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鄭至麗
讀這期《芥子》的文章,好比把玩一塊珍寶,
又好像 是踏進波特蘭 的蘭蘇園,蠟梅飘香!
我們是進入了天主的氛圍!
黃克鑣神父寫的「拉內思想與中國神學」討論四項中國哲學特點。舉世聞名的卡爾 ‧ 拉內 (Karl Rahner)神父(1904年出生)是一位耶穌會士。黃神父 和 拉內曾有幾次在一起研討過神學問題!當提及:「除了歐洲神學外,為了在不同地域傳福音,是否也需要創作不同地區的神學」,拉內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說:「如果教會真正是,或必須成為普世的教會,不但理論上,而且實際上是這樣的話,那麼,顯然應該有不同地區的神學。」黃神父將中國哲學特色歸納為以下四項:「一、重直覺體驗;二、標榜天人合一;三、採用一體範疇;四、貫通現實世界與神聖世界」。本文將討論這四項中國哲學特點,並與拉內思想作比較,探討哲學特點之間的聯繫。
黄克鑣神父在灣區主講:「十誡與真福八端講座」,王玉梅在「聆聽『十誡與真福八端講座』」的文章裡寫出灣區小會會員及會友參與黄克鑣神父講座的喜悅,得以聆聽黃神父講解 陳耀聲神父的博士論文(許建德譯)。「黃神父不厭其詳的詮釋和解說,使我們對十誡與真褔八端的意義,有了新的領會和認識」。附有小會聚會照片。
曾安菲轉來的自《懷仁通訊》(2019年一月)刊登韓德力神父寫的一篇文章:「對於羅馬教廷的協議,中國、臺灣和香港天主教徒尋求其牧者給予指導」。羅馬教廷去年9月與北京簽署的協議有幾個疑點,他針對近一百年來中國教會作了分析。各位《芥子》讀者可以參照閱讀,求得了解。韓神父說:「儘管在政治問題上存在著不同意見,但中國教會 - 無論是『官方』或是『地下』團體 - 始終在信仰上保持一致,並且都秉持著與教宗以及普世教會保持團結為一的心願。」
同時刊載在這期《芥子》上是一位耶穌會神父Paul P. Mariani 寫的 有關:“Extremely High Stakes of the China-Vatican Deal”。轉載自:2018年12月7日美國耶穌會America Magazine 。Mariani 神父將歷代中國神父主教的任命方式作了一個清楚的交代,包括1926年庇護十一世在羅馬祝聖六位中國主教,他對羅馬教廷去年9月與北京簽署的協議也有解釋。
北美神修小會分會主席陸蔚虹寫了一封家書給我們。
許建德寫的「有聽沒有懂」文章裡提到: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人與上主的關係不再是交易式的,而是一個愛的關係。猶太人心目中的「天國」和「末世」以及「默西亞」是相關聯的。引出胡國楨神父作有關「末世」的闡釋。
吳偉特的文章「也來談談:『我從聖經中聽懂了些什麼!』」。我個人很喜歡「常常喜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我要以這三句作我的座右銘!
曾慶導神父寫的「為家庭祈禱」是一篇平易近人和我們 話 家 常 的 一篇文章,包含很多真理。每當我們回到自己的家, 回到的就是天主計劃中社會裏小小的基本單元,那是我們生命的孕育之地,要多麽珍惜我們的家。
這期《芥子》郭子文的「 紅巖大漠蒼茫行,緩緩開啟記憶之窗,靜觀土巴生活素描:馬 背 先 驅(八)及化 緣 和 隨 緣(九)」已經是她這一系列文章的完結篇。大家不一定都知道,1997年在土巴城召開的聚會是北美神修小會第一個共融營,那時稱之為夏令營。十年紅巖大漠是郭子文活出天主旨意的地點!從1994年 到 2004年!
