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我們一起迎接新的禮儀年,謝謝台中分會主席劉素梅的分享:

台中分會請來主業會的朋友分享,主業會是屬於一自治團體,我最喜歡它的宗旨: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我時常最想說的是:“天主,禰為什麼一直是這麼仁慈和慷慨?” 這和我的聖潔、 我的聰明、我的善良、我的功德毫無關係。讓我告訴你們一些事:如果你讓自己成為天主所喜愛的,你就已是天主所喜愛的;讓自己被天主祝福,你就已被天主祝福;讓自己成為被天主揀選的,你就已被天主揀選了。關鍵是在相信天主,信任天主,讓這一切付諸實現。
我們仍然很難相信天主是要把自己白白地送給我們。我們似乎更喜歡用我們的價值計算方法;我們以作工來賺取我們該得的。但天主的邀請卻不是這麼回事。
當天使加俾額爾向瑪利亞宣佈天主對她的計劃時,對她說:“萬福!充滿恩寵者。”這句話成了基督徒祈禱的中心。我們要仔細聽這句話,在萬福之後所說的話的意思是:天主有多寵愛你,就有多寵愛你。寵愛是別人給你的,而這也是瑪琍亞所接受的。瑪琍亞被稱為充滿恩寵者,就是說她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接受者。瑪琍亞接受天主恩寵時,毫無疑問,没有想到自己的功德配不配天主的恩寵,她對天主說的是:“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
是的,她曾說她擔心自己還没結婚這事。可是她一聽到天主疼愛地接受她,她把一切疑慮拋開,她完全放開自己,全心相信天主。她沒有談到交易,功德賞報。她忘了自己配不配的事,這就是為什麼瑪琍亞是充滿恩寵者。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月是追思亡者的月分,
在剛才的感恩祭中,差點當場落淚,
主祭的韓國神父朴泳喆說: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建德寫「吹皺一池春水」期間,我正在讀「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談回憶與認同」,住在芝城的佘惠群又送我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著「天主與世界」。這時傳來昔日基督生活團的老友林家瑞去逝的消息,古偉業E-mail給我廿篇紀念文章。讀著夏敏「相伴一生」,眼淚直流,腦海充滿很多回憶。那一週的星期五我們長島讀經小組分享若望福音第十章「耶穌是善牧」。我選「認得祂的聲音」這句經文,分享以前在基督生活團時曾教導我們:「分辨時代的訊號」。

建德寫完「終曲」時,外子正在建立家作客,備受款待。我獨自在家看電視,因為猶太人過逾越節,電視在播映「屋頂上的提琴手」,主人翁正不停地唱:Tradition! Tradition! …. 我心裏真是五味雜陳。

多倫多共融營結束後,一再思考建德的文章,也想分享自己的見聞。先從「本地化」談起。波蘭籍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他最後一部的著作「回憶與認同」裏,反省﹝波蘭、祖國、教會﹞這部份時,談到他對歐洲的一些看法,也敘述保祿宗徒在小亞細亞宣講福音時,受到神秘的感召,要他穿過歐亞兩洲的界限,而開啟了歐洲的福傳。福音的傳播塑成了歐洲,也促成了歐洲各國的文明和文化。教會向歐洲的福傳過程中,在西歐促成了拉丁文化的合一;在東歐是拜占廷文化的合一。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的「本地化」。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芥子31期目錄
2008年10月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親愛的小會會員、會友和有緣的讀者朋友:

大家主內平安喜樂。

這期芥子完全獻給夏令營。如果您前來參與,它為您提供一份回味與總結。您若無法來參加,它提供您一份小會迫切需要的回顧與前瞻。在這基礎上所建立的共融的焦點。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上芥子園網站瀏覽,請把它們存在my favorite (我的最愛)。
http://city.udn.com/v1/city/index.jsp?gid=4583 是芥子園(城市)。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mustardseed 是芥子園部落格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共融營多倫多之旅對我們很特殊,因爲廣元兄和著釧姐在共融營之前,由休士頓先飛來了克里夫蘭,重溫他們以前在克城留學、成家、工作的美好回憶。

