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6年12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二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以下節錄《靜觀蹊徑》第一部 蹊徑,甘易逢神父著 明鏡譯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

第十五章 天主的臨在

也許經過數月或數年之後,天主的來訪靈魂已不似閃電般消逝。在這個階段裡,祂的來訪較前頻繁,而靈魂的黑夜顯得不再那麼黝黑,沙漠也不再如此荒涼,同時天主的臨在,也使整個的荒漠綻開了花朵,如初春、如仲夏。此時,靈魂好似進入另一個世界,他不再孤寂了,因為處處看到躲藏已久、深深愛他的天主:在荒漠最枯燥的一角,在寒夜最昏黑的巨穴中,現在處處都有天主的顯示。

黑夜變為光華,荒漠也瀰漫著天主的臨在。此時靜觀者更深入體會到,這個臨在使得萬物生活運行不懈。它比天涯還遼闊,向四面八方伸展,比幽谷還深,即使黃泉最幽冥之處,也充滿著它的生命,它比大地還浩大,比諸天還寬闊,比全宇宙還蒼茫,比不可捉摸的晨霧還輕微。龐然和細微的受造物,都不能隱藏祂、遮蔽祂。天主的臨在,使人的心靈透視萬物的深蘊,而靈魂以此才能一眼看穿萬物的雙層深度:看見具體存在的意義,也了悟到超越物質無形存在的意義。

我不論張開或閉上兩個眼睛,天主永遠臨在。我閉目時,祂不消逝,我張眼時,祂也不隱沒,在深夜和白晝,祂都臨在。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由我深處,延伸至天邊地極的臨在。祂就是萬物的聯貫,及維持萬物存在的力量。

天主雖然處處都臨在,但靜觀者只有從自己靈魂最深處的細微一點,才能知覺祂。永恆與受造在這一點交會,遍佈在宇宙的力量也齊集於此﹔它就是天主與受造物的交會點。

進而言之,通常靈魂會體驗到天主浩大無垠的臨在,但有時他也會體驗到此臨在,有如縮小至幾乎不可知覺的一點﹔換言之,靈魂所體驗到天主遍佈全宇宙和靈魂的臨在,好似濃縮在這點上。此刻,靈魂只能在信德的動作中,把握這微小的一點,並超越知覺的臨在,默然朝拜天主。

神秘學家並不虛構他所見到的,只因他比別人看得更深入,了悟天主支持及激勵一切的道理,也確信靈魂在天主內分享祂的生命。為神秘學家來說,臨在是天主的恩賜,它穿透、推動他的神靈官能,促他生活在天主內,偕同天主,並使他在日常生活裡、祈禱中、聖事內看到天主創造萬物以及聖寵的能力。

由於天主以愛關懷靈魂及宇宙,所以這不是一個死氣沉沉,而是一個生氣活躍的臨在。這一個充滿愛的臨在,有時非常強烈,它穿過四周的一切,會使靈魂沉浸在生命的汪洋中,隨波而去。他自己,以及四周的一切都被此臨在所穿透、所浸潤,而且萬物行動的一切力量,盡情表達在這個臨在中。總之,這力量在剎那間將世界擲入存在內,並支持著它。

在經過了漫長的荒漠寒夜的路程後,這持續不斷的天主臨在,對靜觀者而言,真可說是天堂了。願他持守不懈,不離本源!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 3 II. Intermezzo (Adagi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sc 的頭像
    ccsc

    神修小會的共融園地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