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靈修特色



吳伯仁神父

 

前言

• 教宗若望廿三世(John XXIII, 1958/10/8-1963/6/3)在1959年的呼籲:全球的天主教徒每天都這樣祈禱:
主!求祢在當代再顯示祢的奧跡,實現一個新的五旬節。
•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1962/10/11-1965/9/14)首輪的結束的最後致詞中,向在座的主教們預告,表示當梵二完全結束和發布的法令得以施行時:
我們所渴求的新五旬節將會降臨。

起源和發展

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 1966年終,數名在美國匹茲堡杜肯聖神大學 (Duquesne University of the Holy Spirit, Pittsburgh, PA) 任教的天主教徒,彼此分享他們的挫折感。他們曾向耶穌許下承諾,深入參與社會事務及教會的更新活動,但是他們仍然感到生活欠缺一些東西。
• 他們發現自己需要親身體驗聖神的臨在。他們每天同心合意地彼此代禱,誦唸五旬節彌撒中的繼抒詠:「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聖神的歌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BlsHCW8u4
• 當他們讀經及祈禱時,期望聖神降臨在他們身上,如同祂降臨在初期的基督徒們身上一樣。

「杜肯」週末
• 1967年2月中旬,這一群杜肯聖神大學天主教教職員和同學,在「方舟與白鴿避靜院」(the Ark and the Dove Retreat House)作了一次後來被稱為「杜肯週末」(Duquesne Weekend)的避靜,包括三位教授和廿五個大學生,當時有神父的臨在。
• 那個週末大約有十多位經歷了聖神充滿和舌音的經驗,這就是天主教神恩復興的肇始。

神聖的地方
• 杜肯週末的星期六晚上,大家為慶祝一位神父生日,舉行晚會。生日晚會遲遲未開始,學生帕蒂.加利嘉(Patti Gallagher Mansfield)於是前去召集大家來參加。當她來到二樓的小聖堂時,卻停了下來。她說:

我並不是前去祈禱的,
只是要召集裡面的學生到樓下參加生日晚會。
但正當我跪在耶穌聖體前,我心中充滿了敬畏的感覺。
我一直以來相信耶穌真真實實地臨在聖體內,
但從來沒有感受到祂的光榮。

當我跪在基督君王面前時,我的身體在顫抖,
我真是十分驚慌,並對自己說:
「快些離開,如果你逗留在天主臨在的地方,
必會有事情發生在你身上。」
那時當我跪在天主面前,
我作了第一次的無條件奉獻的祈禱。

我說:
「父啊,
我把生命交託於祢,
祢要我付出什麼,便會成為我的選擇。
如果是苦難,我也接受,
只教我跟隨祢的聖子耶穌和學習祂怎樣去愛。」

• 接著的一刻,帕蒂俯伏在聖體櫃前,面頰貼著地。沒有人觸摸她。她的鞋子已經脫了下來。她感受到天主給她個人的愛……「一份我毫不應得的愛,完全愚昧地、慷慨地付出了」,現在她心中只有「留下」的切望。
• 雖然帕蒂切望留在小聖堂內,但她知道若自己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天主的愛,其他的人也能。她對小聖堂內的兩個學生說:

我為你們祈禱,好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你們的身上。

• 然後,她匆忙去告訴主任司鐸她的遭遇。他們對話完畢後,幾個學生上前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你的臉色變了!」
• 帕蒂講述她的經歷,然後拉著他們的手進入小聖堂,並不斷地祈禱:

主!請祢把剛才賜給我的,也賜給他們。

• 半小時內,廿五個學生中的十二個都到了小聖堂;每人都深深地受到天主的感動。其餘的八位卻因恐懼或敬畏沒有來。

第一個天主教聖神同禱會

• 那十二個人在小聖堂內詠唱及祈禱,由晚上十時至清晨五時為止。每個人都分別在同一段時間內,深深地被主感動。
• 有些人覺得天主的愛實在太深,不禁流下淚來。
• 其他的人不停的笑。有些人,包括帕蒂在內,感到雙手像猛烈燃燒,或像有烈火蔓延到手臂上 。
• 還有一些人,覺得喉嚨喀喀作響或舌頭刺痛。
• 帕蒂後來說:「你們要知道,當時我們根本未認識神恩。」
• 接著的幾個星期,學生們才逐漸瞭解神恩的意義。