七月三日一大早,廣元、著釧、建德和我先到思莊家,然後五個人一車上路。廣元兄體諒建德每隔一周需要到匹玆堡上班的長期跋涉,堅持他也會開車。我們的輕車就在廣元兄的駕馭下,伴著窗外的濛濛細雨和車内的西洋老歌,以及老友間的溫馨談話,一路往多倫多奔去。被我們抛留在後面的,不只是高速公路的重重路標,更是平日生活裏的繁瑣雜事。隨著多倫多的逐漸接近,我們的心身也越發輕靈。

下午一時許,我們已經來到座落在多倫多東郊的耶穌會退省院。因爲來得早,找到了退省院的工作人員,幫我們開了宿舍的大門,在會客室暫且安頓下來。沒有多久時間,多倫多的地主賀倩已經來到。賀倩還是跟以前一樣,辦事井井有條。沒一會兒工夫,我們已經把行李安頓好在寢室裏。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神修小會北美分會共融營地點選在多倫多近郊佔地二十一英畝的耶穌會曼雷薩神修中心 (Manresa Jesuit Spiritual Renewal Centre)。當年依納爵‧羅耀拉就是在西班牙的曼雷薩一個山洞裏,潛心祈禱,開始寫下「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

七月四日上午

清晨七時我們在聖堂 進行早禱,萬致第用音樂引領我們進入祈禱的氣氛。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0-7:50 早禱/晨禱/靜坐

徐琪,高方寧,一早帶著大家在”玫瑰經徑(Rosary Lane)”前集合,沿著十五個石柱,徐琪帶著大家回憶歡喜,痛苦,榮福各五端. 高方寧接著代表大家唸一段玫瑰經. 沿著石柱走完一圈,胡神父在聖母聖嬰石像前為大家降福,早禱告一段落.

玫瑰徑旁有一個圓石舖的小迷宮,從入口走進,在裡面迂迴璇轉走了很久,來到一塊小空地,大家可在那兒歇息,默想,然後再繼續走那似乎永遠走不完的圈子.想到在這世上,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走那似乎找不到盡頭的路,那時是否很著急?很傍惶?何不停下來在這塊空地上和天主聊聊天,聽聽看祂想告訴我們什麼?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著多倫多的朝陽,許多早起的會員和大家魚貫進入聖堂。帶領早禱的海籣已靜肅和靄的等在門口。她向每位做脫鞋的手勢。既便是輕而無聲的便鞋或運動鞋也不例外。等到入座完畢,由理帆向大家示範坐姿。當坐姿身心安頓之際立刻感受到全然的專注與不沾絲毫塵音的寧靜。此時 “禰知道我” 的聖詠輕啟。

大家的心神在全然的交托中奔向天主。磬聲輕敲,大家合掌繞室將虔敬圍繞在心中,在團體當中。如此拉開了互道珍重的一天。

建德將小會安身立命的基督中國化,寫成文字,做成演講。有歷史軌跡理論,也有生活落實。今天大家坦誠的抒發感想。用三十分鐘,分成三小組討論。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記憶裏,以前在小會裏討論到本地化的議題,通常的反應都是:「我們又不是學文史哲學的,這樣理論的東西,跟我有什麼相干?」

或許大家想到的是教會裏頭的神學教義道理,以及教堂裏的彌撒祈禱儀式。我們對這些西化的教義和禮儀即使再不習慣,可是要我們這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友表示一點本地化的意見,的確是不容易的。

可是有一點是你我都做得到的,教會教給我們的道理以及我們在教堂裏參加的儀式都是外在的,可是我們對天主的關係,以及信仰在我們生活上的實現都是内在的。外在的道理和儀式儘管再西化,只要我們自己還沒有全盤的西化,只要我們自己身上還保留有一點點東方文化的傳統,那麼信仰在我們個人的實現與實踐上,就已經有了許多本地化的成分。只是我們平常疏於反省,不去專注的留心,所以視而不見,活而不覺。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心看教會」,這是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因爲教會就像自己的家人,情深意重,要談論教會,如何能夠平心得了。這是我自己念教會史時候的心情。因此我在《吹皺一池春水》系列的文章裏,許多地方對教會頗有微詞,讓小會裏許多熱愛教會的會員會友們讀了,心裏很不是味道。這種反應,我是很能了解的。

這樣的反應,包含有兩個不同的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心理和感情上的,教會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都希望他是完美無缺的。如果真的有缺點,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自己講講還可以,從別人的口中出來,聼起來就格外的刺耳;第二個層面是信仰和理智上的,梵二以前的教會把自己看成完美的社會,也這樣教導了教友們,因此我們把教會的歷史都美化了,尤其是教宗們,因爲他們是伯多祿的繼承人,又是教會的領袖,因此許多教友把他們全部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物。

