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啓示的宗教」和「福傳」的一些反省

曾慶導神父

 

基督的宗教是「啟示」的宗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基督徒信仰的內容不是人憑深思熟慮反省出來的,也不是教會無中生有定立的,而是宗教的終極 對象 ── 神 親自進入人的歷史所「告訴」,「啟示」我們的。這啟示的信仰內容從宗徒開始一代一代藉著教會各成員傳遞給我們,所以我們的信仰不是靠人用理智「想出來」的,而是人從天主那裡「接受來」的。一個基督徒的信仰是接受基督的「教會的」信仰,(正如授洗禮者對宣認信經之後的候洗者所說的),應符合教會傳統的教導。新約聖經是這啓示的信仰流傳下來的其中一個方式.

討論啟示的問題促使我們反省「人是誰」?人與其他受造物不同,是「宗教性的存有」,人對造物主天主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最大渴求是「真理和愛」,而天主就是「真理和愛」。聖奧斯定說:「除非安息在天主內,我們的心將永遠動盪不安」,因為人被天主造的目的是與天主在愛和真理中「共融合一」,故人是被天主賦予能力去認識他所渴求的天主的,因為沒有認識真理不能產生真正的愛。

慈母教會教導說:人憑理智的自然之光能透過受造物認識天主為萬有真原。人有這能力是因為人是「天主的肖像」,甚至原罪也不曾把人性的自由和 理智完全摧毀。但人單憑理智,特別是被罪(愚昧、錯謬、貪婪、仇恨等)玷污了的理智,去認識有關天主內在的真理和涉及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絕對超越感官的真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天主是純精神體,像太陽一樣,光芒太強了使肉眼無法負荷),以致人不能認識或不想認識真理,就如聖經裡常提到的需被耶穌治癒的「瞎眼」的人。所以,人的理智需要天主的啟示光照,啟示會使我們看到理智所看不到的領域。

反省啟示的問題也促使我們反省「天主是誰」?與自然神論(根據這論點,天主不干預宇宙運作,對個人之事不聞不問。這是一般「理性主義者」的論點. 「理性主義」 即 : 理智明白的才相信, 不明白的不相信.)不同,舊約/新約的天主是關心人,愛人的天主,祂先走了愛的第一步,也就是先向人類啟示自己。愛的本質就是把自己啟示給被愛者,與被愛者分享一切,甚至為被愛者犧牲自己。這在道成人身的天主聖言耶穌基督身上完全實現。故這啟示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救恩」的給予,為使人認識、回應、愛慕祂而獲得最大的幸福,這就是傳統說法中的「靈魂的得救」和「升天堂享永福」。

為了讓人的肉眼慢慢適應太陽光,天主的啟示是漸進的,漫長的。除了從受造物所得到的一般啟示外,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和我們的祖先說過話(狹意的如梅瑟,依撒意亞;廣義的如柏拉圖,孔、孟等)但在這末期,祂藉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希一1-2)。降生成人的基督,是天父的唯一,完美及決定性的「聖言」。天父藉祂說了一切,除祂以外再不需說其他的話,所以在基督光榮再來時,我們是沒有什麼新的公開啟示可期待的了。「因此,誰若還想詢問天主,要求祂給予神視或啟示,不但做了一件糊塗事,而且也得罪了天主,因為他不定睛注視基督,卻去尋找其他的事物和新意」。(聖十字若望,將臨期第二週星期一誦讀)。雖然過去有一些「私下」的啟示,其中有些也被教會當局承認(如法蒂瑪,露德或一切聖人聖女的神視等),然而它們的任務並非「改善」或「補充」基督的完滿啟示,而是在特別的時、空,幫助人們更好地明白和履行基督的啟示。因為,雖然基督的公開啟示已告完成,但基督徒對這些啟示是在信仰中逐步尋求理解的(這正是需不斷做神學研究的原因)。基督信仰故此不能接受那些好像認為基督啟示有所欠缺而需要的所謂「新的啟示」,例如,某些非基督宗教(如伊斯蘭教)和一些近代的教派(如摩門教)就是奠基於這類「新的啟示」。