初期發展

• 火勢由杜肯開始蔓延,幾乎立即傳到聖母大學(Notre Dame University),以及附近的聖瑪利亞學院(St. Mary’s College),不久也傳到安.阿博(Ann Arbor)的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 後來,密西根大學設有一個出版中心,發行一本名叫「新約」(New Covenant)的月刊。
• 聖母大學的通訊中心專門負責散發書籍、傳單和錄音帶。

美國主教團的認可

• 美國天主教主教團面對神恩復興運動在美國天主教會的迅速發展,決定進行調查和研究。由亞歷山大.查來斯基主教(Alexander M. Zaleski)領導下的教理委員會來負責這個工作。
• 1969年11月這個教理委員會在美國主教團會議中,提出了一個簡短的報告。
   1. 首先,指出天主教會對古典五旬運動(The Classical Pentecostal Movement)採取的初步反應不夠客觀;所以,還需要對它作更深入的研究。
   2. 這文件指出天主教的五旬運動,並不是把古典五旬運動移置到天主教會內,而是天主教對五旬節經驗的復興。
   3. 在第四段列舉了五旬運動在參與者身上所結的果實。
   4. 最後,委員會的結論是,應讓五旬運動在教會內發展。但是,主教應在自己的教區內,盡監督和引導的責任,並注意一些可能發生的偏差和錯誤。
• 由於美國主教團審慎而明智的作法,不但使復興運動得以在美國順利地發展,也給其他國家的主教團建立了一個典範,採取類似的態度和作法。

古典五旬運動
The Classical Pentecostal Movement

• 古典五旬運動脫胎於衛斯理聖潔運動(Welsleyan Holiness Movement)。
• 衛斯理聖潔運動特別強調天主給人雙重祝福:
   1. 第一次祝福是在一個人悔改皈依時,藉洗禮在耶穌內成義並獲得新生命;
   2. 第二的祝福是使一個基督信友到達成全或成聖。
• 衛斯理聖潔運動從英國傳至美國後,追求第二次祝福慢慢演變成追求在聖神內的洗禮和聖神的能力,因而期待普世教會重得第一次五旬節的經驗。
• 1901年1月1日一位18歲的聖經學院學生歐玆曼(Ozeman)接受了她的五旬節經驗,同時說出方言。
• 這事件正式展開了廿世紀的五旬運動,因而漸漸形成古典五旬運動和古典五旬教會。
• 古典五旬教派認為舌音是在聖神內受洗必須而確切的標誌。
• 基督教主流教派最初的基本反應是對它加以排斥。
• 一旦牧師或信友有了在聖神內受洗和神恩(特別是舌音)的經驗之後,往往被趕出原先所屬的教會,只能參加一個古典五旬的教會,或自己建立一個教會。

孫能斯樞機主教
Leon-Jozef Cardinal Suenens

• 梵二大公會議中,孫能斯樞機主教(Leon-Jozef Cardinal Suenens, 1904/7/16–1996/5/6)力主在今日教會中,聖神仍繼續賜下各種神恩。
• 當他聽說神恩復興運動已在美國天主教會內發展,他就派了一位神父到美國去對它加以觀察,隨後自己親身前往參與和體驗。
• 他相信這項運動是來自天主的恩賜,就積極設法獲得教宗保祿六世(Paul VI, 1963/6/21-1978/8/6)的接納。

教宗保祿六世

• 1973年10月9-13日,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第一屆國際領導人會議在意大利格羅塔費拉塔(Grottaferrata)召開。
• 10月10日,教宗保祿六世向與會人員講話〈我們能夠認出聖神的工作〉(We can recognize the Work of the Spirit),指出在這神恩復興中一些特徵已經呈現出來:

個人或在小組中品嚐深度的祈禱;
回到默觀和強調讚美天主;
渴望自己完全奉獻給基督;
對聖神開放;
更積極的讀經;
弟兄之間慷慨的奉獻;
樂意的服務教會。
總之,我們能夠認出聖神的奧秘和隱藏的工作,
祂是教會的靈魂。

• 這是教宗第一次正式與神恩復興運動有所接觸,雙方都認為是很好的經驗。
• 1975年5月,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第二屆國際領導人會議在意大利羅馬(Rome)召開時。
• 5月19日,教宗保祿六世再次向與會人員講話〈為教會和世界的祝福〉(A blessing for the Church and the World),強調三個原則,這與保祿宗徒所提出的分辨、取捨標準完全符合,即「好的要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五21)。

