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6年6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六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以下節錄《靜觀蹊徑》第一部 蹊徑,甘易逢神父著 明鏡譯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
第九章 目睹基督的奧理
許多靈魂默想的時候以為只有理智在忙碌,所以默想教義的真理時,會感覺到不自在。他們所要求的默想是有更具體的題材,較不抽象的方式,而將整個的人介入默想中。
天主早已明暸這種情形,所以祂藉著風雲萬象,用具體的方式顯示自己,使人知道有一個力量超越了他們。雖然今日的人們,以自然律來解釋這一切,但事實上,一切來自天主,以自然律解釋萬象的也不例外。此外,天主揀選賢士、聖祖等,在世界上為主作證,最後派遣了自己的聖子,也就是祂的聖言,所以聖子在世上的一切行為,都是天主的啟示。耶穌自稱天主,祂在行動和言語中顯示了天主的生命;這些都是尋求天主最寶貴的線索。
默想基督的誕生,比默想天主救贖世界的教義來得容易。當默想基督的降生時,救世主就在眼前了,因此所見所聞都述說了天主的愛:「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此時,只要身臨其境就夠了,用不著四處張望,也不必設想一切的景色,因為這些也許會成為靈魂的阻礙。在這裡,靈魂會發現聖誕所表達的「內在」的奧理。靈魂飛向天主父所派遣來的聖子,而在父內,與基督際會了。此時,它更能全心全意,慢慢傾聽、觀看、品味、觸摸聖嬰。
唯有以簡樸的信德動作,我們才能在聖嬰上體會到天主的動作,也才能體會到若望一書開端時所謂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的確,基督的一生在人的生活中,彰示出天主無窮盡的自我顯示﹔祂時時刻刻在人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顯示自己。為深入體會這一切,必須努力與門徒及群眾一起,再三遍歷耶穌的一生。福音記載,當耶穌活在人間的時候,人的問題得到解答;目前還是如此,透過福音,人的問題同樣地會得到解答,因為耶穌是我們判斷的唯一規範。耶穌的光照耀我們,但祂不強迫我們,只要我們願意看得更清楚,我們就會接受祂,而為了看得更真切,我們應當更深入奧理內。
當一個人進入山洞,他首先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黑暗,之後才能看清引導的光線;我們深入奧理也是這樣。如果在黑暗中我們畏懼邁出第一步,甚而拒絕行走,那麼我們如何能深入探究奧理呢?在默觀奧理時,我們也會遇到其他的困難,例如幻想和感情等的干擾。雖然幻想和感情不是默觀的主要內容,但我們也不必棄絕它們,可是要小心一些,因為我們很可能會沈湎其中,而不再真正地默觀奧理。
當我們默想福音時,自然會描繪出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湖邊,百花怒放的山巒…。是的,耶穌曾親眼看過這一切,也欣賞這一切﹔可是,當祂要召叫一個人時,祂面對面地注視他說:「如果你願意跟隨我…」那時不再有湖光山色了,一切環境好像都消失了。所以,默觀的對象不是景色、動作、言語,更不是情感,而是基督自己。基督不該是我們心中所臆想的,更不是我們所投射的。依此,在默觀奧理時,我們應該完全順從福音所啟示的耶穌。無疑地,沒有一部福音曾描述耶穌的外貌,這樣我們能更直接地面對基督。若是福音清楚地描繪耶穌的外貌,我相信這會成為我們體會奧理的障礙,而且心理學家將會對耶穌加以分析批判,做些結論。所以我們不要嘗試以肉眼看清耶穌,聖保祿雖不曾與耶穌相遇,但他不是和跟隨耶穌的門徒,同樣地看見祂了嗎?
福音所敘述的,已經足夠使我們以信德的動作直達耶穌基督這位救主,然而初入靜觀的人常常會抱怨想像力不夠,其實這也無關緊要,因為如果我們不在信德中接觸基督,那麼便只是在一個沒有生氣的園林中漫步而已。在信德的動作內,我們與天主聖言連繫,天主賜給了我們豐厚的生命。是的…因為有信德的動作,患血漏病的婦人被治癒了,多少其他的人也被治癒或得到寬赦了。許多的人看見了聖子,而在同一視線中也見到了父,到達這個境界,靜觀的努力,可說已大致完成了。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Mahler Symphony No. 5 Adagietto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m1 Allegro maestos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