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督徒的溝通與人際關係

(主講: 黑幼龍 紀錄整理:張帆人 圖片提供:神修小會)

 

杜主席簡介黑幼龍
神修小會北美分會杜曉雲主席和工作團隊籌辦這次線上(zoom)演講,廣邀小會會員和會友參加,得到熱烈迴響。
主講者黑幼龍是神修小會終身奉獻會員。他曾任休斯公司經理、宏碁公司副總、光啟社副社長。後來創辦亞太區卡內基訓練,專攻那些「沒人會教,但你不可不知」的情商軟實力。他目前担任光啓社董事長。去年李百齡當選總會主席,黑大哥眾多頭銜中又增加一項:神修小會總會主席的夫婿。
除此之外,黑大哥是非常受歡迎的作家。暢銷著作甚多,諸如《養出好孩子,非『慢』不可》、《好想與努力的你分享》、《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等。
黑幼龍演講內容
回憶與分享
不可思議的網路科技,讓我們三百多人,有些還是四五十年的老朋友,都能聚在一起!今天我來,不是來講道理的,而是一起來回憶和分享信仰經驗。非常希望在這過程中也能夠產生心靈上的互動。
我們都做到了嗎?
讓我從一個小故事開始。有位本堂新來的神父。第一次彌撒講道的內容真是太棒了,所有教友都覺得深慶得人。第二個禮拜,神父講了同樣道理,教友雖然納悶,卻不便多說。第三個禮拜,仍然如此。終於有人告訴神父,道理很棒,但是連續三禮拜怎麼都一模一樣呢?神父並沒有顯得尷尬,也不驚慌,而是反問一句:『那麼,我們是不是都做到了呢?道理裡面的愛、寬恕、包容等等,我們都做到了嗎?』這麼一問,大家都不敢講話了。可見,了解和做到之中間是有距離的。
美少女或老婆婆
講到溝通,有次我在廣東惠州為當地電子公司上三天的課。同樣一幅畫,有人看到的是美少女,有人看到的是老婆婆。在座不少人一定也看過類似圖片,對不對。這是因為切入點、背景、角度等不同而造成的。如果是人際關係呢,當然更複雜了。大家的背景、家庭、環境甚至鄰居都不一樣,卻都影響著我們。卡內基訓練有一課甚至告訴我們,街上碰到的每個人都有一段滄桑史,我們都應予以尊重。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來和各位分享的。再者,千萬千萬注意,不要以為我講的,我自己全都做到了。今天來這裡,主要是和大家一起來提醒、一起相互鼓勵!
最想做的事
兩個禮拜前,認識一位卡內基學員,他從事殯葬業,公司叫做「單程旅行社」。一般旅遊有去有回,而人生的最後ㄧ程卻是單方向的。公司用心的客製化服務,讓生意特別好。他也是網紅,有許多粉絲。我受邀上了他的節目。他問的第一個問題:『假如今天是你最後一天,你最想做什麼事,見什麼人?』向最親愛的人道別、道歉、道謝、道愛吧!再不說,永遠沒有機會了。這位主持人提到,許多人避免談這個話題,縱然彼此都知道來日不多了,仍然不敢碰。這當然是不對的,早點講出心裡的話,試著去完成它們,才是比較好的方式。我提供一點綫索給各位。有本書《追逐日光》作者是英年早逝的跨國企業總裁,在得知只剩一百天生命後所寫下的人生体會。他把這本書當做禮物,留存在人世。那位總裁得知不幸消息,列出許多待辦事項。其中的大部份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道別、道謝、道歉和道愛。
墓碑留言
網紅拋出的第二個問題是,『你希望在自己墓碑上刻著的一句話是什麼?』我們的習俗不是這樣的,墓碑上大抵只有姓名、籍貫、出生和往生日期,以及子女姓名等,若是教友還會有聖名。並沒有簡短描述自己的文字。我努力地想,勉強得到這樣一句
『這裡躺著的,是一位好想好想與分享的人。』
說真的,雖然我八十多歲了,仍然喜歡講話。未來兩個多月,我還有十五、六場演講,以及兩三次兩個整天的課。這麼多活動,說真的我卻不覺得累。與人分享中,福音精神也直接間接地就帶了進去。
永恆生命
另外這一句我也考慮過
『這裡躺著的,是一位相信永恆生命的人。』
好幾年以前,我在美國華府特區參加卡內基活動。帶領的講師要我們每個人寫下自己的五個特癥,不要寫名字;而別人從特徵裡可以知道你是誰。這可不大容易。寫好之後,講師要我們在五個中去掉一個。剛剛做好,講師說,不好意思,請再去掉一個。最後,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我相信有永恆的生命』。意思是,即使走了,我的靈魂仍然活著。這個信念的重要,壓過其他的。
丁松筠神父許多人都認識的。他突然過逝後,從抽屜裡找到遺囑。他希望殯葬彌撒中做到這兩點:第一,參加的來賓請不要難過;第二,請告訴大家,我很愛你們。那位殯葬網紅還問我,在自己的葬禮上,是否想說什麼。這還不大容易呢,或許事先錄個音,或者拍個短片什麼的。這真要好好想一想。
到現在為止,好像都是蠻嚴肅,甚至不吉利的話題;然而對有信仰的人來說,並不盡然。因為這是不一樣的態度。小會總輔導,雷煥章神父在我母親追思彌撒中講了這樣一句話:『葬禮是一場歡送大會』。若要認同這概念,和我們平日如何安排生活很有關係。
溝通是環路
需要溝通的場合是很多的。兩岸談判、勞資争議、親子互動、夫妻對話等等,都是溝通的實例。雖然那麼重要,那麼普遍,卻很少甚至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樣溝通。許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講話;其實溝通是一個環路,就像這張圖所展示的。
左方的傳送者,就是說話的人。他想把訊息傳給右方的接收者,也就是聽他講話的這位。接收者的反應,會影響傳送者後續的行為。這樣就形成了環路。有人說,接收者沒有反應,環路是不是就不成立了呢?不!沒有反應表示了冷漠,或是不感興趣;這也是 一種反應。