   1. 第一原則是忠於信仰的真正教義,任何違反教義的,不會來自聖神。
   2. 其次是神恩是為公共利益(for the common good)而賜與的。
   3. 最後是對愛的追求,只有愛才能使基督徒成全。正如宗徒所說:「在這一切之上,尤其該有愛德,因為愛德是全德的連繫」(哥三1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 1979年12月11日教宗若望二世(1978/10/16-2005/4/2)向國際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辦公室(ICCRO Council: the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Office)與孫能斯樞機主教(Leon-Jozef Cardinal Suenens)一起的會議講話,提及


這是我第一次和你們見面,天主教神恩……。
首先,容許我說明我自己的神恩生活。
我總是屬於在聖神內的更新。
我自己的經驗是非常有趣的。
當我12或13歲還在學校的時候,
有時我念書有困難,特別是數學。
我父親給我一本祈禱的書。
他打開一頁告訴我說:
「這裡你有對聖神的祈禱。
你必須在你有生之年的每一天念這禱文。」
我一直保持這個我父親將近五十年前給我的指示……。
這是我第一次的靈性的啟蒙,
以致我能夠了解所有不同的神恩。
這一切都是天主富饒的一部分。

• 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第四屆國際領導人會議在1981年5月4日至9日在羅馬召開,主題是:「領導人的陶冶與其在教會中」。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5月7日晚間,在梵蒂岡花園接見出席的與會人員,並向他們講話〈你的名聲常在你面前〉(Your reputation goes before you),在這講詞中一開始就指出:

你們揀選了羅馬作你們會議的地點,
這特別表示,
你們了解教會之信仰與愛德的合一,
其可見的中心就是伯多祿的聖座。

• 除此之外,再次提起1975年教宗保祿六世向與會人員強調的三個原則,還特別強調領導人的角色:
   • 首先,在自己的生活中樹立祈禱的模範;
   • 其次,你們應以攝取真正的道理作為健全的精神食糧;
   • 第三,你們既是復興運動的領袖,就應主動地促進,與主教們信任的連繫與合作;
   • 另外,特別注意的是有關神父們在神恩復興中的角色。

• 神恩復興運動第五屆國際領導人會議在1984年在羅馬召開。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4月30日向與會人員講話〈和我一起向世界吶喊:向救世主敞開門戶〉(Cry aloud to the world with me: Open the doors to the Redeemer),特別指出:

教會的使命是向世界宣揚基督。
只要你們的小組和團體植根於地方教會,
在你們的教區和堂區之中,
你們就可以有效地分享這個使命。

• 1992年,全球許多地方都有萬人以上的盛大集會,慶祝神恩復興運動進入天主教會25週年紀念。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5月14日向國際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辦公室的會議(ICCRO Council: the Council of the International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Office)講話〈聖神給教會的特別禮物〉(A particular gift of the Holy Spirit to the Church),指出:

當你們慶祝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25週年之際,
我樂意與你們一起為在教會生活中結出的許多果實讚美天主。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後,
隨之而來的神恩復興運動的出現是聖神給教會的禮物……。

• 2004年聖神降臨節前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在聖神內更新的成員公開的講話〈敞開你們自己委順於聖神的恩賜〉(Open yourselves with docility to the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指出

感謝神恩運動,許多基督徒,男和女、青年和成人,
已經重新發現五旬節日
是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活生生和當下的真實。
我渴望五旬節的靈修普及教會,
作於祈禱、神聖、共融和宣揚的更新的重點。

教宗本篤十六世

• 天主教神恩盟約團體及組織協會(Catholic Fraternity of Charismatic Covenant Communities and Fellowship)於2008年10月召開第十三屆國際會議時,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8年10月31日與會向參與者講話〈強調聖神的神恩或恩賜…〉(Emphasis om the Charisms or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提及:

親愛的弟兄姊妹,
你們的天主教神恩盟約團體及組織協會
也在聖座認可的這些新的教會團體之中,
信友的國際性協會在天主教神恩復興的核心
帶出一個特殊的使命。
遵照我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指示,
它的目的之一是保護神恩團體的天主教特性,
以及鼓勵它們保持與主教們和聖座完全的聯繫。

