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成全自己
一、 成全的典範-耶穌
耶穌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顯然我們要「成全自己」就必須先了解天父的「成全」是如何的,他又說:「誰看見我,就是看見父了。」那麼,以我們信他的人來說:耶穌一生即是我們成全的典範。
他不求顯達,卅年生活於人群之中︰父母膝前承歡,醉心深遠的親情(路十五11-32、若十九26-27);做小木匠肯定工作的價值(瑪二十五14-30、若五17);讀書聽道,貫通古今世事(瑪十二1-7、廿二23-33)閒步田野,感動天父對百合花、飛鳥的看顧(瑪六26-28),鄰坊間,觀察出家主絕對的主權(瑪廿14-15)、無賴雇佣的投機(路十六1-8)以及工資工時的爭執(瑪廿8-13):…會堂等處,感憤富學諸公的表面文章(瑪二十三2-7)、拘泥法規(瑪十五1-11);各色朋友中,心痛普遍為病苦、罪惡、死亡磨折的心靈…。當他走到約旦河邊聽到「洗者」曠世的呼聲,訝然於肩負使命的堅定舉止,立即請求受洗。洗!神洗 (若三5)、火洗(路十二49-50)!剎那間一種空前絕後的使命感沁透了他整個生命(路三16、21)。隨即他退避荒寒曠野接受最深的瀝煉。拒以顯本領的奇蹟抓住群眾(瑪四6、十六1-4),拒用暴力的潛能贏得權勢(瑪四9、若六15)…而唯天父是信是從 (瑪四l-11)。自此離開小「家」,進入大「家」,將人間一切提入天主之內;他一反古人的敬畏態度,親暱地稱天主「阿爸」;藉各種機會,以來自父的無比權威點醒人超越血肉,重建父家天國(瑪十二46-50、十九27-29);又為後繼有人,大膽召選門徒過他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瑪十7-14)。因他學問不亞名流,也受尊為師,除有門徒弟子跟隨,求問者也不少。他都能因材施教(若三4-8、瑪十九16-22、瑪十三10-16);他走進人群「不爭辯、不喧嚷,在街市上沒有人聽到他的聲音,已壓破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的燈心他不吹滅,直到他使真道勝利」(瑪十二15-20)。他特別喜歡結交沒地位沒聲望的朋友(瑪十一19);病弱有求必允,常常忙到吃飯的功夫都沒(谷三20)。在醫治安慰中,每趁機激勵對天父的信仰、悔罪(瑪九2、谷九22-24),只要見到有人心回起信,他就滿心歡喜,向門徒說「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們不知道的」 (若四32),暗示門徒「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若四35)。心存不善的人來,他則智點邪曲(瑪十二15-22),厲色匡正(瑪十二24-32);見代表父的聖殿被奸商玷污,他憤聲斥責,推翻桌凳,毫不留情(瑪十一12-13)。當他名聲大噪,群起擁戴時,他總設法走脫(若六15);門徒屢點不醒(瑪二十六23-25),迷財而負賣他時(瑪二十六15),他則為愛朋友到底(若十三1、瑪二十六50),以殉身感化(若十五13、瑪二十七3-5)。最特異的是,他體驗到,更復活顯現證實,那無人可剝奪的不死生命,為使人人得到,創下絕無僅有的愛世記號;以餅酒之形永留人間作人糧食(瑪二十六26-29)。
以上所述顯示耶穌外在做人處事的基本態度,他處處以天父心意為心意的堅強意志是其泉源,也才是他成全內在的極至表現。如他十二歲時,明知養父生母會憂心焦慮,仍獨自停留耶路撒冷聖殿,做天父的事 (路二41-50);他雖希望天父免去他的苦杯(路二十二42),仍然照天父意願,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9)。因此,他達到了成全的最高峯,天主於是極其舉揚他,賜給他一個超越所有名字的名字,令他受天上、地下一切萬物的尊崇(斐二10-11)。
二、 成熟的人格
成熟的人格,簡而言之,。就是有統一的人格,即理性、情感、意志…動靜一致,不相矛盾悖逆,即能向著理想運用自己所具有的身心能力不斷思索、決志、活動,表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個性。那麼,一個人格成熟者生活的態度如何?有人曾做這樣的描寫︰洞悉自己的長處、短處,對缺點失敗能發會心的微笑。知道成長是痛苦失敗的酬勞。明白自己內心的需要、希望、衝動,不壓入下意識中而使之意識化。並給予合理的滿足。明白自己所不能控制及永不能尋得的東西。知道自己的不知,而虛心向學。了解生活中的焦慮、罪感…乃人有限存在的本質,從而接受這樣的自己、別人。對人生中隱晦的問題能等待、尋求更合理的解決。自我意識強,對自己大多數行為有自覺,能把握,不隨好奇心驅使,非為自身快慰,而以責任決定。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在各種可能中能冷靜抉擇取捨;會找新方向發展,不完全受環境支配;敢決定、敢負責,能把所學逐步具體運用;能區別何者有助於工作,何者無用;知道自己已完成的工作,自己給人的印象,能享受自己的成就,接受別人的稱讚。有整體合理的價值觀,能分辨主次輕重。能調合本能衝動與社會要求,良心倫理與實際;在具體社會環境中能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發展,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看事不自單面,不過於黑白分明。