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
基督揀選我們成為衪的門徒,同時也賦予我們衪在現世的代理職責:為所有接觸到的人服務,協助他們答覆天主給他們的召叫,在基督內成為天主的子女,完成基督降生給他們帶來的救贖,使整個世界愈趨向基督,走向完美。這個職責俗稱「傳教」,或說「傳播福音」。一九七四年的全球主教會議上正式提出當今對「傳播福音」一詞可有四種不同的意義:(註:請參閱鐸聲十一卷九十期「現代世界的傳播福音」)。
1. 按照造物主及救世主天主的意旨,以任何一種方式來改造這個世界的行動。
2. 遵照基督的心意,來建起教會的司祭,先知和君王的行動。
3. 宣講和解釋福音的行動,以及在非基督徒心內激發生活的信德,和在基督徒心內培養生活信德的行動(傳教佈道,要理講解,講道等)。
4. 僅限於非基督徒的初次宣講福黃,為激發起信德。
因為對「傳播福音」能有這許多不同的了解方式,所以會使人產生混淆不清的概念。因此,我們首先應看清那一種,或那幾種最適合我們。在決定性指出小會願採何者之前,我們先看看能夠影響我們決定的幾個因素。
一 「教會內才有救恩」思想的轉變
教會在成立之初的十多個世紀裏。非常堅定的相信︰除非一個人正式的領洗加入教會,他不可能獲得天主在基督內的救恩。為什麼?因為當時人的世界觀太小了,以為所有的人類全都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歐、非、亞地區,基督的福音又早已傳遍了這些地區中的每一個角落,一個人不可能沒有聽過基督的福音,這樣若再不信的話,真是自己拒絕救恩,當然不可能得救。但是,自從世界海禁大開。基督信仰世界發現在遠東廣大的亞洲和大西洋對岸的美洲,居然有那麼多的民族,雖然他們從來就沒有聽過基督,但文化道德水準却不比基督信仰世界低落,這些民族會得救嗎?又基督降生是為了救贖全人類,假如這些民族因沒聽過基督福音而不能得救豈不違背基督來為救全人類的意義了嗎?於是逐漸開始對此一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探討。直到梵蒂崗二次大公會議以後,才有了較明確的結論。
天主教內偉大的神學家拉內(Karl Rahner),對此觀念的反省是這樣的:(1)具體的人性都是在「有罪」的境界,願意走向「得救」(真善美聖的境界)。(2)所有的救恩均來自基督的救贖。(3)人能自由的決定接受或拒絕此具體人性(即願努力走向真善美聖)。若接受,就是成義,因而有了「教會幅度」-希望進入「天主子民」團體的意願。(4)這些成義之人可以不是制度化的教會組織中的一分子。因一個人真正的得救並不一定需要外表形式的加入教會(領洗)。
二 俗化運動的真義
何謂「俗化」?即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生,均有其本身內在的意義;不必把外在宗教或「神話」的因素牽涉入內。例如:一個政治問題的發生,我們可以用政治現象及其學理來解釋並解決,而不必附會以與政治毫無關連的宗教思想或「神話」,在處理過程中,就像沒有天主一樣,這種處理事情的傾向謂之「俗化」。
我們由縱的剖面來看天主對人類的整部救恩史,會覺那真是一部引導人逐漸由「神話」走向「俗化」的過程史。以色列民族維護對雅威(唯一真神)的信仰,就是在對四周的多神宗教中的神話做「剔秘」工作。舊約的開始還充滿了神話似的作品。這些作品中充滿了當代中東地區各民族對世界及大自然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神秘幻想。不過創世紀的作者已經把那些「風有風神,雨有雨神,太陽有太陽神」的神話思想加以修正,指出事實上這些萬物都歸于雅威,雖然其表達方式仍脫不了神話。我們再往下看,舊約中天主臨在人間方式的思想演變︰首先天主和亞當厄娃一起在伊甸園中散步(創三);以客人的身份出現在亞巴郎和撒拉跟前(創十八);而後又以雲枉和火光的方式引領以色列出埃及(出十三21-22,十四1-31),都是天主親自以物質客體的方式與人同在。及至天主在西奈山上顯現給梅瑟後(出廿四16)天主命以色列人民搭一帳棚,以表現衪的臨在(出廿九44-46)這是由物質客體方式走向精神臨在的第一步,與四週各民族的神話表達方式就逐漸分開了。等到他們來到福地定居。就把這可移動的帳棚更換成不可遷移的聖殿。最後他們的王國被外邦人消滅。他們的聖殿被人拆毀,他們自己被充軍到巴比倫,於是有了「天主自己就是以色列民族的聖所」(則十一16)的概念。