可是教會到底是凡人組成的團體,即使是發願要終生追隨耶穌的神職人員,有時候也抵抗不了世俗的誘惑,尤其是權力的誘惑。我們讀教會史,教宗主教們最大的陷阱大概就在這裡。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七月北美神修小會在加拿大舉辦兩年一度的共融營,我們加州有四位會員參加,多勞子森夫婦細心安排,在開會前一天到達多倫多,把我們安置到耿慶文的家。筠梅姐和慶文是舊識。我們可能卅多年前有過一面之緣。這麼多年在心泉中讀到他的文章,但無深交,怎麼好意思去打擾,徐琪和我有諸多顧慮,錦怡被我們煩死了,最後拍板定案:就住在耿家,絕對歡迎,也絕對夠住。

慶文開了一個大車來接我們,看出他見到筠梅姐的高興,一路談笑,一點也不生疏,飯後稍做休息,他又折返機場接至麗姐,因飛機誤點,回到耿府已清晨一時半,第二天早上耿嫂,詠梅,預備了豐盛的早點。我們圍著圓桌,品茗西湖龍井,天南地北的聊起來。我們欣賞他們夫婦收集的奇石古玩,看著庭園中青藍的樅樹,好一個溫馨的家園。又談到小會的總總,他把自已作詞,康謳老教授在溫哥華譜曲,由康教授的女兒唱的紅梅頌的光碟,放給我們聽。並分享當年創作時,大朱神父也幫著改稿。聽了,看了,真是感動,不覺要求拿一份詞與曲,好與大伙兒分享。

紅梅頌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在美國西北部的華盛頓州已經三年多,一來便加入當地觀鳥協會,該會周末經常舉辦觀鳥活動,去年九月份辦的的是海岸線候鳥、水鳥動向之旅。寫此短文之際,翻查辭典之餘,發現中文鳥禽名稱之豐富,值得讚嘆。同時也被鳥禽之美感動,引用法國聖女哲學家西蒙妮。維爾(SimoneWeil)對“美(Beauty)”下的註解﹕美是兩個極端的合一,美將瞬間及永恆湊合在一起,感性靈性合一,痛苦喜悅相遇,美之所在,也是我們與天主相遇之處。)

我們一行兩部車行駛到海灣邊緣,一隻鵜鶘從海灣外的岩石孤島飛來,掠過頭頂, 忽然看到又有四隻迎頭而來,再十隻,再六隻,成V 字隊型,我的快樂快滿盈了。

從來沒仰望過鵜鶘飛,原來鵜鶘飛行時頭往後縮。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在一個漁人碼頭,不少人垂釣苦等,突然一隻鵜鶘沿水面飛過,嘴裏銜著的正是一條魚呢。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去民權東路的殯儀館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最後的儀式是繞著朋友的棺木瞻仰他的遺容。

看著朋友安詳的臉,想到去世前他因病而極端痛苦的樣子,我減少了憂傷的情緒,感到有點安慰了。

走出殯儀館,我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和朋友一起喝咖啡談笑,想到生命的短促無常,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告訴自己:「好好的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吧!因為百年後再也吸不到了。」就覺得空氣特別香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 2008)二月十八日夜,家父病重在洛杉磯Alhambra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七歲。和在2006年除夕往生的家母相距不過一年多,短短時間内,雙親的相繼過世,讓我們兄弟妹七人都悲傷不已。

家父母生前篤信天主教,病重時由呂、林神父及幾位修女輪流看望,送聖體、聖油及代禱。父母臨終前都已完成信賴天主之心願,走得平安和詳。母親還看到二位小天使來接她,兩人均享受天主之祝福。

從洛杉磯奔喪回來半年多了,情緒久久仍然無法平息。黛安及琴是我們在克城參加的天主教會 Gesu Church 裏的兩位修女,與我們相當熟稔,爲了表示對家父的懷念,也是爲了安慰我,她們兩人特地在八月三十一日上午九點為父親獻了一台彌撒。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祈禱go進入了第3個月:10月,
10月4日也是台中分會新年度第1次聚會,
大家都沒想到竟然共有15人參加。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照片取自NationalGeographic.com)