能在極端中找到中庸;喜歡新鮮看法,但不盲目接受;能固持基本原則,又不怕棄陳取新;必要時敢說自己的意見,也知何時應當緘默。感情穩定,不橫流漫溢,而在固定目標、長程計劃上發揮。對生命有興趣,亦使別人感到生命的意義。能保留成長階段的優點(幼年的熱情、少年的倔強、青年的追求)。能靜對死亡之可能。能為獻身面對危險。能接受現實,在能力範圍內改善;卻又知道能力有限而加忍耐,在眼淚中體會樂趣。不認為惡事與己無關,能把社會看成大家庭,雖不一定與人接近,但不感覺疏遠。重視人的本身,同情別人,而非以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對人、對團體的需要敏感,並能在自己能力範園內關心幫助別人;不輕視別人的弱點,不嫉妬別人的優長,不依賴別人,喜歡於靜中看、聽、思考,而又能與人分享。貢獻給人,能品味貢獻之美,且了然貢獻的微不足道。不重視地位,但也不一味反擊有地位的人。言行能適當表現自己的長處,沒有恐懼,能把自己一切與所愛的人分享,不感威脅。管理時敢指揮,不怕人厭恨,敢嘗試,能接受創造的機會。不把安全建築在別人身上。而建立在認識自我和天主上。知道不能被所有的人喜愛,也不希望所有人喜愛;能與合者生活,也能與不合者生活…。
人既非與人無關的獨體,自已的成熟和別人的成熟就常相關而相輔相成:「我」能給別人坦誠的關注與友誼,接受重視全部的「他」,他才能全部接受、把握、發展自己,才能增長關懷別人的心意,從而也助長「我」的自我認識接受、發展…。這是小會存在的最大意義,作為會員不可忽視的天職,也就是教會所謂的「主內互相救援」。但如果發現自己或熟人有彼此不能解快的成熟障礙,就要特別請專家幫助了,如心理輔導人員、對神修牧靈有深厚經驗的神父、修女、牧師、教友或對人生體悟圓透,教育後進斐然有成的賢哲。
三、 基督內的成全
由上述可知,人格成熟者必有清晰積極追求的理想,這個理想也正是引導他成熟的動力。然而人有限,理想也有其限度,一般都是生長期間受父母、師長、親朋、廣播、書刊…的影響產生,只有少數天才能突破生活的環境,找到迥異當代、甚至古人的理想。無論如何,到今天為止,耶穌基督還無人透知,無人超越,且被無數人接受,相信他是人而天主,讚美他是人中唯一的成熟者,唯一的成全者。天主的理想我們自然無法觸及,所以衪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若十五16)天主的理想自然要靠衪才能保存,所以衪說:「我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裹來的,永不會飢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六35)在祂內成熟,並以成熟的人格不斷踐行天父的意旨,就能完成我們基督徒的成全了。
我們這些「信從衪的」,既已由「水和聖神而生」。就已經「屬於神」,進入了天國之門(若三5-6)。天國內。他頒佈了「愛」的法令(若十三34-35),要我們不只愛那愛我們的人,更要愛仇人…(路六27-36)。衪令人費解的指出:天父鍾愛的人不是世上聰明睿智的人,而是「小孩子」(谷十15);有福並非「現今富有、飽飫、歡笑…」的人而是「貧窮、饑餓、哭泣…」的人(路六20-26、瑪五3-12);「誰要成為最大的,就要做最小的--所有人的僕役」(谷九35)。所以當一位富少年問衪永生之道時,衪叫他賣掉一切跟隨衪(谷十17-22);甚至有人父死要先去埋葬,衪也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罷!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若九60)一次一大群人跟著祂走時,他索性宣告:「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路十四25-27)這些令人駭異認為不可能去做的事,祂只回答:『為人所不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就是到祂臨死,衪還苦口告戒:「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裏,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裏。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吧!但正為此,我才到了這時辰。」 (若十二24-27)。
看來衪在「剝奪」一切的「成全」要求,究竟「全」在那裏呢?原來,耶穌所要求的就是︰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可以拋棄世上的一切,就像衪一樣,以捨棄自己生命於十字架上的代價,完全實現天主的計劃工程。那麼我們才會像祂說的:「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十五31)不只是有「百倍的父母、兄弟、房屋…」還有「人不可奪的平安」、「圓滿無缺的喜樂」、「永不飢渴」的「新生命」。
簡而言之,小會會章所說「在任何事上看出天主的聖意,並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也就是基督所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是我們成全的最好準則。
(小會會員手冊pp.87-9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