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罪與認罪悔改

保祿顧定豪神父(Paul Coutinho, SJ) 著
王慧敏 譯

 

(一)原罪的再思考

在天主教會聖灰週三那一天, 我們在額上領受聖灰。那些灰是什麼?對我而言,它們提醒我天主的確刺青在我身上。我額上的灰是神與我刺青的標記,猶如印度某些部落土著的刺青一樣真實。聖灰週三是教會禮儀年中偉大的一刻,它揭開了四旬期的開端一一用四十天來慶祝那刺青。它邀請我們歌唱舞蹈,自由自在地在苦難、疾病與死亡中歡慶生命。它並不強調我是塵土,而將要回歸塵土;它也絕不要我自認是個可憐蟲,是一個要下地獄的罪人,無論我做什麼,我的罪孽都已注定,而可憐的耶穌必須來到世上為我的罪而死。

我的耶穌並非為我的罪而死。我的耶穌是為了表達對我們最大的愛而死。我的耶穌以死亡帶來新知識和人類的新意識。我的耶穌死去是因為他不同於他同時代其他的宗教人物。我的耶穌死去是因為他對宗教不賣帳。我的耶穌死去是因為他與不被社會與宗教接受的人,稅吏、娟妓和罪人在一起,應許天國是他們的。我的耶穌死去是因為祂來毀滅聖殿;耶穌死去是讓我們明白天主在我們內,當天主創造我們時,祂是按祂自己的模樣造我們。當天主創造我們時,祂將祂的氣息吹入我們內,你和我是天主的氣息,你和我不是有原罪的罪人。

原罪是什麼?它是萬惡的根源嗎?如果你來自印度,你會說是,也會說不是。原罪是罪惡的根源,然而,我們如何了解原罪?

我喜歡將原罪看成一個無知的選擇。亞當和厄娃偷食禁果是由於對分享神性的意義有一個錯誤觀念,他們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誰,不明白我們生活在天主的氣息中,不知道我們是精神體,不知道我們是神聖的一一這才是罪惡的根源。耶穌來是將這個知識給我們,提醒我們自己的身分。祂來提醒我們當我們受洗的時候,天開了,天主對我們說:「你是我的愛子,我以你為喜悅,我的恩惠臨你,我因你而歡欣。」假如我們真正相信我們是天主的兒女,我們就會認出自己是神的繼承人,而天主的禮物是我們應享的和自由的繼承。

發現我們在天主內真實的身分是知識的開端。亞當和厄娃缺乏這個認知;當耶穌祈禱時,祂給了我們這個知識,不只是為天父賜給祂的子民,而是為所有的人,「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就如袮在我內,我在袮內」 (若十七21)。

知識是與耶穌一起去發現我們在神的精華與本質內的身分,原罪是存在於對這其實身分無知的狀態中。終結無知在於尋獲與神的聯結,以及與所有受造之間的相互關聯:「袮在我內,我在袮內。」耶穌宣講一位心神與真理的天主,如果你不能在心中朝拜天主,你就無法在教堂裡體驗祂;如果你不能體驗在你內的神,你也就無法在任何地方找到天主。

 

(二)認罪悔改,慶祝神的同在

天主教會、基督教、整個社會,他們都談論認罪悔改的觀念。什麼是認罪悔改?那全在於你如何來解讀。認罪悔改,對我而言,並不是一個自助洗衣店,你去那兒把你所有的髒都倒掉,洗乾淨,然後高興地離去。如果你閱讀聖經,你會看見認罪悔改是從相遇開始,是一個天主的經驗。我來告解是來談論我曾有過的絕妙經驗,告解是專注於天主的時刻,而不是專注於我的罪。

宗教教導我們懺悔是經歷天主愛的必要條件。從另一方面來說,耶穌邀請人們去體驗這個喜訊一一這個我們全然且無條件被愛的的喜訊。因此懺悔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天主愛的條件。

以梅瑟為例,梅瑟何時體認到他是個罪人?他在燃燒的荊棘旁,並被吸引開始走近,他聽見天主的聲音召喚他說:「你站的地方是聖地。」當天主確認了梅瑟的使命,梅瑟蒙住臉結結巴巴地說:「妳知道我不會說話。」是什麼使他如此招認?並不是他說話的弱點,而是他與天主在燃燒的荊棘中相遇的事實。

我們來看看(路加福音)第五章中伯鐸和捕魚奇蹟的故事。當伯鐸與耶穌內的天主在捕魚奇蹟中相遇時,他俯伏在地大聲說:「請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耶穌在那一刻宣告他將使伯鐸成為漁人的漁夫。伯鐸以他的話語和生命宣認耶穌是「主」,德蓮的宣認是「辣步尼」,多默是「我主!我的天主。」

所以,什麼是認罪?認罪是承認我所遇見的美妙天主,承認我明白自己的缺失與弱點,知道那是我與天主加深關係的阻礙,並且能與他人分享這個經驗。如此的認知是我與天主相遇的結果,是我對天主的體驗,並不是一個神臨在的條件。

當我去告解的時候,我和神父談論從上次告解以來我所遇見和經驗到的美妙天主,然後我談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如何幫助我成長和回應我對神的體驗。我為這些經驗帶來的自我認知心存感謝,我為因著這認知而在我內自然流動的悔改心存感謝。當我去告解時,我宣認並慶祝神的同在和天主對我無條件的愛。告解最真實的意義在於慶祝天主的愛情。每一次我以一種更新而更浩大的方式體驗了天主,我就需要奔向告解。

摘自《你的神有多大?》,光啟文化,2009年初版。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