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者的話

鄭至麗

 

AAA  

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 ;
          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
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 險些破裂了。
       (路加福音 五1-11)
1653年 林布蘭Rembrandt,巴黎 盧浮宫。

這期《芥子》許多篇幅報導的是神修小會北美分會在芝加哥擧行的2018年共融營。最振奮人心的是:我們增添了兩位神修小會作初献的會會员:李淑媛和韓拱辰。

李淑媛寫的「我加入神修小會的心路歷程」中提到她對初献的想法是:「想把學生福傳的重要性及需要性推廣,讓各地方來的小會會員能把學生福傳的必要性帶回他們所住的地方,或許可以引起更多的回響,或許能有更多的人願意加入天主大家庭,來作照顧羊群的工作。」

韓拱辰寫的「領初獻的告白」提到參加小會,「就像是進入一個大家庭。」

分會會長吳懷瑜卸任之後的「家書」中提到: 焦寶進主持「陪伴工作坊」。每位主講人精心準備講稿,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在此與大家分享。

陳著釧主講「陪伴關懷台灣來的留學生」及 陸蔚虹幫助家屬如何認識死亡最終的意義,如何幫助家人走出悲傷及陰影。 曾安菲介绍聖德力天主教堂;如何陪伴「凖新娘」、新移民。如何陪伴來支加哥讀書的神父, 修士, 修女。如何陪伴留學生。

褚海蘭、李小勃、焦寶進主講「陪伴新移民」大綱。

王士軍李淑媛寫的都是有關:「陪伴留學生」 。李淑媛寫下她的願景,她在她的工作坊中清楚刻畫出在大陸留學生中,如何發揚小會精神的福傳工作。

我又看到:「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 ; 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

汪宗奇的工作坊是:「靈修與安寧療護 / 程序與內容」。郭瑞蘭 寫:「2018北美共融營陪伴工作坊參與後感」,她對汪宗奇仰慕之餘,也說明原因是為了什麽。

許建立在「陪伴末期病人」内,分享了他多年的經驗,他說:「協助病人靈性方面的提升,協助病人肯定他們的人生 、、、陪伴者更可以由陪伴中增強信德、望德與愛德。」

吳懷瑜卸任之後的家書中提到:李秀萍的「善意溝通工作坊」可以讓我們每日生活受益無窮。 黑幼龍的「卡內基工作坊」如何也吸引了芝加哥城當地的一些教友。

吳懷瑜、許建德、陳惠姿、趙世熙 共同整理的「2018北美共融營後記」提供的是一份寶貴歷史資料。

胡國楨神父寫:「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靈修觀」,他分析小會會員的靈修,也提出「追尋導向」的靈修觀。認為盧雲神修也許可以成為「小會會員靈修操練的參考指南」。

吳偉特的「七嘴八舌談小會的靈修」,他洋洋灑灑的指出「小會的靈修」就是「基督的靈修」。

許建德翻譯的 戴邁樂神父 (Fr. Anthony De Mello)的「談覺醒」,其中提到與禪宗六祖的禪的相似之處,如果能够真正覺醒該多好!

「初訪廣島」是轉載自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她文章最後所附網址就是我的尋寶圖!

郭子文寫的這一系列的文章的大題目是:「緩緩開啟記憶之窗,靜觀土巴生活素描」,「 千手觀音千面佛(下)」是第七篇。她從介绍學生的角度轉移到介紹學校同事。

郭瑞蘭說,「吉姆斯卡羅 -- 一位身體力行、教學生如何生活以及如何死的老師」。她的文章在沉静中又是氣勢澎湃。

陳懷台寫:「我感謝天主在我生命中安排幾位恩師:算命師,英文家教,大學教授,及朱恩榮神父 .我也是我孫子們的『恩師』。我了解被人肯定的重要性,所以我用最大的愛心及智慧來扶持孫輩。但願我也可以成為更多人的『恩師』來報答天主。」

王玉梅有两篇以旅遊作為她入世出世的方式:「2018年 波蘭朝聖/探索16天之旅」,是讓她更認識天主慈悲的感恩之旅;她寫「芝城遊記 (共融營後)」,期望的是:「將這樣美 好的經驗, ⋯得到的啟 發,智慧地應用在日 常生活當中,以天主 賜給我們愛的能力, 突破個人偏見和內在 的憂慮,幫助自己和 近人成為更好、更有 正能量的人,快樂、 勇敢地為福傳盡一份 心力。」

林樱枝寫的:「Camino de Santiago 朝聖之旅」,雨中朝聖,别有風味!

孫長安 翻譯「Gratitude and Grace 感恩與恩典 ,人溺己溺」,Anthony T. Padovano著。他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是我們小會的精神!這是他在《芥子》刊登的第十一篇。

郭子文寫的:「日出日落又一天--隨基督教教會去多明尼加『福傳』隨筆」描繪的是一種異類的福傳!

吳伯仁神父的「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靈修特色」闡明其起源和發展。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對教會的影響是:指出一條更高超的道路 — 愛的道路。

傅振民寫的「『真理』是什麼?」這是若望福音記載,比辣多在審問耶穌時的一句問話 (若 十八38 ), 耶穌就是「真理」( 若 十四 6 )。

陳建仁寫的:「來自義大利的善牧、良師、益友」 是替王秉鈞神父的口述傳記寫序。他說: 「王神父是一位虔敬事主、愈顯主榮、友愛教友、關懷弱勢的好司鐸、好神師、好牧人!」他特别感謝王神父對他的期許和鼓勵,他說:「我會努力讓人看見我的信仰,成為不一樣的政治人物」。我們盼望能看到他實踐諾言!

曾慶導神父寫: 「 信仰與理性」。他說:「其實我們的信仰和理性是沒有衝突的,因為信仰和理性的目標都是真理」,「我們首先要謙虛,認識到別人對我們的信仰有懷疑是正常的。」「只是信仰能夠超越我們的理智而已。最後我們要用我們的行為,就是愛的行為,來說明我們的信仰是美好的」。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一百本小説的選擇』一文 的讀後報告」, 方光珞如數家珍的介绍給我們她也一定非常喜歡的書,她這是提供給我们的一个閱讀捷徑。

雨亭的兩篇文章:「結婚五十年雜感」 ;「種菜的樂趣」; 吳述中寫的:「五十年」;郭瑞蘭的「良禽擇木而居」都是有感而言。

讀了 星熒 譯,席慕蓉寫的:「一棵開花的樹 A Tree of Blooming Flowers」,我們可以品味中英文之間細微的差異,會雙語也是美好的!

茉莉寫的「歐洲難民故事」及林衡哲寫的:「來自南美洲的超級巨星-Gustavo Dudamel」 讓我們擴大我們的眼界,將整個天主的造化放在我們面前,心疼他們,欽佩他們。

這期《芥子》譚愛梅有三篇文章:「玫瑰經的恩典」;「我在Lyndhurst 莊園工藝品創作展出(一)」;「我的陶藝製作」,替我们描繪出一位才氣縱橫而且敬業的藝術家,譚愛梅對於祈禱與信仰方面,更是有切身經驗。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