人常會渴望更絕對的合一經驗,這是人最快樂的時候,也是忘我或無我的時候。在我們內有一種最深的孤獨感,有一種很內在的鄉愁,因而在暫時的忘我或空虛自我時,會有一種釋放的感覺,有如我們的逾越奧蹟。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禰是葡萄樹 , 我們是枝條 , 離開禰 , 我們什麼也不能做. (若 15 : 5)

從今年六月二十八日聖伯多祿,聖保祿瞻禮日開始,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這未來的一年裡,將用來特別紀念保祿宗徒這位聖人,這一年也正是保祿誕辰兩百週年紀念。

由於缺少任何有關保祿的傳記著作,聖經學者試著用不同的來源來拼湊出保祿這一生的輪廓,他們主要是採用保祿的書信,因為那裡面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寫的,宗徒大事祿則用來做輔助資料來源。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月了,從靜山共融營回來,進入了新的一個月。
有一天,小德蘭看見萬花筒,訝異極了,
怎麼一個平凡的小紙片,放入萬花筒,可以變成這麼燦爛的光景,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這只是個小小的啟動,
許多人早已常常祈禱,請試著幫助大家一起啟動;
有些人愈來愈難在忙碌的生活中,將時間留給天主,請試著再重新啟動;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

由於人類無法解釋大自然之種種現象,因而將之歸於有超自然的力量在掌控一切;另一方面,也有人因種種機緣,有機會與超自然的能量有了不同形式的接觸,這些人也因此肯定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這個超自然的力量就慢慢被演變為有位格的神或者沒有位格的大宇宙定律。其中,因為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東西,因此大多數的人相信這超自然的力量是有位格的being,跟人相似:有思想、有意識、也有感情。同時,為了解釋變化萬千的宇宙景象,神就被塑造成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萬能主宰。祂同時也受到人類的愛慕、朝拜、依賴和敬畏。還有,一些人因為在上意識、下意識、或潛意識中受到某種感召,或聽到某些聲音,他們認為是受了神的啟示,而把這些訊息寫了下來,這就成了神的啟示或訓示。這些神的教誨和啟示被信者奉為圭臬。後來,有更多比較聰明,或者受到更多感召的人就以這些神的訓示為藍本,再加進更多神的訓示,並作有系統的整理,於是各種神學就逐漸成形。

同時,眾多信者也會同聚一堂,敬拜神衹。教會的發展也於焉開始。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愛的諸位,
神修小會的許建德兄寫了十二篇極具反思性的文章,看完之後令人感動,也有一些感想,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有些想法日後會漸漸出現,作為交談及共融的內容. 我問了一些台灣的朋友, 他們多數認為太深或是太忙沒時間看, 相當可惜, 我也推薦給見証月刊及教友生活,希望他們能刊登這麼深思熟慮的,與我們信仰迫切相關的東西, 希望不久能有正面的回應. 婁世鐘兄科學及人文全才, 詩人功力令人驚嘆,唯李商隱詩以難懂出名, 看完雖然很佩服,但恐怕不易徹底明白其中的含意. 我才力有限, 只能用打油詩的型式將我對建德的努力寫出來給大家看看,一方面希望大家重視他的呼籲,一方面也藉此向他表示敬意,因為他做到了作為當代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會員多年來該盡的一份責任, 也希望大家對建德所提的問題共同討論,作為他努力的回報.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大家還熱和著,我有幾句話想說。建德這幾翻論談並不是沒聽過,四百年前利瑪竇就有意想融會雙邊文化來取得東方心靈的共識,問題是秀才遇到兵講不清,遇到君折煞心,遇到宗教只好閃一邊堪笑,等空閒多一些我再來秀才人情。讀了建德這幾篇文章,我有兩份心境在起伏,步一下李商隱的韻碼:

相諫時難改亦難,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德兄的深思熟慮為小會會員之楷模。他如此熱心,我雖然忙,但也覺得應該至少目前簡單回應一下以報答他的努力。他很謙虛說是吹皺一池春水,其實應該說是經他一吹,小會可能會春意盎然,生機蓬勃。平心而論,作為一位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會員早就應該像他一樣認真對待自己的信仰,反思自己作為一位中華基督徒的心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包括民族性,教友之陶成之模式以及歷史及當代之因素,使得許多人懶得去面對。無論如何,晚做總比不做好。建德兄的想法令我想起日本有名的天主教小說家遠藤周作。他在中國東北出生,小時候跟了母親信教,長大後一直覺得是穿了西裝的日本人,款式不合,大小也不對,一直想要修改,寫了不少小說反省,日本教會中人反省指出,東方人比較是悲苦的民族,其神學要求有母性的慈愛,與聖母較貼近。