至此,天主臨在就連代表性的聖殿(物質)都不需要了,完全進入精神層次。到了新約時代我們更發現「天主在信友內,信友在天主內」等主體性天主臨在的話不斷的出現在若望一書中(二5-6、24、27、28、,三6、24、,四12-16、五20)由上面這事實的發展,我們看出救恩史的發展真是引領選民逐漸看清「俗化」的意義。今天人們看清了,「神話」的因素很少出現在世界中,一切事物的內在意義人都可以了解,都可以進而利用來改善世界。因此人類愈來愈努力發展科學知識和技術,以求更看清世界的真象,於是有了「發展的神學」。以為世界愈發展,顯得愈美好、也就愈接近基督及天主的完美。所以科學技術發展在救恩更上也有其存在的地位。
三 中華文化內天主啟示的因素
以往人們對「在教會內才有救恩」思想的瞭解太狹隘,如今這種觀念改變了,人們認為只需接受具體的人性(走向真善美聖),就是成義,就得救。因此我們相信中華民族的歷代祖先在福音傳入之前都已得救,他們的救恩同樣的來自基督。引領他們走向真善美聖境地的,就是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天主所給的啟示。
從商朝以來,中國人認為人生的意義不限於可見的實物。他們尊重祖先。因他們相信有精神生命的存在,且繼續與宇宙的主宰共同照顧世上的人。著作易經、尚書洪範、道德經等思想家,了解生命的價值是從它的「形上」泉源而來。另外中國社會自古就有一套做人處世的標準,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這些標準和理想都是我們遠祖的生活經驗逐漸累積形成,而後由大思想家集之而成﹙如春秋戰國時之孔、孟、宋代的朱熹、明代王陽明等等﹚。這些思想家學說與著述的內在精神,不祇讀書作官人,就是連一般愚夫愚婦都知道遵行。我們知道這些標準和理想就是引人入真善美聖境界的一種方法。換句話說即讓人「成義」的因素。我們說舊約是新約的預像。為準備基督來臨的前導;那麼可把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視之為中國的舊約,其中必有天主給的救恩啟示因素。為準備基督真正來到中國的先導。由此,我們可以斷言。天主聖言不僅僅只積極準備以色列民族,也積極準備中華民族接受基督,我們應正視我們祖先遣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應發掘其中來自天主啟示的救恩因素。
四 小會選擇的傳教意義
參考了以上三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結論:小會「傳教」的定義可包含在全球主教會議提出的第一及第三兩大定義中。翻看我們的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不正是依照天主的旨意改造世界嗎?另外,小會鼓勵幫助會員接受正式、非正式神學、牧靈的訓練,又漸有修會和司鐸聖召的產生,相信我們「在非基督徒心內激發信德,和在基督徒心內培養信德」的能力會愈來愈強。
五 小會會員的傳教工作
我們已經提出,傳教的職責是直接來自基督的召喚,應以直接對基督負責的態度來從事這項工作,更應清楚知道在傳教工作上,我們不是宗教機構的職員,我們只在盡自己的本份,在基督的教會內盡教友本身的責任而已。
在不信的時代中,世界各處都籠罩看無神的氣氛,以致不論做那一種傳教工作,都會碰到很大的難題—信仰的問題。所以神修的工夫極為重要,若能真正度一個祈禱的生活,隨時隨地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體驗到天主的臨在,內心平安地跟隨衪的引領行事,才會有傳教工作的最根本動力。
其次。我們小會的傳教選擇了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方向,所以談到工作以前,對中華固有文化,世界進步發展新趨勢,和現階段中國社會的結構及生活方式等的了解是必須的。另外對激發信德和培養信德的工作,毫無疑問需豐富的神學和牧靈知識。
有了神修和知識的培養,再加上有愛人愛世的心,我們傳教工作的條件就都具備了。一切傳教工作的成敗都是天主的事,我們僅能盡人力和祈求天主的降福。我們深深相信,天主造世救世計劃的延續,就是我們的傳教工作。
(小會會員手冊pp.65-7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