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共融營日程時間表)

Theotokos ( "懷孕天主者")--- 婦女,母親,門徒
曾慶導神父

(1) 小人物的信仰

教會逐漸明白瑪利亞的角色、教友的角色
聖母信理:常是教友之“感覺”在先,神學反省在後

  • 在降生奧蹟裡,聖史們覺得宣講耶穌的奧蹟比捍衛聖母重要。
  • 啟示的信仰真理的等級性和完整性
  • 聖神指引教會(在關於聖母的奧蹟上)像聖母一樣,默存心中,反覆思想
  • 主耶穌自己很欣賞小人物們的信仰,乃天父特別的恩寵(瑪十一25),這些小人物的信仰,世代以來繼續宣告耶穌隱藏於“智者”的救贖奧蹟,這小人物的信仰亦即瑪利亞的純樸信仰。
  • 天主給聖母的特恩都與人的救贖有關 


(2) “天主之母” 的信理

聖母是天主子的童貞母親

  • 路加在宗徒大事錄開頭說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
  • 谷六3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嗎?
  • 瑪十三55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
  • 瑪利亞生了人類救主。“耶穌的母親”為初期門徒,是極光榮的稱號
  • 初期基督徒收集瑪利亞的回憶而成“童年史”,所以應是瑪利亞自己啟示給門徒“童貞受孕”的奧蹟。
  • 初期門徒簡單地叫瑪利亞為“童貞女”
  • 瑪一23“厄瑪奴耳的母親” 
  • 第三世紀的埃及已稱瑪利亞為Theotokos,天主之母。天主之母即天主子之母,給予天主子人性並以母愛哺育祂。
  • 最早的祈禱文:We fly to your protection我們投奔妳的保護(用Theotokos),所以此不是神學家反省之結果,而是教友大眾的直覺(popular piety)。
  • 厄弗所大公會議431:定Theotokos為信理,真天主亦真人。故瑪利亞的三稱號(從一開始)“耶穌的母親、童貞聖母、天主之母”均與道成人身有關


永恆天主之子也是生於聖母

  • 在救贖計劃裡,天主願意祂的獨生子出於童貞(參教理502), 顯示救贖完全是天主主動的行動.
  • 童貞誕生肯定了耶穌的唯一父親乃天父。天父在永恆中生了子,也在時間內生了子。“所以要出生的孩子將稱為天主的兒子”(路一35),也表示子即使在祂的人性裡也是天主之子。
  • 在救贖計劃裡, 即在新的創造裡,藉著聖神,新亞當是在瑪利亞中形成的。


教會宣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

  • 教會信仰的寶庫,厄弗所大公會議431年正式宣認。
  • 教會以“天主之母”來確認瑪利亞是“降生之聖言的母親”,她的母性只針對聖三的第二位。
  • 母性(Motherhood)表示一個人與一個人之間的關係。“母親”不單指她給了孩子肉體,而是指從她胎中出生的整個“人”。世上母親也無法生孩子的“靈魂”,只生肉體,但她確是孩子此整個位格“人”的“母親”。
  • 瑪利亞雖只生了耶穌的人性,而不是神性,但確是耶穌這個“神─人”的母親,“神─人”不可分就如人的肉身和靈魂不可分。
  • “天主之母”更是表示出降生之聖言的屈尊就卑,空虛自己生於女人,為使人提升為神的孩子。
  • “天主之母”也顯示出婦女的尊貴和最崇高的聖召。("誰是我的母親...?")
  • 讓我們如早期埃及基督徒,投奔聖母的護翼下。


瑪利亞是她兒子的老師

  • 一個“母親”不只出產孩子,更是養育之人。Theotokos不只懷孕和出生天主子,也是陪伴祂成長成人。
  • 降生奧蹟顯示天主子是除了罪過,與其他人一樣,所以要長大、學習。
  • 在納匝肋耶穌服從若瑟和瑪利亞(路二51),受教。
  •    聖母從天主得到的特恩使她能做最好的母親和老師,一個愛的學校。
  • 聖母的臨在也幫助小耶穌依賴若瑟為父親角色。若瑟為一義人(瑪一19)給小耶穌生長的好環境,也教祂做木工,進入社會。
  • 瑪利亞和若瑟一定教小耶穌用聖詠祈禱,教祂出谷的史事,去會堂及每年到聖殿。
  • 從“學生”的表現,可知瑪利亞和若瑟是好老師。
  • 耶穌在瑪利亞和若瑟處得最好的教育和準備(路二52)。瑪利亞和若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父母和老師的榜樣。