1溝通.jpg
同理心
如果平舖直述地傳送訊息,比較不容易引起興趣。如果含有專業的訊息,講給一般人士聽,需要適當轉化。譬如教授、醫師、律師等,使用大量的理論、術語、案例等等,在專業對專業討論是很好的,但是普羅大衆接收起來就有問題了。
通用汽車聘請一位公關專長的演講高手,十多年來到各地演講,不負責行銷。每次他都是同個題目。但是,不管到哪裡,大城市也好,小鄉鎮也罷,事先他都費盡心思去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有什麼掌故、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人們關心的議題等。他巧妙地把這些素材融入演講內容當中。好的傳送者需要同理心,要想到對方的背景、專業、年齡等諸多因素。請記住這句話『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同樣內容,傳送者的表情、音調、音量的不同,接收者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多說故事
很少有人喜歡聽大道理、教訓;大多數人喜歡的是故事。故事可能來自親身的,但是也可以是別人的、名人掌故、電影的,書本的..... 都可以。
我們卡內基講師不僅教大家如何在2分鐘短講裡穿插一個事件或故事,講師群自己每年定期聚會,也要練習。有位講師提到,他和哥哥從小感情很好。沒想到結婚以後妯娌處不好,就不來往了。連回去看媽媽,也刻意錯開來。這次沒有算好,兩家人同一天去了。他看到哥哥嫂嫂來了,急忙拉著太太,躲到媽媽卧室。稍後,媽媽進得屋來,很不高興地說:「你們兩兄弟今天不和好,就別跟我講話!」說完難過得哭了。這位講師就出來,向哥哥表達歉意:「過去我們那麼好,卻因為誤會而不來往,多麼可惜!我在這裡要向你道歉。」兩人抱頭痛哭,重歸於好。我們聽了,都深受感動。也體會到,先道歉的一方並非弱者,而是有自信心的一方。
另外,我們注意到四部福音裡,耶穌向我們講了好多故事或比喻:浪子回頭、好心的撒瑪利亞婦人、如何應用主人給的元寶、窮寡婦的一個銅板………,沒有什麼大道理,卻能讓人印象深刻。
眼神相會
接收者如何反應呢?我在zoom螢幕上看到各位都那麼專注,我受到重視,心裡想一定要好好講。所以,怎麼聽的要點就是眼神相會(eye contact)。聽的時候,眼晴看著對方,加上點頭、微笑、偶而提問,就是好的接收者。如果一面聽,一面看報或滑手機,對方覺得沒有受到尊重、懷疑自己講的沒有價值等等。其實,你是真的在聽,也很想聽;但是肢體語言卻呈現相反的意思。看,這多冤枉!有一次有個電子公司尾牙請我去,分享的正是類似的主題。演講結束問與答的時候,總經理第一個開口要同仁注意,專心聽真的很重要。幾天前下班回家,他十一歲兒子興沖沖跟他說:『爸爸爸爸,我跟你說......』當時他正看電腦,氣氛一下子冷了下來,兒子什麼也沒說就跑走了。晚飯時爸爸想起來,再三詢問,才知道兒子當天學會游泳了!原來這男孩有恐懼症———怕水,家裡請了專家教練協助他。會游泳是多大的突破,所以急著告訴爸爸這個好消息。
意願和態度
溝通環路也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代表:
『說的人要說到讓人想聽;聽的人要聽到讓人想說。』成功溝通的要訣在於意願和態度。沒有意願,溝通無從開始。態度不對環路會斷裂而無法成型。想講也想聽.會講也會聽;這樣就對了。
75年的計畫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歷經75年,確認幸福快樂的基礎建立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研究計畫大約一兩年,長期的不過三五年。唯有哈佛大學具備如此的聲望和財力支持75年的計畫,計畫主持人就換了四位。他們長期追踪七百多位成年人,每年親自訪問他們,以了解其生活、健康、工作等。原先的七百多人,至今仍活著的大約四百多,都已經九十多歲了。這位第四代主持人在TE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F_MHHtPfo)有十三分鐘的分享,結論有三:

1. 孤單會傷人, 社交有益健康。
2. 朋友不在多,而在深入交往。
3. 良好人際關係對身體、對腦力都有好處。
我想說的是:原來良好溝通,促進人際關係,竟是如此重要。
每進一次聖堂
五十多年前的夏令營,我國首位駐教廷公使吳經熊博士來演講。提問時我大胆問他:「梵蒂岡如此神聖的地方,每個人的靈修是否更容易提升?」吳博士回答:「坦白說,即使在遺世獨立高山上的修道院,仍然免不了傳來人與人的爭吵聲!」人就是人,哪裡有十全十美的?不過,我們朝正面發展,總要比停頓下來或是反向要好。我們沒法子一步到位、馬上變好。每進一次聖堂,就想著這星期用些方法,譬如好好溝通、善意交往等等,多少進步一點點吧。
這就是我的結論了。謝謝!

後記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簡稱神修小會或小會,成立於1962年;設有總會及台北、台中、高雄和北美四個分會。小會宗旨是 『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努力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受新冠肺炎影響,北美分會充分利用網路舉辦許多活動,如查經、祈禱、分享、繪畫、避靜等。每兩年一次的共融營亦改為連續四個星期的周末在線上舉行。前面三次為專題演講,第四次為感恩彌撒並有9位初獻、7位複獻和2位終身奉獻會員公開宣誓,融入小會大家庭;可謂成果豐碩。黑幼龍大哥的演講係北美共融營第三週的演講,當天盛況空前,有三百五十位太平洋兩岸的會員和會友上網參加。原訂2小時的活動,因為熱烈的問與答,延長到3小時才依依不捨地結束。踴躍的來賓著實鼓勵了主辦單位。我們一起感謝讚美天主!



2黒幼龍.png
黑幼龍(神修小會終身奉獻會員)

3 杜曉雲.jpg
杜曉雲(神修小會北美分會主席)

4 溝通 - 環路.jpg
溝通是環路

5 最想做的事.jpg
最想做的事(網上海報之一)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sc 的頭像
    ccsc

    神修小會的共融園地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