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需要不斷發展
羅文彬
身為一個教友,我們人生的目標就是走向天主,這是一個很神聖的旅程。在旅途中有人漫不經心,有人不斷努力前行,最後我們都會走到現世人生的終點,到了那時候我們才會清楚地意識到我們離天主還有多遠。這一生的寶貴生命,不在於我們有多大的世俗成就,而在於我們和天主有多接近,也就是我們活的是否符合天主的計劃?
我們的古人非常重視修德行,其實就是不斷地讓自己的生活,甚至一舉一動都符合上主的旨意。在這朝聖的人生之旅中,我們需要經常的修正方向,才不至於誤入歧途而浪費了寶貴的生命。如何修正我們的人生方向呢?不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需要經常考慮兩件事:
1)我有沒有把天主的計劃放在第一位?
2)這件事為完成天主的計劃有沒有幫助?
面對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反省這兩件事,我們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論,節省很多寶貴的時間。
首先最迫切的事是我們個人的信仰和我們的教會都需要發展。我們臺灣的天主教會長期以來都處於 「要死不活」的狀態,大家似乎也無所謂,這也反應了我們個人的信仰也處於要死不活的狀態,就像在朝聖旅途中漫不經心的人群一樣。
今天全世界有1/4的人口是基督徒,也就是說平均每四個人中間就應該有一個基督徒,臺灣基督徒比例是2.7%,其中天主教只占1%。按照這個比例,淡水堂教友應該有1000 - 2000人,但是淡水堂教友人數只有250人左右,只有淡水人口的千分之一,遠遠落後於臺灣教友比例的平均值,更是大大落後於世界基督徒的平均值,大家也不覺得警惕,好像也沒有人需要為此負責,大家主日來望個彌撒,出了教堂,信仰生活就結束了,這樣的信仰只是一種讓自己感到心安的生活習慣罷了,它不是真正的信仰,天主的計劃絕對不可能那麼消極而被動的。
8月13日朝聖彌撒後,有一對香港來的夫婦經過我們教堂,就上來參觀,他們是基督教,紀弟兄和我接待了他們,我們正在收拾教堂,他們也一起幫忙,中午我和他們夫婦一起吃了中飯,他們想要在未來的兩三年內移居臺灣,我就給他們介紹了淡水新市鎮。這對夫婦告訴我,他們香港的教會在20年前是一百人,現在是一萬人,發展成三個大的教會,他們的教會就是不斷的成長,地方永遠不夠用,我聽了差點下巴掉下來,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們教會有多少人,怕被人家笑掉大牙。
這對夫婦告訴我一個秘訣,就是要在信仰上優先照顧好兒童和青年,父母自然就會留在教會服務,從這對夫婦的身上很清楚的可以看出他們是有信仰的人,待人非常熱心而平和,和他們談話後,更堅定了我的想法,我們的教會需要發展,我們的信仰需要發展,淡水堂需要發展。
我們個人和團體的信仰都需要一個很清楚的目標和願景,不是每個主日混過去就行了,我們總有一天要為我們的信仰交帳,如果我們為天主什麼都沒有做,我們也不要妄想從天主那兒得到什麼報酬。
我們應該定下什麼目標呢?有些人可能認為維持現狀就好了,大家可以輕鬆點,不必特別努力做什麼,反正做了也沒有效果,這種信仰的態度就是一種求心安的生活習慣,和去廟裏拜拜的心態是一樣的。按照天主教在臺灣人口1%的比例,淡水堂教友至少應該也有1千人,我們目前包括菲律賓和越南教友只有250人,也就是說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绝對不可以鬆懈怠惰。
傳播福音是基督徒的天職,彌撒結束時,神父一定會說,你們去傳播福音吧,神父絕對不會說,你們回家休息吧!因為從一開始耶穌給門徒的使命就是去傳播福音的喜訊,因為天國臨近了,大家必須要悔改,信從福音才能得救。而且得救絕對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全體人類的事,當有一天我們能夠認出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的時候,我們才拿到了天國的門票。
為了達到這最起碼1%人口比例的天主教友的目標,我們需要先發展我們自己的信仰,認真的參加所有可能的活動,譬如讀經班、祈禱會、聖母軍、聖詠團、手抄聖經、信仰講座、避靜等等,如果我們自己的信仰都不清楚,也不了解天主的計劃,我們怎麽可能幫助別人認識天主呢?如果我們不去傳播福音,那麽誰應該去傳播福音呢?如果我們不願為建立天國而努力,那麽我們如何進入天國呢?
在堂區事務管理上,我們需要虚心的向基督教學習,如何運用资金推動專職的服務人员,對于主日學、安親班、青年會這様的組織大膽的投入,大力的培育,教會才有未来。每一位教友一定要参加至少一個善會團體,和别的教友有横向連繫,彼此服侍、彼此學習、彼此相爱,這才形成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團體,這様的團體自然就會有吸引力,因為這就是天國的预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