(3) “卒世童貞” 的信理

依撒意亞的預言實現於降生奧蹟(童貞生子)

  • 依撒意亞的預言(七14,LG55)特別引起初期基督徒的注意。 瑪一22-23:“看,一個貞女要懷孕生子……叫「厄瑪奴耳」”
  • 依七14的希伯來原文指的是“少女(almah)”不一定是貞女(parthenos)。
  • 希臘翻譯把少女翻成貞女,此只是一個翻譯錯誤?抑或……
  • 我們應該在這個不平常的翻譯中看到聖神奧秘的工作:默西亞不尋常的出生!
  • 翻成“貞女”是因為依撒意亞莊重地宣佈那將會是天主特別的干預。(一個少女藉她丈夫懷孕並不是“特別”的事情)。依撒意亞的預言也沒有任何提及“丈夫”,預言中的“厄瑪奴耳”(上主與人同在)只有在道成人身的奧蹟中才能找到最完滿的實現。
  • 依撒意亞的預言不單指的那特別的“兒子”,也強調了祂的母親的中心角色。
  • 厄瑪奴耳的預言亦必須在天主給達味的許諾這背景下去理解。達味的後裔將會建立一個“永遠不衰”的王國(撒下七13-14)(參羅一3)
  • 在另一我們熟悉的聖經章句裡,依撒意先知論到了“厄瑪奴耳”的誕生。“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依九5)在此孩子的一連串的名號裡,先知表達了這達味之子的各屬神特質:智慧,大能,慈愛,締造和平者。在此母親雖然沒有提及,但很明顯地反映出來。
  • 米該亞先知的預言(米五2-3)也回應了那默西亞誕生的期待,在此母親的角色又一次被強調。
  • 依撒意亞的童貞生子的預言,只在新約中完滿實現,聖史瑪竇採用了希臘文而不是希伯來文的依七14來宣告這完滿實現。
  • 聖經常用“熙雍女子”表示耶路撒冷的居民,此使我們理解上主與以色列的配偶關係。
  • 救恩史是上主愛情的故事,但也常是人類不忠的故事(耶三20,歐二2)偶像崇拜是最大的不忠(歐一6,9)、最大的罪。
  • 上主希望重新建立盟約,把不忠的妻子引來(歐二14)
  • 天主和祂的子民的理想關係在雅歌表達無遺:(歌六3)“我屬於我的愛人,我的愛人屬於我”當聖母讀到這些聖經章句時,一定會被這愛感動,滋潤,以色列的不忠也一定激勵她更要以淨配之心來忠於她的天主。

聖母願意永保童貞

  • 瑪利亞對天使的問題:“這事怎麼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路一34)。如果瑪利亞有意和男人過正常的夫婦生活的話,這詢問是很奇怪的。
  • “這事怎能成就”表示瑪利亞當時作為童貞的狀況。 “因為我不認識男人”表示瑪利亞要保持童貞的意願。
  • 向天使提出這個困難,瑪利亞並沒有反對天主的計劃,卻顯示她願遵守天主計劃,其實她選守貞的目的也只是完完全全為中悅天主。
  • 有人認瑪利亞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舊約不把童貞看成一個好的事(如民十一38)。婦女的天賦使命像是生育(創一28)。
  • 但守貞的概念在耶穌降生時已有,如谷木蘭團體。另,在埃及也有一守貞的婦女團體(她們的靈修與谷木蘭團體差不多)叫Therapeutae(Philo曾記錄此團體),旨在祈禱,尋求智慧。
  • 洗者若翰很可能是守貞者,並與門徒生活在一個視守貞為好的團體裡。
  • 但瑪利亞的選擇不能只是外界的影響,而是她身心靈都完全向天主開放的內因。
  • 故,應該說瑪利亞是受到特別的聖神的靈感而選守貞,同一聖神也靈感歷代過獻身生活的婦女。
  • 另外,瑪利亞守貞的意願很能使與舊約的“窮人”──特別是那些不育的婦女站在一起,為這些貧窮謙卑的人,只有天主才是她們的安慰和希望。