對於教宗的保守性,可參考一書,日本人 小坂井澄 《ロ-マ法王の權力と鬪い》(東京,講談社,2002)。聖岳十二世對納粹的「軟弱」可能也有一些說不出的壓力,例如不少神職及修女在納粹之掌控中,若採取敵意,會使這些人立即陷入危險中。至於其「不可誤性」,我們相信會很謹慎使用。Garry Wills 寫了一本暢銷書 Why I am a Catholic (Houghton Mifflin Co.2002) 就寫到,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直想把聖母提升到與耶穌一同成為人類的共同救主,但他並未使用其特權宣告此為教義。各位設想,若是如此,在新教必會掀起軒然大波。當今教宗之保守當然可以批評,尤其是社會變化已很迅速,若不改絃易轍,教會會很快衰微。

我的想法有許多地方與建德兄一樣,有時可能更激烈。例如,對於神父之獨身,告解聖事之不適合現代人,更不用說很難向他人吐露隱私的中國人了,女神職之任命,避孕的規定,離婚的禁令,台灣教會對執事的保守態度,還有很多…。但是還是覺得雷公煥章神父的將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如關公媽祖等視為教會聖人,直接將寺廟神壇收納為天主教在地化的信仰系統等的想法無法接受。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會跟著大會走」這話聽來和學生時代基督生活團輔導神父一再強調的「天主為父,教會為母」頗有彷彿之處。

父使萬物生發,是活水源頭當無疑義(非信理之言而是信仰體驗),但是以教會為母的想法卻始終令我徘徊猶豫。

任何一個無形、超越的實存都必需借助有形實體的托襯方能為人所見,立足人間;教會是形器,她的功能作用在於彰顯上主之神。然而,教會由一群人組成;人本非成全之物,又兼處於時代環境的推移之中,即使有心維持「聖統」,難免力有不逮。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救主耶穌」是我們信仰的中心,我們這些老教友滿口的「上主的救贖」和「天主的救援史」等等,一些熱心的基督教徒更是在大街上穿上寫著「我是罪人」的大牌子遊行,只差沒有五花大綁而已。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在其他的同胞裏,這些話是什麼意思?聼起來有沒有意義?甚至聼起來是不是很刺耳?

如果有人問我們,「上主的救贖」是什麼意思?我想我們大部分的人會回答說,我們的原祖犯了原罪,破壞了人跟天主間的關係,因此天主聖父差遣了祂的聖子耶穌來到世上,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受難,把我們從原罪當中拯救出來,讓我們重新成爲上主的子女。

這樣的説法為我們很是自然,但是如果你這樣地告訴一位非教友的親戚朋友,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如果我們自己的父母或是配偶不能接受這樣説法,我們一般的反應是趕緊為他們求信德,希望哪一天上主會開啓他們的心靈。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息日既過,一週的第一天, 天快亮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
瑪利亞來看墳墓。 忽然發生了大地震,因為上主的天使從上天降來
,上前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瑪28:1-2)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全世界在十九世紀步上現代化的路程時,天主教會堅決地閉關自守、不爲所動。一直到梵二召開的半個世紀以前,密不通風的教會大門有了些小小的鬆動,開始和外間的現代世界有了小小的互動,仿若黎明前的曙光,在天邊若隱若現。

首先是教宗良十三世在1891年發表了「天主教社會訓導」通諭,一方面反駁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一方面鼓吹立法保護勞工的工作環境、薪資、以及組織工會的權利。

良十三世的另一貢獻是在1893年發表的「聖經研究」通諭,對現代聖經學的研究採取了容忍的態度,不再禁止天主教聖經學家採用或參與現代聖經學的研究,在當時的教會,這是破天荒的舉動。要清楚這件事的歷史意義和重要性,我們得對教會傳統的聖經觀和教會觀有所認識,也要對十九世紀末期,現代化運動對教會的敵視,以及教會因著現代化運動而感受到的威脅有所了解。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