耶穌基督是成了血肉的天主聖言,是一位二性的「神而人」,最能完滿地啟示天主內在的真理以及天主要與人建立的關係。天主藉基督的啟示,邀請人與自己共融。人對這邀請的回應就是「信仰」。藉信仰,人把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完全交付給天主(全心全意全靈),這種回應就叫「信德的服從」。人順從所聽到的聖言,是符合人性尊嚴的,因既不違反人的自由,也不違反人的理智。聖言的真理是由天主所保證,天主不會錯誤,也不會欺騙我們。天主對人愛的邀請,人應有愛的回應,但愛是不能勉強的。基督也不是靠權力而是靠被舉在十字架的愛來吸引人歸向祂(若十八37;十二 32)。

但對天主聖言的信德的服從是會受到考驗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似乎常與信仰給我們所保證的相差甚遠。邪惡、痛苦、不義及死亡的經驗似乎與聖言的福音喜訊背道而馳,信仰會有「黑夜」。在另一方面來說,這聖人聖女也有的心靈的黑夜是需要的,因為愛的考驗才會產生純真的愛,使我們最後與基督面對面時感到通過考驗的光榮。無論如何,在信仰受到考驗時我們應注視「信德的見證者」耶穌(希十二12)和聖母。聖母是每位信友迎接聖言的楷模。她從天使報訊一刻開始,一直是教會的導師和母親,也是個人與團體接受聖言的模範。她以信德接受聖言,並默想,內化,活出聖言。雖有信仰的黑夜,但由於她相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路一45) ,她是有福的。她邀請我們每個信友也實行耶穌的教導:「那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是更有福的」(若二十29)。

二千年前進入人類歷史的天主聖言,即納匝肋人耶穌基督,是天主給人類最大最完滿的救恩的啟示。但天主是願意所有人因基督而得救,而認識真理的(弟前二4),所以二千年前的啟示有必要流傳千秋萬代。這廣傳啟示真理的工作是耶穌留給祂所建立的教會的神聖福傳使命,為保證每一時代的人都能無誤地聽到天主聖言,無需在黑暗中摸索。因此天主派遣聖神,也是基督的神,到教會裡去,把啟示的寶藏交託給她,使她成為天主聖言最主要的接受者和最有力的見證者,宣講者。聖言儲存在教會內,不是作為無用的物品,而是活生生的教會的「信仰最高準則」。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執行耶穌「往訓萬民」的命令(瑪二十八18-20),將降生的聖言的啟示傳給所有的人。

在現今與非基督宗教交談氣氛中,另外一個基督徒對自己的信仰認知的問題值得反省一下,就是,站在基督徒的基本立場,即:(1)相信耶穌是降生的天主聖言,真神亦真人,聖經是天主特別靈感人寫作的經書;天主的救恩只有一個,是為全人類;(2)相信聖神在各民族,各宗教中工作,準備他們如同準備舊約的天主子民去接受耶穌基督的啟示。站在這立場,基督徒該如何看其他非基督宗教的經典?能否承認天主也在其他宗教的經典裡對我們基督徒說話? 天主教既堅持自己信仰真理,又接納其他宗教中的真理的態度應該是:我們相信其他宗教的經典也有「靈感性」,但這靈感性只是在聖神光照下所發表的「講論天主的話」── “Words of God”,就如聖神在聖奧斯定的「懺悔錄」或聖十字若望的詩裡的光照靈感一樣,而不是聖經中特別靈感寫下的「天主聖言」──“Divine Word of God”。故靈感的概念不能同樣地套用在不同種類的經典上。非基督宗教經典中只是類比的靈感 ── 類似聖經中的靈感,狹意的聖經靈感使聖經成為真正的,普世的天主聖言,及其他宗教經典的量尺。肯定其他宗教的經典受到類比靈感不等於說所有宗教都是一樣的,否則,有標準性的信仰在這些經典怎麼會有矛盾?(如:在可蘭經裡,耶穌只是人不是神。在新約聖經裡卻是神又是人)其他宗教的經典不為基督徒帶來任何聖經所未包含的真理,因為耶穌基督這「天主聖言」的啟示已經是完滿的,無須「補充」。但基督徒可以適當地,明智地閱讀其他宗教的經典來瞭解自己聖經裡的完滿的啟示真理,因基督徒對完滿 的啟示真理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也要小心,不要在無知中受到錯誤的影響,如上面提到的對耶穌的信仰表達。另外也不能否認,對別的宗教的人來說,(例如,對猶太教人來說,) 他們的經典有可能造成他們向基督開放的阻礙。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