(4) “無染原罪” 的信理

征服罪惡的勝利藉由婦女而獲得

  • 藉一個婦女,罪惡得以征服。
  • 聖母在舊約中已有預象,但舊約的意義只有在新約的光照下,藉教會的領悟而明朗化。
  • 創三15:“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原始福音Protogospel)顯示天主對背命的人類不是懲罰,而是救贖。
  • 原始福音顯示:雖然女人是第一個陷入蛇的誘惑,但在天主計劃中也成了天主第一個合作者,蛇的敵人。
  • 這與蛇為仇的女人是誰?聖經雖沒給名字,但可讓我們看到是一個新的女人,此女人被召去恢復女人的角色和尊嚴,去為改變人類命運作出貢獻,以她“母親”的使命去與天主合作,戰勝撒殫。
  • 在新約及教會傳統的光照下,此新女人即聖母瑪利亞,她的後裔即她的在逾越奧蹟中征服魔鬼的兒子耶穌。
  • “與蛇為仇”表現兩方面:
  • (1) 作為天主完美的“伙伴”,她從撒殫的掌握中被完全隔離出來(無染原罪)
  • (2) 與她的聖子聯合在同一陣線,對抗罪惡的勢力,成救主的合作者。
  • 創世紀中通用的“女人”一詞,特別激勵世世代代的婦女參與聖母的救贖工作,做天主的“第一個合作者”:不斷的祈禱,對禮儀的虔敬,道理傳授,見證慈悲的愛,各種獻身聖召。

婦女在救恩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 舊約中幾個偉大婦女的例子,顯示了婦女分擔了以色列的奮鬥也分享了它的光榮,有份於以色列民的救贖,她們的角色絕不是被動的。幾個例子:
  • 過紅海後亞郎的姐妹,女先知米黎盎是第一個歌舞慶祝此決定性的事件(出十五20-21)顯示了婦女歌頌感謝天主的特別天賦。
  • 女先知特波辣的行動更為重要:她的臨在確保了以色列軍隊得勝,她並預言另一女英雄雅厄耳將殺死敵軍的將領,並為雅厄耳唱出在路一42回響的讚歌(民五24)。 
  • 女先知胡耳達宣告上主將寬恕敬畏上主義怒的猶大王約史雅,因而成為仁慈與和平的傳報者(列下二二14-20)
  • 友弟德和艾斯德爾都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她們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為以色列贏得了勝利和解救,特別是友弟德,當以色列的領袖們都準備投降時,懷著對上主的絕對信心,在祈禱後割下了敵軍將領的頭(友十三1-10),贏得了人民的讚頌(友十五9-10)。有如達味與巨人哥肋雅之戰,上主用弱小者打敗強者。
  • 艾斯德爾書所記述的事件也是發生在猶太人極困難之時,她冒生命危險拯救了猶太人,艾斯德爾沒有殺死敵人,但為她的人民求情。
  • 撒慕爾紀,讚揚了另一個為民求情的婦女阿彼蓋(撒上二五),她避免了生靈塗碳。
  • 聖神藉舊約女英雄的事蹟,逐漸清晰地刻劃出聖母瑪利亞拯救人類沈淪的使命的各種特徵。


