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席褚世傑家書-向下位移,走向群眾

褚世傑

 

親愛的小會家人:


6月30 日至7月3日參加了北美分會的共融營,此次包括台灣來自台灣的總會輔導神長曾慶導神父、總會專任輔導張瑞雲、張帆人與戴台馨夫婦及我,總計38人參加了此次活動。除了感謝主辦人周文漣的熱情招待與工作團隊的詳細規劃外,此次活動讓世傑對如何落實小會宗旨與精神以及文化福傳有了深一層的體認。


這次北美分會的共融營活動以貝慈(Thomas Betz)神父的【美國華人福傳】演講揭開序幕,貝慈神父提到,在美國有各種不同成長背景與生活方式,因各種境遇來到美國的中國人,雖然語言相同、膚色相同,但他們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人。如何在彼此的不同認同與接納下,讓彼此共在基督信仰下,這是很具挑戰性的任務,相對在台灣除了因新住民帶來的多元文化外更有自身文化認同的問題,如何讓全球新一代流有中華血統的中華兒女透過基督信仰更活潑地認識中華文化之美,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不僅是理念更需要具體行動案。(註: 已請北美提供中英對照講稿全文)


其次,此次活動資料夾提供了完整的中文彌撒經文與歌曲,才驚覺,在美國的會員平時參與堂區彌撒用的是英文彌撒經本。再過20年,北美分會在共融活動中是仍使用中文彌撒或要用英文彌撒呢?我們是要在中國人的圈圈內傳福音,還是要透過參與堂區彌撒,讓更多的美國人認識中華文化呢?也因此在帶動堂區活動時,除了中國美食外,如何讓美國人透過中華的藝術(譬如:中國畫、書法、哲學等等)認識基督與中華文化的密切關係,這也是小會會員的任務吧!


第三,呼應長安的行動,我們的宗旨與精神是小會的核心價值,但為了向尚未認識小會的教友介紹小會,我們必須能夠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向其它人介紹小會的宗旨與精神。


第四,與青年人的關係建立,無論是在美國或台灣,同樣有其急迫性。這讓我想起4月24日下午在聖家堂的走廊上,碰到正準備前往聖堂為一對年輕夫婦的新生嬰兒付洗的神父。神父問:「二樓大禮堂為何傳來優美的歌聲?」我說:「合唱團約五十位團員正在練唱,為神父晉鐸50 周年慶祝晚會的上台表演,預作準備。」神父說:「這對年輕父母需要更多的祝福與陪伴。」神父的回應讓我沉思良久。


不斷地有人提醒世傑,不要攬太多事,應該聚焦在最多三件事上,能夠持續落實就好了。確實,個子小小的德肋莎修女一生只專注一件服事,但憑著執著與勇氣,更重要是她對天主的信靠,讓世人透過她所帶領的團體,真實體驗到天主的愛。當然我們無法與聖人相比,但如果我們每位會員在生活中能在一件或二件服事上貫徹始終,必能讓我們周遭的人感受到天主的愛。


小會邁入第54年,讓我們在朝聖之旅上攜手同行,彼此提攜,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更」的精神。


以行動見證我們的仰!

您的家人 世傑
2016.07.10.

 

周文漣家中共進午餐    

周文漣的創作  

北美版的星光夜語

團體照    

周文漣主席(2014-2016)與吳懷瑜主席(2016-201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