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陪伴新移民」大綱

褚海蘭、李小勃、焦寶進

 

1. 陪伴新移民是義不容辞之事,這是福音裏耶稣的教導
   1) 路十25 耶穌講了一個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以回答永生的問題。
   2) 耶穌讚許第三個過路人。
   3) 由此故事的情境,回應反觀自己的内心。
   4) 祈求如耶穌般的智慧在生活中分辨、抉擇並行動。
   5) 陪伴是行動,不是言語,是天主賞賜的恩典。

2. 大陸新移民现况
1) 近年來,大批來自中國大陆的新移民落脚在紐約市的皇后區,他們的文化水平和經濟實力差距很大。來美國以前,他們有的是學者,有的是主修音樂繪畫的,有是做商業投資的,很有錢,大多数來教堂求助的是打工階層的人,在中餐馆,理髮店,美容店,修指甲店都有他們的足跡,有的做装修,搬運,物流,開車接送乘客,這些打工族的華人新移民就是神父修女和教友陪伴的對象。
2) 新移民大多數已婚,配偶舆孩子留在大陸,隻身來美打拼,没有合法居留身份,初來時努力攢錢,以償還債務(以非法途径來美,必需預付蛇頭七至十萬美金), 債務還清後,繼續存钱準備接配偶舆子女來美,同時要拿到绿卡,這段時间相當漫长,總要十年左右,當他們有了錢,並取得永久居留以後,才能買機票接配偶舆兒女来美團圓。
3) 一般來講,來美打工的大陸同胞,教育程度舆文化水平偏低。常有妻子在國内讀到初中畢業,而丈夫只小學畢業,甚至小學三年级就辍學出外打工,有的甚至没有進過學校,不認識中文字,不會冩自己的名字,英語基礎很差,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弄不清楚的都有。

3. 大陸新移民如何接觸天主教會?
1) 美國主教團規定各個教區設立服務新移民和難民的専門機構(Migration and Refugee Services),新移民經這機構的介紹,來到華人密集的天主教堂口- 皇後區的聖耀漢維雅內堂和聖彌格爾堂,表示願意領洗成為天主教徒。她們開始參加慕道班(Rites of Christian Initiation for Adults, 簡稱RCIA)學習天主教道理,由神父,修女或教友義工授課,慕道者必需上完一年課程才準領洗,如缺課次數超過規定,必需加入下一年的慕道班。每年領洗人數在50人左右。
2) 雖然不少新移民的慕道者要求聽道理成為天主教徒是為得到永久居留身份,但是我們無需拆穿她們的面具,批評她們的動機。陪伴者的責任是以最大的愛心輔導她們做天主的好兒女,善盡教友本份,尤其講道理時要特別提醒慕道者主日彌撒的重要性。
3) 任何領洗後的成人教友都需要有人繼續在信仰的路上關懷和陪伴她們,否則很容易冷淡下來,主日彌撒不參與,告解輿領聖體變成無所謂。對於新領洗的新移民教友,大多數星期天要打工掙錢,無法進堂參輿彌撒,但是可以鼓勵她們在休息日時參加平日彌撒,養成早晚祈禱和唸玫瑰經的習慣,或相約參加同一臺彌撒,彌撒後一起用餐,話話家常。另一方法是鼓勵新領洗的教友和她們的家人參加教堂舉辦的活動,讓她們有歸屬感,這些活動包括教堂義賣,主日學夏令營,朝聖,春節聯歡會,聖誕節慶祝活動,復活節禮儀等等。
4) 在華人密集的堂口,修女和教友老師帶的慕道班都非常活躍,她們利用手機的WeChat群組發出每日讀經和靈修方面的訊息,並傳佈組員個人生活中發生的事,要求大夥為生病的代禱,為拿到綠卡的慶賀等等,由於連絡頻繁,教友之間的靈修與友誼同時加強,在教會內有認同感與歸屬感。
5) 老教友中間也有區別,福州教友在彌撒後習慣用福州話念很多經文。廣東教友則比較習慣查經和來教堂聚會聚餐。