童貞瑪利亞充滿天主恩寵

  • 天使邀請聖母“喜樂吧”之後,稱她為“充滿恩寵者”,喜樂的原因是天主滿滿地傾注聖寵於她。為所有人,真正的喜樂來自天主,恩寵是喜樂之源。為天使,瑪利亞的名字就是“充滿恩寵者”。
  • “充滿喜樂”實際意思為“被充滿喜樂”──天主的禮物。此乃“意外”的禮物,因瑪利亞並非代表猶太教的大司祭,甚至不是一個男人,在社會毫無影響力,再,她是住在納匝肋,一個舊約從未提到的地名。(參若一46)
  • 天主給聖母此禮物的特別更可從匝加利亞的比較中看出,匝加利亞是司祭,和妻子都是義人,行事無可指摘的舊約模範人物(路一6)。但我們不知瑪利亞的過去,聖史也沒提瑪利亞的行為。瑪利亞被選,完全是天主無償的恩寵,且天主特別喜愛“小人物”。
  • 教會因此鼓勵所有信友效法聖母的貧窮與謙卑,做小孩子,藉瑪利亞的祈禱,常常生活在天主的恩寵中。
  • “充滿恩寵”使教會認識到瑪利亞完全沒有罪惡的污染,此認識歷時甚久。
  • 恩寵(聖化之恩寵sanctifying grace)產生個人聖德,使瑪利亞成一個“再造”之人,完全符合天主的計劃。
  • 將成為救主之母的她必須有一完全聖潔無罪污的開始。


瑪利亞和撒殫的敵意是絕對的

  • 傳統及教會訓導也在創三15的“原始福音”中找到無染原罪的聖經基礎。在古拉丁版聖經“她將踏碎你的頭”也成了很多藝術作品的靈感。
  • 希伯來文雖然不是她而是她的後裔踏碎蛇的頭,但基於母子連心,她藉她的聖子的能力而做,故此與原意是相符的。
  • 瑪利亞若是蛇的死敵,需從她開始生存的一刻就不能有蛇的控制,她先嚐聖子救贖的勝利果實。
  • 默示錄十二章“身披太陽的婦女”(十二1)也被認為此信理的簡接聖經基礎。十二5提到的小孩出生使人看到出產默西亞的女人。
  • 默十二2的產痛指的是若十九25十字架下的聖母,她的心被刺透時(路二35),分擔了她的兒子的肋膀被刺透,分擔了教會誕生的“產痛”。
  • 舊約提到的罪的普世性(詠五一7;約十四2)好像與此信理相左。新約的羅五12,18也指出罪的普世性,但保祿承認此普世性的一個例外(格後五21):基督。
  • 但以上罪的普世性的章句並不肯定瑪利亞的罪。保祿將亞當和基督的對比,應以厄娃與瑪利亞的對比作補充才完滿:婦女在罪中擔當一重要角色,但在此人類救贖中也擔當重要角色。
  • St. Irenaeus將瑪利亞比作新的厄娃,抵消了舊厄娃的不信和背命,新厄娃故應無罪,才能在救贖工程中輔助新亞當。
  • 司各脫(Duns Scotus):基督此恩寵施予者正是在瑪利亞身上施予最高的恩寵,使她不受原罪玷污,此乃救贖的最高方式(Redemption by preservation)。
  • 免受罪的污染的恩寵在瑪利亞身上是“完全的”,但也在每一信友身上看到:因為耶穌拯救我們於罪,也給我們力量去克服罪的影響(不犯罪)。
  • 故此,這信理幫我們更清楚看到耶穌的救贖恩寵在人性上所產生的功效,基督徒故可效法瑪利亞(藉恩寵幫助)不去犯罪。


比約九世欽定無染原罪信理

  • 訂為官方信理的經過:聖母無原罪的信仰逐漸在教會禮儀和神學中顯得重要起來,十九世紀初有請願運動要將之立為官方信理,二十世紀中比約九世廣徵主教和神學家意思,絕大部份贊成,後設立特別神學委員會研究此問題。
  • 研究時特別留意到教友實際生活經驗比神學家的反省更重要。
  • 1854正式公佈:DS2803 (法國露德1858 年)
  • “無原罪”的後果是沒有私慾偏情(DS1515),無本罪,完美的聖德。但不等於瑪利亞沒有自由。


