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空與滿 – 一個小會會員的靈修歷程

建德

有小會朋友建議我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我在小會内的奉獻生活,或許是希望大家能在我的旅程當中,從我跌倒了又爬起來、死亡後又復活的經驗,也找到天主對您的召叫,找到天主要您走的路。如果這些分享有這個效果,那麼讓我們一起感謝讚美上主。

在小會會員手冊裏,會規第三條有關會員的神修生活方式這麼寫著:

「『在任何事上都看出天主聖意,並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是我們最高的理想和目標。」

「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這樣的目標並不是小會會員的自誇,也不是小會會員的不自量力,這是耶穌給我們的訓示:

「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

我們要問的是:第一,什麼叫做「成全」?什麼叫做「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第二,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什麼叫「成全」?其實這裡講的「成全」並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完美主義者眼裏的「完美」。「成全」的定義在瑪竇福音裏講的很清楚,那就是「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天父的「成全」跟世俗的「完美」不一樣,瑪竇福音五段道理(註一)中的整個第一段就是解釋天父的觀點如何得跟俗世不一樣。也就是說「成全」指的是學習天父的觀點,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天主的價值觀來取代世俗的價值觀。

也因爲這樣,小會會規裏說的是「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而不是「我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我。

可是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小會的會規裏建議會員要每日靜坐默想祈禱,多參與聖事,接受神修輔導,以及靜修活動。這些我多多少少都做了,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是也做了有六七成吧。

可是我知道,我離「成全」的境界遠得很。慢慢地,我自覺灰心,即使是神師的再三鼓勵也無濟於事,剛好生命中也遇到了瓶頸,終於陷入了憂鬱症的泥沼裏頭。這段過程,我已經在幾篇文章裏多有敍述,就不再重覆。

我當時並不知道,天主正在以祂自己的方式帶領著我。祂引領我走進了死亡的幽谷,在全然的黑暗當中,祂讓我了解了瑪竇福音第十章裏這段章節的意義:

「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0:39)

雖然當時我之近乎喪亡,並不完全是爲了祂的緣故。但是耶穌的道理卻很清楚:一個人要獲得性命,必先要喪失性命。

這樣像禪宗公案的話,不是很容易懂。什麼叫做「一個人要獲得性命,必先要喪失性命」?

幸虧保祿宗徒在這端道理上有更多的發揮。保祿首先向我們「保證」:

「如果我們與衪同死,也必與衪同生。」(第後2:11)

為什麼保祿敢如此的「口出狂言」,保證與衪同死的人「必」與衪同生?那是因爲保祿自己也有過死亡的經驗,有過重生的經驗。而且他知道這個死後重生的新生命,已經不是從前的我,而是全然不同的新生活。

「我們藉著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6:4)

他在迦拉達書裏是這麼解釋的:

「為能生活於天主;我已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19 - 20)

基督不是死而復活、升天了嗎?怎麼樣基督能在我們内生活呢?在羅馬人書裏,保祿換一個講法:

「如果那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者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麼,那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羅6:4)

原來這個在主内的新生命,指的是聖神在我們之内,帶領我們活出的新生命。與其説是我們活在聖神内,不如說是聖神活在我們内。

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才驀然驚覺,以前的路都走錯了。以前我的神修努力都是在追求「滿全」的道路上走,即使是每日的三省吾身,改過自新,也是爲了讓自己更完美。可是保祿其實講得很清楚,我們的任務是死於自己,放空自己。空虛了自己以後,重生的新生命,自有天主聖神來安排,不用我們傷腦筋。

這是我神修生活的轉機,此後我不再追求「滿全」。相反的,我此後走的是「空虛」自己的路。

走「空虛」自己的路,是一個划向深處的經驗。對天主要有絕對的信心,相信在我們完全交托了以後,天主自然會帶領我們。

「空虛」自己以後,完全讓聖神帶領,我才發覺承行主旨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

這條「空」的路在我們教會裏也不是什麼新的道理,中世紀的神修大師艾哈克就是走的這條路。後來到第18世紀,有一位耶穌會士更是以此來教導他所輔導的隱修會的修女們。

但是無可否認的,在西方宗教的傳統裏,「空」的路到底是一條寂寞的路,講的人不多,走的人也少。倒是在東方宗教的傳統裏,例如佛教和道家,「空」的神修是它們的主軸。

在我們教會裏不同的靈修方法中,我自己粗淺的看法是依那爵的神操走的是「滿」的路,本篤會的靜觀比較合乎「空」的路。因此這些年來靜觀是我的靈修生活的一大部分。

我想天主之所以帶領我走這條「空」的路,完全跟我的個性有關。天主知道我執著的劣根性,知道不對我下重葯,我始終走不出來。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鼓吹「空」的路比「滿」的路好。兩條路都是一樣的好,沒有好壞之別,只有合適不合適的問題,端看每個人自己的個性而定。其實我們教會裏成聖的人走的大都是「滿」的路。我真正希望的是大家在天主内也都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也只有當我們能夠「在任何事上都看出天主聖意」,那個時候才能夠海闊天空地去追求實踐小會的精神與宗旨。

以此與大家共勉。



註一:現代的聖經學者說瑪竇福音的作者有意把耶穌和舊約裏的梅瑟相比擬,就如同梅瑟從西奈山上帶了十誡下來,耶穌在山上給群衆講解了真福八端;如同舊約裏有梅瑟五書,瑪竇福音裏也分成五段講道:第一段山中聖訓(5:3 - 7:27),第二段派遣門徒(10:5 - 10:42),第三段比喻道理(13:3 - 13:52),第四段團體生活(18:1 - 18:35),第五段末日道理(24:1 - 25:46)。每一段道理都是以類似「耶穌開口說」這樣的句子開始,以「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結束。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sc 的頭像
    ccsc

    神修小會的共融園地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