讀了張瑞雲寫的:「有比『聰明才智』更緊要的事」,這是一篇叙述與張春申神父相處數十年的文章,寫出張神父從他生命力最強, 最有影響力的年紀,一直進入不再呼風喚雨的階段,他也曾被保拉姆姆稱為:一位很可愛的神父。
王玉梅的「將臨期退省」提到陳科神父所說,「避靜是恩寵的時刻,『靜下心』很重要,因為只有『寧靜中』才能與主相遇」。
王玉梅的另外一篇文章:「追思已亡日的感恩朝聖之旅」,文章中提到新埔的柿子,也提到岳偉利修女,讀了不禁懷念去新埔的日子。陳新偉神父說:「追思已亡,不要只看到死亡,而要看到復活,並要好好準備自己。」
許建立的文章:「走入永恒」,這就是許建立的聖召,也是他的福傳。
汪宗奇的「團體靈修」提供給我們的是多麼雄偉的團體靈修藍圖!尤其是她說:「是的,至麗,我曾在大陸修道院、修女院、也在彰化靜山、香港避靜院帶過...。」我想北美神修小會能夠作團體靈修多好,寫詩有Writing Group, 靈修也有團體靈修!
陳懷台 的「七萬五千元」,曲曲折折的寫出天主如何迂迴的帶領著她!
許書寧的「本分」叙述:「那株未滿30公分的楓紅,獨自站在一個我甚至不記得站名的鐵軌邊,活出本分」, 那麼燦爛輝煌。
趙世熙的 「讀『選擇』一文有感」 談到作「選擇」的步驟及「選擇」以後,如不如理想都不要因此懼怕作選擇。尤其欣賞的是舉例梅菜扣肉,談作選擇!
郭瑞蘭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談天主對她的的計畫。冥冥之中,使她更為歡喜! 她的一幅「紅梅」又是那麽美!是天主的境界!
譚愛梅的「關懷」,韓拱辰的 「回娘家的那幾天」描繪的都是最可貴的親情!方光珞的:「《滄海珠涙》2018年影印本的讀後感」讓我們欣賞到大作家John Steinbeck(史坦培克)的作品! 詹紹慧的「防不勝防」道出魔鬼招數所在,秘密所在。我們能不警惕?
譚愛梅的詩:「 讀Silent Spring 之後」,描繪心境的兩個極端,兩種境界。
星熒的「雙詩記 ~ 寂寞的心池」描繪的是相隔五十年的感觸。星熒和《芥子》讀者分享他當時在金門炮戰的經歷。《寂池》是1960年寫的,而《讀寂池2005》是因回臺參加海校畢業50週年慶而作。他又將徐志摩寫的:「他眼裡有你 」翻譯成英詩:「You Are There In His Eyes」。
廖雯寫「小相聲:豬年有福」。她的這篇相聲稿是將聖經融入國粹的一種作法。
游淑鳳寫「我仍在江湖」。如果面臨職業場所的挑戰,多數的我們一定會走上退休的途徑。游淑鳳卻選擇挑戰自己, 謀得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尤其喜歡想到她七十歲回鄉,和九十歲老祖母一起下田播種、插秧、曬稻的情景。
傅振民的「道德經」寫到他的家庭史:「祖父在紹興替比國法語傳教士做翻譯時信了教。父親那時就跟著領洗進教,母親結婚時才進教。我在上海南市的慈幼會一心小學讀過三年。聖經都是從神父彌撒時講道中聽來的。那時彌撒讀經用拉丁文。」感謝天主,讓我們分享到他的生活與信仰!
最後提到的是在去年芝加哥北美分會共融營,有幸認識王利華及她的父親王世彬先生,他送了兩本他的著作:河北信德社出版的《幽默與啟示》及Edward J Carter, S.J.著作的《基督的牧者》。這期刊登的「卷頭語」及「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是從《幽默與啟示》摘出,忍不住我又另外多看了一篇:「無獨有偶」,真是幽默,你們只有等待看下期的《芥子》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