瑪利亞自由地和天主的計劃合作

  • 在路一45依撒伯爾的歡呼:“那信了上主的話的是有福的”。此乃路加福音中的第一個“真福”(beatitude),歸因於瑪利亞的信德。
  • 瑪利亞的信德可從比較匝加利亞的領報來看。瑪利亞和匝加利亞對天使的回答其實很不同(路一18,34),而天使的不同回應也說明這點。
  • 不像匝加利亞,瑪利亞完全接受天主計劃,她的接受是無須天主先給一個“標記”。
  • 瑪利亞提醒天使她守貞的意願,她相信這事能成就,只是詢問成就的方法,“她尋求成就的方法,但她沒有懷疑上主的全能”(聖奧斯定語)
  • 兩個預報的背景也可看出瑪利亞的信德: 
  • 匝加利亞的環境是較有利的:在聖殿獲天使預報,在“至聖聖所”的祭台前獻香時(參出三十6-8),在他盡司祭職時(即他生命中的顯要時刻),所有這些應使他更易相信預報的訊息,但他卻沒有相信。
  • 聖母的預報是在一較簡單、平常的一天,沒有外在神聖的東西,路加沒有指地方,只說瑪利亞在納匝肋,一個不大可能的地方,預報那一刻沒特別不同,要相信天使的話需格外的信德。
  • 瑪利亞要相信的比匝加利亞要相信的更難,匝加利亞是在正常婚姻下的生育(有如舊約中好幾個例子,匝加利亞應熟悉這些例子)
  • 瑪利亞要相信童貞生育,舊約未曾有過的(依七14只有在基督來臨之後才能明白)
  • 瑪利亞相信了天使的話,因而成全了天主的計劃。
  • 教父們,特別聖奧斯定說:“天使宣報,童貞女聆聽,相信及懷孕”,“童貞女在腹中懷孕之前,已在心中「懷孕」”
  • 亞巴郎的信德開始了舊的盟約,瑪利亞的信德開始了新的盟約,揭開了救贖的紀元。
  • 信德與救贖的緊密關係(參谷五34;十52)幫助我們了解聖母在人類救贖上的重要角色。


瑪利亞,此新厄娃,自願地服從天主

  • 不像其他相似的聖經故事,天使報喜時是“等待著”瑪利亞的回覆的。
  • 全能的天主要“等候”瑪利亞的回覆。天主將人類的命運放在瑪利亞手上。(參教理#511)
  • 瑪利亞提醒我們每人對自己接受天主計劃應付的責任。
  • 耶穌回答婦人的話:“那聽到上主的話又實踐的,是有福的”(路十一28)。正如教父們說的,是特別為瑪利亞而發,表揚瑪利亞。
  • 作為母親,瑪利亞哺育了兒子的成長(路二40),使祂有力量去做祂的使命。
  • 教父們說:“瑪利亞與天主的合作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瑪利亞主動合作是她自己及全人類獲救的原因”(參LG56)。瑪利亞真正是“眾生之母”