教宗方濟各

• 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6月12日在拉特朗大殿對參與由「天主教神恩盟約團體及組織協會」和「國際天主教神恩復興服務處」(Catholic Fraternity and ICCRS)所舉辦的第三次全球司鐸避靜的神父講話時,提及:

正當談論天主恩寵服務員的同時,
我要求你們每一位,作為這股神恩復興恩寵水流的成員,
在你們的堂區、修道院、學校和鄰里
組織在聖神內生活的研習會,
為能分享在聖神洗禮,甚至在慕道班中,
讓聖神帶來與基督的個人相遇,這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現在我從經驗談。
當我第一次和神恩(復興)運動,這股恩寵的水流相遇時,
我還是一位年輕的神父。
我感到生氣,非常的生氣……。
我想他們都瘋狂了。
甚至在一次的講道中談到聖神時,
我說某些基督徒把聖神變成「森巴舞」的學校。
幾年以後,我意識到自己是如何錯誤。
它是恩寵,恩寵……。

〈神恩復興運動的誕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28&v=z4AEWW-tU5s
〈教宗出席神恩復興運動五十週年紀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uQwrCx1Lo

2017年5月聖神降臨節,
在羅馬舉行了50週年禧年金慶。

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對教會的影響

教友的信仰生活

• 神恩復興運動的最大貢獻,是促使許多信徒信仰生活的革新和靈修上的成長。
• 美國主教團對神恩復興運動的報告,這樣說明:

在這運動紮實進展的地方,就有以「耶穌是主」的堅實信仰精神。
這種精神又引人對個人和團體祈禱有更新的興趣。
有許多屬於這運動的人,經驗到一項對聖神行動意識的增長,
對天主的讚頌和一種對基督更深刻的個人獻身。
也有許多人對聖體的敬禮更為虔誠,
並在參與教會聖事生活中產生更多果實。
有許多人對天主之母的虔敬,體會一些新的意義,
並對教會的意識加深,與她更為接近。

祈禱、禮儀和靈修

• 神恩復興運動的祈禱方式,與傳統天主教會的祈禱方式相當不同。在祈禱中,除了如格前十四中所描述的,運用各種神恩,特別是先知話、舌音、解釋舌音或其他神恩外,大家也隨著聖神的引導和推動,作個人自動自發的祈禱,或團體一起唱朝拜和讚美的歌。
• 在祈禱會中,大家以聖神賜與每個人不同的神恩彼此服務。這種經驗使每個人意識到,每人都是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彼此互為肢體。
• 由於祈禱會成員,習慣作自動自發的祈禱,這種方式自然帶入禮儀和感恩祭中,使彌撒禮儀更為活潑而富有參與感。
• 除了團體性的影響以外,許多信友因著聖神的充滿,被聖神帶入更深的默觀祈禱中,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上努力靈修生活,渴望成聖。這些都是聖神賜予教會白白的恩寵。

聖經學和神學

• 天主教一千多年來的信理神學,「以基督為中心說」的色彩十分濃厚,聖神在天主救恩工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沒有受到應得重視。
• 因著聖神的經驗,神學家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天主聖三的內在生活中三位之間的關係,更加重視天主向外的創造和救恩工程中,天主聖言和天主聖神之間的關係。

神恩與教友生活

• 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深刻地意識到,天主聖神按照祂的心願分施神恩(格前十二11),並沒有任何對象的限制。
• 教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按聖神所賜予的神恩,在教會中從事不同的工作,擔任不同的職務。
• 一般信友在教會中的服務範圍,比傳統的教友工作更為廣闊。這個現象正如保祿書信中所描述的。


