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2016年11月訊 ⊙⊙⊙
禰是葡萄樹,我們是枝條,離開禰,我們什麼也不能做。(若15:5)
十一月默觀祈禱 (建德提供本月訊)
以下節錄《靜觀蹊徑》第一部 蹊徑,甘易逢神父著 明鏡譯
《靜觀蹊徑》初版於1968年問世,是最早討論默觀方法的中文書。
今天讀來,仍然是默觀生活的好指引。
從2015年十月份開始,我們陸續以這本書作為默觀月訊的材料。
第十四章 荒漠寒夜、天主來訪
荒漠寒夜的時期,或長或短,因人而異。靈魂對天主越有受教心,便越能迅速地經歷這種考驗。但唯有天主才知道祂對靈魂的要求,而祂的要求方式又是那麼的神妙!
在此黑夜中,天主的考驗玄妙莫測。一方面,天主不再以雷霆般的目光,協助靜觀者深入祂的奧理,也不再安慰他﹔另一方面,靈魂對萬物、對自己和其他的一切,甚至對祈禱本身,都感到厭倦不堪,因而沉浸在痛苦之中。他願意再找回從前的快樂和愛的溫暖,卻又力不從心﹔而過去所經歷的幸福、安謐與溫暖,留給他的只是深刻的懷想情愁。他以空洞的目光,回顧以往,記憶過去的恩寵,寄望將來,可是這個將來對他又像閉塞不通、不可提摸!而目前為他而言,只是淒涼、厭頌。...... 事實上,他也不能以過去的記憶來創造幸福。倘若這樣做,他將會不忠於天主,因為天主要他留在寂寞、痛苦的黑夜中。
由此可知,他不該逃避這黑夜的痛苦和考驗,否則他的信德將永遠不能堅固。何況,儘管信德會給他帶來一種寒冷淒厲的感覺,但他還是必須堅守信德,不然也將失去一切考驗所帶來的益處,更不會以信德之光,催促自己走完這漫長的暗夜。
關於荒漠與寒夜,靜觀者最需牢記的一點是:天主等待靈魂接受他的荒漠和寒夜,不再留連於過去的快樂,不再戀慕天主以外的一切,而情願全心在荒漢中度過終生。靈魂應該在沙灘和曠野的石礫上空虛自己,必要空無所有,放棄所有的慾望﹔他由此而只剩下一個呼喊,不斷地反覆著:「天主,天主,天主!」這呼喚的聲音在虛無中盪漾,哀禱也在無邊的寂靜裡消失,這些又有誰能聽得到呢?未曾經歷此憂患磨難的人,便不知個中滋味,可是他該知道,天主卻聽見了。
在荒漠寒夜中,上主如此神秘的臨在,以致靈魂幾乎不能知覺到祂,既不能邁步前行,也不能退後,只好急速地回到自我的深處、除掉自我的外殼。此時,在天主之前,他成為一個純潔的受造物,因為他完全依賴天主。而靈魂雖然尚無法觸及如此深邃之處,但知道天主在他內工作,知道這是天主的協助,才使他達到這個境界。由此,靈魂終日坐在不可測的深淵旁,等待天主的來訪。
此時對靈魂而言,世界逝去了,生命也消失了,唯有天主活在他中,他整個的存在只是對天主的渴望、對天主的嘆息,而這就是天主準備顯示祂無限聖愛的時刻。有時天主突然來訪,在靈魂中升起了巨大的光華,這是深夜中的一道閃光,照明萬里荒沙。這時靈魂受寵若驚,他的歡呼聲也在剎那間隨著天主的來訪而達到一個高潮。事實上,天主的光華燦爛輝煌,足可抵償靈魂在昔日所擁有的一切溫暖。
天主來訪,靈魂開始掏空自我,得到解脫﹔他在天主面前顯得更自在,而天主的光明也在一剎那間照亮了他、啟發了他,使他更明瞭自己、更認識天主。這時,靈魂是那麼的純清,在他內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礙天主的光照,所以在一瞥中,他一目了然,並在他與天主連繫的最深密處,看見了天主和宇宙的浩大。
光明自靈魂、世界、天主各處一同升起,一剎那間照耀了一切:從天涯到海角,從萬物的深奧到天主的密契。靈魂只有對天高呼一聲,而這也是整個的我對天主來訪的回答。往日,他在溫和的靜謐中,從未想到一切受造物和天主是這樣的深奧精微﹔現在他在天主的閃光內看見了一切......他看見了,可是在瞬間又全都消失了,接著寒夜再次籠罩他,他又重新處在荒漠裡。
在邁向黑夜的最後階段中,靈魂慢慢地發現到一道光線自他內中升起,這是一道天主經過時所點燃永不熄滅的光。換言之,天主在黑夜中來過了,而祂所發的閃光,使靈魂在黑夜中藉著信德、窺見天主的奧秘。事實上,這一切無法描述,也不必描述,唯有看見此光的靈魂才會了悟。
上主來過了,祂的光華從此留在靈魂中。荒漠仍然是荒漠,寒夜依舊是寒夜,然而由於 靈魂已看見了天主,所以他永不能忘。自此以後,他的荒漠不再是乾旱的沙漠,他的寒夜當然也不再是一片漆黑的長夜。
神修默觀祈禱小組
目的:整裝待發,隨時儆醒,答覆召喚或與友同行,完成天主眼中完美的我。
態度:我們是神修路上的伙伴,願意互相鼓勵扶持,我們以飢渴慕義的心,神貧的態度,一起走真理與生命的道路。
修練:每天請用10分鐘讀聖經、15分鐘歸心祈禱或念耶穌禱文 (耶穌基督天主子,求禰可憐我)。
Beethoven Moonlight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Adagio sosten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