(5) “靈肉升天” 的信理

教會相信瑪利亞的靈肉升天

  • 瑪利亞靈肉升天是很古老的信眾的信仰傳統,常有很多藝術上的表達。
  • 為其他所有人,肉身也會在世界終窮時復活,而瑪利亞肉身提早受光榮是因為特恩。
  • 宣告此為信理時(1950),教宗比約十二避免用“復活"此詞,也沒對瑪利亞有沒有死亡此問題下結論,只是把瑪利亞肉身升天宣認為啟示的信理。
  • 此信仰的最早證明是在偽經裡的Transitus Mariae,二或三世紀的作品,雖然此信仰不是建基於此偽經,這通俗小說化的記述,卻也表現出天主子民的一個信仰直覺。
  • 對瑪利亞在來世的不斷的反省,使信眾相信耶穌之母的靈肉升天,在東方更有了瑪利亞的靈肉升天的慶節。此信仰很快傳到了西方並廣為流傳。當教宗比約十二官方宣佈此為信理時,世界各地的信眾早已如此相信了。
  • 故當1946年比約十二藉通諭廣徵主教及他們的教友、神職,是否應定為官方信條時,回應極肯定:1181問卷中,只有6個有所保留。
  • 比約十二指出新約雖無明言瑪利亞靈肉升天,但很強調瑪利亞和她的聖子命運與共,故死亡也不能阻止此命運與共,新亞當的復活升天也一定帶來新厄娃的復活升天。
  • 瑪利亞靈肉升天的原因:她是救主之母,她參與聖子的救贖工程,她無染原罪。
  • 的確在聖經中死亡是罪的懲罰,但她無罪的聖子也經歷死亡,並賦予死亡新的意義,把它改變成獲救恩的工具。
  • 與她聖子聯合在一起,瑪利亞為人類得救,分擔了聖子的痛苦和死亡,但也分享了聖子的復活。
  • 新約沒有提及瑪利亞的死亡,可能正是因為瑪利亞的死亡是很自然的,沒有什麼特別,否則,她同時代的人會知道並會告訴後人。
  • 無論怎樣,瑪利亞從此生到來生的旅程,應是恩寵的完滿,故她的死亡真可說是一個“睡眠"。
  • 一些教父說聖母死時,耶穌親自來接她到天上的光榮,在此塵世生命結束時,她一定有保祿的同感:“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斐一23)。
  • 因為有份於人類的共同命運,瑪利亞可更有效地以母親的身分,幫助那些臨終的人。


瑪利亞是進入永生的第一個受造者

 

  • 瑪利亞靈肉升天預告所有被救贖者的肉身復活升天,特別使我們看到天主提升婦女的旨意:在天堂裡復活的基督旁邊是一個女人,新亞當和新厄娃是人類肉身復活的初果,雖然天堂上基督和瑪利亞是在不同的層面。
  • 瑪利亞的肉身升天清楚表明人的肉身的尊高,此意義在現代更為重要,基督徒特別應把自己的身體作為聖神的宮殿。


基督徒投奔母后瑪利亞

  • LG59教導說瑪利亞靈肉升天後被立為天地之母后,更堪當萬君之君的聖子。
  • 幾乎與厄弗所大公會議宣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同時,信眾已稱她為母后。
  • 但瑪利亞不單是我們的皇后,更是我們的母親,坐在聖子之右的她定能有效地為我們代禱。聖子不會拒絕祂母親的要求,故升天後的她不單在聖子的旁邊,也在我們的旁邊,陪伴我們世上旅途。


(6) 瑪利亞参与了基督的使命

瑪利亞是服務的光輝榜樣

  • 舊約開始時,梅瑟回應上主召叫時說自己是上主的僕人(出四10;十四31)。新約開始時,瑪利亞亦回應上主說自己是“上主的婢女”(路一38)。
  • 舊約裡,天主的“僕人”都有服務選民的使命:亞巴郎(創二六24),依撒格(創二四14),雅各伯(出三二13),若蘇厄(蘇二四29),達味(撒下七,八等),先知和司祭也是僕人,依撒意亞的“受苦僕人”會將眾人從罪惡中救贖(依四二53),艾斯德爾女王向主祈禱時亦自稱為“祢的僕人”(蘇四17)。
  • 瑪利亞的“我是上主的婢女”預示了“人子來不是被侍奉而是侍奉人,並獻出自己的生命作為大眾的贖價”(谷十一45)。故:母子同心作僕人。
  • 針對門徒的“爭大”(谷九34)及伯多祿的“你永遠不可給我洗腳”(若十三6)的價值觀,耶穌為他們洗腳並為人的得救付出生命。
  • 瑪利亞知道自己要做天主的兒子的母親的尊榮後,卻謙卑稱自己為“上主的婢女”。此服務上主的婢女也“急忙地”(路一39)服務他人。
  • “照你的話成全”顯示瑪利亞完全吻合天主的旨意(參希十5-7,詠三九7-9)。
  • 瑪利亞教育下的基督亦會說:“我的食物就是派我者的旨意”(若四34)。
  • 西默盎的預言讓瑪利亞看到一點兒子的悲慘命運,瑪利亞亦將完全分擔子的命運(利刃刺心)。