聖神洗禮與神恩復興運動

聖神洗禮的意義

• 「聖神洗禮」(Baptism in the Spirit)一般視為是神恩復興運動的基本要素。
• 聖神洗禮與聖洗聖事有密切關係,但本身不是另外一件聖事,而是一種祈禱儀式。
• 藉著聖神洗禮使信徒對已領受的聖事恩寵產生深刻的經驗,並使這恩寵能充分發揮實效,尤其使信徒實踐先知見證的任務。
• 神恩復興運動也用「釋放聖神」(releasing the Spirit)解釋聖神洗禮,指出:
• 即使那些成年領洗的信徒,也往往忽視聖神的臨在,或對聖神加以多方面的約束和阻礙。
• 現在藉著聖神洗禮,信徒就像釋放在自己內受束縛的聖神,讓祂自由行動,充分發揮祂的能力。
• 「聖神洗禮」的主要目的不是領受或運用神恩,而是對聖神本身的體驗,神恩可視作聖神臨在的後果。
• 因此,在天主教會內,神恩復興運動的團體不以舌音祈禱作為領受聖神洗禮的必須條件或記號。
• 假如在領受聖神洗禮時過分關注神恩,而忽略聖神本身的臨在,這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 假如撇下聖神,把神恩視作獨立的恩典,那無疑是把神恩「物化」,當作自己擁有的東西。
• 聖神本身就是最基本的恩賜(Donum/Gift),這恩賜是一切神恩的來源。
• 藉著賦予聖神這基本的「恩賜」(Gift),基督賜給信徒適於各人的諸多「恩賜」(gifts)。
• 《若望福音》記載耶穌復活當天晚上顯現給門徒時,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若廿22)。
• 聖神是復活的主賜給門徒的第一份恩惠。
• 聖神不只是神恩的分施者,祂本身就是最基本的恩賜:聖神洗禮的主要目的是重新領受聖神—「天主的恩賜」(Donum Dei),其他的神恩自然隨之而來。

在聖神內生活

• 準備接受聖神洗禮的人,一般需要參加「在聖神內生活研習會」(Life in the Spirit Seminar)。
• 「在聖神內生活」最能表達聖神洗禮的效果,按照神恩復興運動的宗旨,這種生活包含兩項目標:
   1. 皈依主,體驗和承認「耶穌是主」;
   2. 藉著神恩服務引領別人歸向主。與皈依主耶穌的經驗緊密結合的分享祂與父的密切關係,並進入深度的祈禱境界。
• 因此,在此要討論「在聖神內生活」的幾個基本要素:
   1. 「耶穌是主」
   2. 「阿爸,父啊」
   3. 深度祈禱
   4. 神恩服務

耶穌是主

• 聖神洗禮一般帶來舌音祈禱的神恩,但最重要的是「耶穌是主」的深刻體驗,這才是推行神恩復興運動的目的。
• 在聖神的默感下,信徒開始在生活中體驗主耶穌的親臨,如同一位真實的人物。
• 保祿宗徒說:「除非受聖神感動,沒有一個能說 『耶穌是主』的」(格前十二3)。可見「耶穌是主」的信念來自聖神的啟發。
• 「主」這名稱是基督徒對基督信仰的綜合:「如果你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心裡相信天主使祂從死者中復活起了,你便可獲得救恩」(羅十9)。
• 「耶穌是主」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對主的內心皈依。
• 消極方面,我們須革除一切與福音不符合的內心態度和生活習慣;
• 積極方面,與主建立一種密切的關係,以耶穌為生命的中心和意義。
• 這種皈依不是理論的結果,卻是一種生活的體驗,是聖神引領人歸向主耶穌。
• 保祿說:「誰若沒有基督的聖神,誰就不屬於基督」(羅八9)。

阿爸,父啊!

• 耶穌在世時,以「阿爸」(Abba)稱天主。
• 這種在祈禱中對天主親暱的稱呼是耶穌創新的做法,表現了祂與天父之間極親密的意識。
• 耶穌與父那種獨特的密切關係,便是基督帶來的啟示精華。
• 祂把這奧蹟啟示給我們,目的是為了邀請我們也參與這種關係。
• 此外,是「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羅八16);
• 是聖神引領我們,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羅八14);
• 是聖神使我們與基督作兒子的肖像相同,「好使他在眾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
• 因此,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身分須透過「在聖神內生活」顯示出來,即不隨肉性,而隨聖神生活(羅八4-8)。

深度祈禱

• 參與聖神同禱會的人,一般認為在聚會祈禱時,最能體會聖神的臨在以及深度的祈禱經驗。保祿宗徒說:「同時,聖神也扶助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嘆息,代我們轉求。」(羅八22)
• 這嘆息表示內心熱切的願望,是萬物歸根返源,回歸天父的願望,這渴望是一切祈禱的靈魂。
• 這個願望是來自聖神,透過天父創造時的噓氣(創二7),和基督在十字架上臨死時及復活後的噓氣(若十九30;廿22),聖神的氣息遂進入了世界:這氣息不但使大地更新,也成了一股引領人和萬物回歸天父的動力。
• 這嘆息與舌音祈禱(speaking in tongues)有相似之處。
• 舌音祈禱是指以自己不明白的聲音祈禱,這種祈禱不用觀念或說話,以超言語的聲音表達內心感恩、讚頌、祈求等基本動向,是一種單純和更有深度的祈禱。
• 舌音祈禱是表露了聖神在我們心中發出的「無可言喻的嘆息」。
• 聖神的嘆息有時也把人引入無言的默禱中。