4. 新移民面臨的挑戰
1) 移民身份問題:
• 一般來講,為得到美國合法居留身份,新移民可以通過至少三種途徑拿到綠卡或永久居留證(Permanent Resident Card),一是透過有美國公民或永久居留的直系親屬或配偶關系申請,二是透過工作機構以専業申請,三是以合乎政治庇護的身份申請。通常有高學歷,尖端技術人才使用第二管道,而低文化,打工階層的勞動力趨向走第三種途徑。
• 政治庇護輿難民身份的區別是後者以難民身份入境,從進入美國國境的那一天起,他的居留就是合法的,永久的。前者是申請人申請永久居留時,人已在美國境內,而且是不合法入境的,如果移民局法官批準申請人具有”政治庇護”身份的的資格,允許他一年後以政治庇護身份申請永久居留。在申請過程中,申請人必需呈交多種證明文件,教堂出的領洗證和神父的推薦信會對申請人有利。
• 政治庇護包括六個項目: race, religion, nationality,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political opinion.
2) 居住問題
有錢的新移民住在Long Island (長島)買房,沒錢的新移民先在華人密集的社區租一個床位,每月租金400-500美元,等手頭寛裕時改換一間公寓,若遇到白人房東以種族岐視的態度對待他們,要他們簽定不合法或不合理的租約,像擡高租金,入住前先預付二個月的押金等等,這時,一個懂英文,了解當地租房市場,有法律知識,又得到新移民信任的人出來,方能維護他們的權益。
3) 子女教育輿學校溝通問題:
• Flushing(法拉盛)有兩個華人密集的堂口, 其中一個有教堂辦的小學,一位在堂口服務的修女常常幫助不會說英語的父母與學校老師溝通。
• 許多新移民父母不懂美國當地的教育系統和保護兒童的法律,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父母第一反應就是痛打孩子一頓,第二天孩子帶著傷痕和血印去上學,經老師詢問後,將此事報告校長,校長又報告給社區負責機構,初犯者父母受到警告,重覆犯者父母會被撿察官起訴虐待兒童,孩子也會被社工帶走,住進臨時收容所,等候法官的判決。
• 有一個只剩下二個月就畢業的初三學生,父母是來自大陸的新移民,一天這少年給同學的Email裏出現我要殺掉某某老師的字樣,同學將此事報告校長,校方決定嚴厲處分肇事者,不準他畢業,初中不能畢業就無法進入高中,事態非常嚴重。最後孩子經過教堂誌工多次輔導並冩悔過書,神父出書面證明, 保証這孩子是個品性良好的少年,校方才撤回原意,讓他畢業。

4) 家庭重男輕女問題:
• 從大陸來美打工的新移民,為了生存,父母都拼命地工作賺錢,根本沒有心思,精力,能力,知識和時間教育,陪伴他們的子女,尤其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舊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家裏的資源用在兒子身上沒話說,但不肯在女兒身上多花一毛錢,因她們把所有的希望只寄托在兒子身上。
• 一個就讀高中的華人女生,父母是新移民,此生在校表現不錯,爭取到暑假去外州培訓的機會,但是父母不肯出額外的錢讓她參加這些活動,這孩子心理很受傷,父母幾經勸說後,最終答應女兒的要求。
• 頭胎孩子不論是男是女,如受到父母良好的栽培,讀完大學,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自然可以幚助父母擔負起弟妹上大學的費用。在堂區裏,這些孩子也是教會的未來,我們也要用心關註他們的需要輿感受。

5)本地語言文化適應問題:
• 英文聼不懂,看不懂,不會說,不會冩的新移民在生活上遇到極大的困難,舉凡租屋簽約,銀行開戶,駕校報名,去移民局法庭面試等等都需要有人陪著做現場翻譯和指導,這是陪伴新移民一項辛苦而重要的工作。在取得她們的信任後,比較容易幚助她們改變思維模式,帶領她們度熱心教友生活,陪伴者的勸說她們也能聼得進去。
• 美國有些文化習俗,像萬聖節(Halloween,是每年的10月31日,但各地慶祝的日子不一),對新移民來說,滿街都是妖魔鬼怪的裝飾,沒有意義,可是近年來,在社區政府指定慶祝萬聖節的那天,父母帶著穿戴面具的兒女在大街上向過路的人討糖果,興緻很高。
• 參加英文學習班:新移民對學英文有很大的恐懼,主要是怕自己太笨學不會,被別人笑話,因此找很多藉口不肯報名參加,陪伴者要有高度耐心,親自帶她們報名,替她們填寫表格,甚至開始上課時陪她們上一二節課,幚忙她們解決交通和學前孩子babysitting的問題,並時加鼓勵她們英文有進步。

6) 婚姻問題:
婚姻問題存在許多的家庭,但對不少已婚而隻身來美的大陸新移民,婚 姻關系可以很復雜,假結婚是為了辦綠卡,綠卡拿到後再辦離婚,才能把留在大陸的配偶和子女接來美國。有的在異國他鄉另結新歡,組織新家庭,但沒有拿到綠卡前只好先同居,等綠卡拿到手後,雙方在大陸的子女才能來美依親,此時,這個家庭具有三種親子關系 (Blended family)。

7) 不良嗜好問題:
新移民常因生活的重擔,精神的苦悶,又沒有配偶在旁陪伴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常會輿老鄉去睹場賭博,或找妓女消遣,過著萎靡不振的生活。

後語:褚海蘭
藉此拋磚引玉,大家慷慨分享經驗以豐富學習。不在於作了什麼,而是體會到心更相似、更接近耶穌的慈悲與憐憫。

願一切光榮歸於我們在天上的聖父、聖子及聖神。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