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語言》第十二章 重獲生活的熱情
引言人:楊思莊

(一)內容摘錄

(1) 傾聽內心的聲音: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老師,或其他的人灌輸和教導我們許多生活的知識和做人做事的標準. 我們有時雖然照著他們的教導做了,但是心裡卻不完全同意,有時甚至持有相反的意見,心理不是很高興. 我們這時可曾透過觀察,試著用非暴力語言的方法和自己溝通? 如果我們曾經這麼做了, 那時並看到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以建設性的語言提出明確的請求,使自己的心裡得到平安.

(2) 解決內心的衝突: 當我們想做一件事,但心裡卻響起很多負面和阻擋的聲音.我們內心因而產生極度的衝突. 這時如果能將正負兩面的想法,以非暴力溝通的方法,用對話的方式,把內心的掙扎紀錄下來,慢慢地看到自己的需要,提出請求支持和解決的辦法.

(3) 心靈環保: 如果我們以苛刻的態度對人或對己,自己的心情都不會好. 事情進行不如意時, 不要試著去分析自己或他人有甚麼毛病,而是要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

(4) 用非暴力溝通代替診斷: 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個人的成長是透過與他人的坦誠交流來實現的. 但是布伯不相信”自由地表達內心的軟弱”這回事能夠存在於心理醫生與其顧客之間. 但是作者在為顧客做心理治療時,卻開始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來代替醫療術語. 作者試著用心去體會他顧客的話,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結果效果非常好. 透過非暴力溝通的意識和技巧, 我們可以在真誠開放的氣氛中, 與他人進行平等的互動,從而幫助他人擺脫心理的困擾.

(二)小結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透過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麼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內心將逐漸變的平和. 一旦我們發現內心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三)分享題

1• 我們試著用一星期的時間來觀察自己,特別注意我們在高度壓力出現的時刻,心裏想什麼或對自己說了些甚麼? 這些話是對自己的評判嗎? 還是對所遇到的情況或其他人的評判?自己可曾試著把這些想法轉變成感受和需要?可曾問自己在那種情況,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改變能夠發生?我能做甚麼事來促使我想要看到的改變發生呢?
2•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收到一些使我們覺得受限或覺得根本”跟不上標準”的訊息(訓示,標準). 我們如何從文化設定的訓練標準給我們的限制與痛苦中超越出來,使自己得以釋放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sc 的頭像
    ccsc

    神修小會的共融園地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