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語言》第二章:是什麼蒙蔽了愛
本章引言人:蕭淑美

一、內容摘錄

前言

第一章是談讓愛融入生活,如何做呢?有時可反過來想,什麼會蒙蔽、阻礙愛,把它移開,這就是第二章的內容。盧森堡博士提到某些表達方式雖然想滿足某種願望,卻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造成彼此的疏遠和傷害。這稱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盧森堡博士具體提出以下四方面的阻礙:

1、道德評判:
若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他就是錯的。例如:「你很自私,你對人有成見、你不用心」。
評判包括批評、指責、歸類、比較和評論。我們一心分析和確定錯誤的性質,而忽視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例如 如果另一半希望多些體貼,那就是另一半「太黏了」。..
這類言語暗含我們的價值觀和需要,但這種方式可能會招來敵意,使我們的願望更難得到滿足。或是對方不甘不願的接受。
價值判斷和道德批判不要混淆。我們可以直接說出價值觀,而不指責別人。例如:「對於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很擔心,我主張用其他方式來解決衝突。」

2、進行比較
當我們做比較時,就會開始自己生活得很慘,也蒙蔽了對人對己的愛意。

3、迴避責任
我們的言語如「我不得不」「你讓我傷透了心」……,都是在迴避責任。我們應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起責任。以下是你常用的理由嗎?
(1)受外在力量驅使─不得不
(2)因為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是XX的人
(3)因為其他人的行為─因為他..
(4)上級的命令─老闆說的..
(5)同伴的壓力─因為朋友都..
(6)機構的規定─按規定..
(7)性別─年齡、社會角色的影響-我是父親
(8)不可控制的衝動─忍不住…

4.強人所難
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藏著威脅,如果不…就會…
為人父母、老師、 主管,是否經常如此?
或是,有些該獎勵,有些懲罰?這些想法常表現出「應該..」的言語。
這些只是讓人逃避懲罰,無濟於事,他們遲早也會想出辦法來對付。
沒有人喜歡被命令。

小結

多數人使用上述語言,傾向批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缺少聆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異化的溝通方式,也就是「連結失效」的溝通方式,是在於性惡論,認為要透過教育來控制天性。這種溝通淡化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也造成心靈的隔閡。

二、心得

道德批評、比較,是自己較注意到的問題(當然也沒做好)。迴避責任,則是從前沒想到的:我生氣,不是對方讓我生氣,而是我自己選擇要生氣,我自己要對生氣負責。因此「你讓我…」這類被動的語言,都是一種迴避責任。強人所難,也就是命令,讓別人沒有其他的選擇機會,我發現周圍的人,年紀愈大,就愈不能接受別人的命令,包括自己。

三、分享題

1.一位太太表示一定會有「不得不」的事情,例如她不得不趕回去煮晚餐,後來她改變了這個想法,對這個案例你有什麼看法嗎?你想她如何用愛的語言來表示她的煮飯困擾?P31
2.作者說若是喜歡比較,你將過著悲慘的生活,你有同感嗎?P28
3.什麼言語會讓對方心懷畏懼、罪惡或羞愧來接受我們的要求,這樣可能會有什麼結果?P26
4.想出一句「連結失效」的話,然後說明是屬於上述4種問題的哪一種?

四、練習題(我參考了練習本)

下面的話,很耳熟嗎?想想看,如何換個方式說?
1. 你沒有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說話。
2. 大人必須教導孩子在公共場合應有的規距。
3. 他們說避靜不能說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