應”本文的方式開始認選負責的一章,先選先贏。總負責人會把你的名字加到排名表上。
《栽培領袖》第一章:耶穌會與摩根銀行
一、內容摘錄
今年的8像是家中辦了很多喜事,青年組組長結婚,有四十多個小會會員參加,分會主席雲珍帶領大家幫忙唱歌;聖依納爵慶日,小會也幫了些忙,除了製作PPT、分享,還有慧英、長春....幫忙切水果(那天準備了400人份餐點),以及世傑、惠敏幫忙銷售口述歷史的書...每個人把自己能做的拿起來做,並彼此支持,那天小會約20人參加。有些事情可以讓我們喜樂很久,其中應該就有天主的臨在......
接下來,我們即將辦日月潭共融營,約85位參加,其中有許多新朋友,希望每個會員都能招呼他們、款待他們。
8月沒特定的會員做祈禱go的負責人,因此請大家一起為日月潭共融營,以及整個8月代禱,請求天主垂顧我們的不足和心中的盼望。
7月好像經歷了許多事:
2-5日北美共融營,見到許多小會的前輩,我常在想40多年來,小會什麼沒變,什麼改變了,在營中感受到家的氣氛,看見許多成熟的老會員一直在招呼著這個家,也對我們這些後輩十分關照。(這樣說好像把他們說老了^.^)
江神父打電話來告訴我他將遠行,八十高齡還須風塵僕僕往中國、港澳各地為教友們服務。順便問我北美神修小會最近在做什麼?我不加思索說:默觀祈禱。這是半年內我第二次被人疑問我們北美小會在做什麼?
我個人除了參加每月兩次的讀經小組分享,偶而也去華人教會慕道班看看能幫什麼?莊稼多工人少是時下教會的情況,但也目睹很多負責同工參與太多活動,
她皎潔如日
撕開月曆,送走人間四月天,滿園紅色鬱金香映入眼簾,似乎也在歡欣五月聖母月來臨。一早收到徐琪傳來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的教理,心靈有說不出的光明和希望。我願在此摘錄Thomas Merton 對聖母的默觀經驗與大家分享。
耶穌復活後發生了什麼事?在路加福音有很生動的記載:
有兩個人往一個名厄瑪烏的村莊走去,彼此談論耶穌受難和復活所發生的一切事。
復活的基督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他們卻沒認出他來 …..
各位親愛的小會會員、會友和有緣的讀者朋友:
大家主內平安喜樂。
這四個月日子還真不平靜。建德、瑞蘭夫婦痛失老父。在許伯父生命的末期,路遙往返,身心俱傷的同時又是何等的不捨與折磨。思莊高堂,身體極為衰弱。多年來,思莊衣不解帶,祥和的,堅忍的奉養四老。是小會會員的典範。 阿第被宣告癌症轉移。那麼愛笑謹守分寸的人,一下子癌症復發,令人萬分不捨。她選擇勇敢面對。一如往日,全心信靠天主。天主給的她全要,不曾東挑西選。高高興興的有病治病。在化療的威力空檔,她仍平日衣著整潔,笑靨迎人,家裡整理得井然有序,下廚親手為家人做羹湯。聽到朋友罹癌,她一心要帶著食物去探望。真是心中有主,心懷他人的好姊妹。
親愛的神修小會北美分會會員和會友,
收信平安。一年已過去了一半,藉著教會的禮儀年提醒我們,天主時時與我們同在,不只在聖誕節、復活節這些重要的慶節,也在平常的每個日子中。六月七日是天主聖三節,抄錄一段小德蘭的話:「萬花筒内三塊玻璃的作用,猶如天主聖三在我們一切行爲上的作用,我們的行爲即使是微小平常的,若出自愛情的中心點,天主聖三就給它奇光異彩,在耶穌眼中也是非常美麗。」
在天主聖三節,讓我們一起憶起小會的宗旨——
去年建德先以電子通訊的方式讓小會的朋友們分享了他的十餘篇文章,總主題是「吹皺一池春水」。我和幾位會內的朋友拜讀之後,乘興寫了回覆。
我曾和大家說過,正在研究福音中的詩,但總覺難以定稿,腦海裡充滿了「醉情詩趣」。當然這只是好聽一點的形容詞,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來說,詩作是像寫電腦程式一樣,要寫個構架可以不花太多時間,但是要讓程式運作得利落是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琢磨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有像曹植那樣七步能詩的功力,除了天份之外還得勤練,因為近體詩的格律是十分嚴謹的。我習慣自吟自唱,反正是自個兒欣賞。當時我只是一廂情願地在想,建德的這些文章的確很深入,應該多討論一下;在回覆感想之後,再多花個3-5分鐘寫幾句話來對應一下主題的趣味,放在北美小會的電子信和大伙兒玩玩,雖說是囫圇吞棗,也許可以增加一點研討氣氛。
後來建德在他的另一封信中提到,有的時候覺得某些文章送出之後會有覆水難收之憾。我也有同感,但既然我只是以電子信和大家談天,想必一下子就會進到[垃圾檔] ,也就不覺很要緊了。兩天前我收到心泉78期,乍然讀到我原本預計會進到[垃圾檔]的幾封電子信,想必是被心泉編輯組所錯愛了。其中幾段似詩非詩的文句是在電腦面前胡謅的,須要de-詩-bugs,才能上得了刊物。到底小弟不是曹子建在世,可否容我修一修?如果還有不夠好的地方,請會內兄姊們賜教。
今年元月24日,教宗本篤16世宣佈恢復廿年前因爲公開反對梵蒂岡二次大公會議而被逐出天主教會的四位主教的職權。這四位主教都屬於聖庇護十世司鐸會(Priestly Society of Saint Pius X)。這個卅九年前由法國樞機主教雷瑪賽(Marcel Lefebvre)創立的修會,主要立會宗旨就是抗議和抗拒梵二大公會議所通過的教會改革措施。 1998年雷瑪賽樞機主教未遵照教會法制迳行祝聖了四位主教。而導致這五位極端傳統派的教士們都被逐出了教會。他們不僅公然反對梵二會議,其中的威廉遜主教(Richard Williamson)還是一位色彩鮮明的反猶主義者。他的偏激言論還包括禁止女性穿著褲裝,指責電影“真善美”是色情片,近年更宣稱9/11事件是一個騙局。(註一)
在梵二會議發起50周年之際,教宗恢復這些曾被視爲叛逆的主教們職權的大動作,明顯的有平撫教會内意識形態分歧的象徵性意義。但也再次引發了本篤16世有意將教會帶回到梵二會議以前景況的疑慮。早在兩年前,教宗本篤16世就曾說過他將允許在較大範圍内採用特利騰彌撒(Tridentine Mass)。特利騰彌撒完全以拉丁文進行,是自1570年起羅馬禮儀的天主教會系統奉行不渝的彌撒禮拜儀式。直到1962年梵二會議後才被地方化的彌撒儀式取代。特利騰彌撒最具爭議的内容是在耶穌受難日的彌撒中,呼籲猶太教徒皈依天主。而梵二會議也取消了這一部分的彌撒用詞。
其實自從本篤16世繼任教宗以來,已不止一次的發出驚人之語。造成輿論譁然。他返鄉之旅時在德國瑞耕堡演講,曾說回教教義可能有暴力的潛在内涵。此言一出,在世界各地引發了一連串的攻擊天主教堂的暴行。結果好幾處教堂被毀和至少一位修女喪生。而他所謂誓反教會本質有缺陷的言論,更嚴重傷害了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處心積慮所營造的基督徒合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