神恩服務

• 在聖神內生活的主要意義是皈依基督,承認「耶穌是主」,以及透過神恩服務,引領別人歸向主。
• 聖神洗禮特別與基督徒作先知和見證的使命有關。
• 藉著聖洗聖事領受的神恩,在大多數人身上是留在潛伏狀態,現在通過聖神洗禮,這些神恩像爐火被煽動,突然猛烈地燃燒起來,令人清晰地覺察到,甚至觸摸到聖神及其神恩的臨在。
• 神恩是為人服務的。保祿宗徒在《格林多人前書》列舉的三類九種神恩都與服務有關:語言的神恩(先知、異語、解釋)、行事的神恩(信心、醫治、奇蹟)、知識的神恩(智慧、知識、分辨)。
• 保祿宗徒在談論神恩後,為信友指出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格前十二31),這條道路是愛。
• 更確切地說,愛不是眾多神恩中的一種,而是一切神恩的靈魂。缺少了愛,神恩就失去應有的意義:愛是推動及引導一切神恩的活力。

神恩復興運動的靈修特色

• 神恩復興運動的目的,是要獲得對天主的經驗,尤其對聖神德能的體驗,並透過這經驗刷新或加深基督徒的靈修生活。為達到這個目的,神恩復興運動有特殊的靈修方法和表現。

   1. 團體敬拜
   2. 身體參與
   3. 保持平衡
   4. 透過神恩體驗天主的能力
   5. 神恩與聖德
   6. 更高超的道路—愛

團體敬拜

• 神恩復興運動,一般常見的是「聖神同禱會」。
• 主要靈修途徑是透過團體的聚會,一起向天主歌唱、讚美、感恩、祈求,並藉著彼此分享信仰經驗,以體驗天主的臨在。
• 他們深信福音中耶穌所說的話:「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十八20)。

身體參與

• 神恩復興運動的另一個基本特色是敬拜時全人投入,尤其重視身體的參與。
• 因此,在祈禱讚美時格外喜歡以歌唱表達,並要手舞足蹈,拍手配合節奏,身體也隨著韻律搖擺;不但以心神和口舌,更以整個身體投入祈禱和讚頌當中。
• 在為別人祈禱或替人醫治時,採用覆手或傅油的方式,表現身體與物質對於救恩的意義。

保持平衡

• 神恩復興運動凸顯敬拜時身體參與的重要性,顯示人身、心、靈的整體配合,又以團體意識為靈修基本態度。
• 這兩點都是神恩復興對基督宗教傳統靈修的特殊貢獻,但也需要保持平衡。
• 除了參加定期聚會外,神恩運動也鼓勵參加者必須學習在個人獨處的靜默中,勤於誦讀聖經,聆聽天主聖言,並以個人的祈禱作為回應。
• 正如耶穌在福音中提出的邀請:「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瑪六6)。

透過神恩體驗天主的能力

• 神恩復興運動的一大特點是透過神恩的運用,體驗天主的大能。
• 信友藉著說方言、講先知話、以舌音祈禱,以及替人治病等行動,具體地表現聖神的德能在他們身上的運作。
• 信友便是透過神恩服務,以參與的方式親身體驗天主的大能。

神恩與聖德

• 神恩本身不一定是聖德的記號,但藉著運用某種或多種神恩,信友自然會活潑地體驗聖神在自己身上的臨現,增強對主的信心,加深與主的密切聯繫。
• 透過神恩服務,一般也會加深對別人的愛心,在愛德上長進。因此,神恩也有助於個人在聖德上的成長。

更高超的道路 — 愛

• 保祿宗徒也提出了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最大的神恩是愛。
• 愛超過一切。
• 愛是一切法律和先知的滿全,愛也是一切神恩的靈魂。
• 愛與聖德分不開,愛主愛人的愛德,本身便是聖德。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