瑪利亞往見依撒伯爾是耶穌傳教的前奏

  • 在往見時,救主傾注祂的聖神,在此開始就啟示了祂來到世界。聖母在聖神帶領下,把救主給了世界。
  • 聖母的“起身”(路一39),和耶穌的“復活”(路二四7,46;谷八31;谷九9,31)是同一希臘字anistemi
  • “往山區去”不單指地區方向,更有依撒意亞的“那傳播喜訊……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五二7)路加要表達瑪利亞是第一個“福傳者”(參羅十15),開始了她的聖子的傳教使命。
  • 瑪利亞的行程路向也很有意義:從加里肋亞到猶大,就如耶穌在路加福音中的傳教行程一樣(參九51)。
  • 對比匝加利的不能出聲的難堪,瑪利亞的到來帶來了請安和喜樂:胎兒跳躍,依撒伯爾大聲呼喊:“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路一41-42)。瑪利亞的蒙福是因懷著的默西亞。
  • 瑪利亞的有福,也是因為她相信了上主的話。
  • 依撒伯爾的喜悅邀請我們珍惜欣賞聖母的臨在可以帶給我們的禮物,她帶來了基督,而基督帶來了聖神。故,瑪利亞的往見亦是聖神降臨的前奏。


瑪利亞在耶穌救贖使命中有一角色

  • 西默盎預言救主及救主之母的痛苦,可說是聖母的“第二次領報”。
  • 聖母的痛苦將緊密伴隨她兒子的痛苦,直到十字架下,信友中流行的聖母七劍刺心。
  • 西默盎的預言使我們想起“受苦僕人”的預言(依五二13;五三12),聖母也是“受苦僕人”。
  • 聖母對西默盎的預言沒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地接受,此刻女先知亞納的話語和行為(路二38)可說是從天主來的給聖母鼓勵的標記。


瑪利亞與基督的合作關係是很獨特的

  • 教會從一開始就反省瑪利亞與基督的合作關係,聖奧斯定說她是救贖上的“合作者".
  • 有人怕“合作者"的稱呼會把瑪利亞放在基督相等的地位,但教會一貫教導是隸屬於基督的合作者。
  • 保祿說“我們原是天主的助手"(格前三9),也說明我們人可以與天主合作。
  • 但我們與基督合作是在加爾瓦略山事件之後(我們幫助“分施"十字架的成果),而瑪利亞的合作是在此事件中,以母親的身分為基督整個救贖工作服務,與基督一起而又服從基督,她替人類“獲得"那十字架的成果。
  • 她以服從、信德、希望和熾熱的愛,與基督超絕地合作,為重建人靈的超性生命。
  • 而瑪利亞也是此救恩的第一個受惠者:無染原罪,充滿聖寵。
  • 瑪利亞的特別合作關係有何意義?
  • 在加納和十字架上,耶穌都稱瑪利亞為“女人",故瑪利亞是作為“女人"與基督合作,天主願新厄娃與新亞當一起做救贖工程(創一27),抵銷原祖父母的一起犯罪。
  • 瑪利亞也成為教會(被救贖者)的完美圖像:需要救贖,但也參與了救贖。
  • 瑪利亞的貢獻不單在生育了救主,也在教會直至末日與主合作的救贖使命,藉她的合作,她成了我們在聖寵境界內的母親(LG61)。


瑪利亞為聖神降臨祈禱

  • 聖神降臨前日,瑪利亞使門徒們同心合意(以前常爭吵)一起祈禱(宗一14)。早被聖神庇蔭(天使報喜時)的瑪利亞,懇求聖神也降臨到門徒身上。
  • 瑪利亞知道聖神的賜予是很有效的,她自己就因聖神而成了救主進入世界的門檻,她的臨在幫助門徒去迎接這許諾的護慰之神(若十四16)。
  • 在十字架下,聖母領受了一個新的母職,成眾信友之母。第一次聖神的傾注使她成為基督之母,此新的母職亦應有另一次聖神的傾注來幫助她。
  • 答覆瑪利亞及門徒的祈禱,聖神沛降恩寵,使瑪利亞和門徒充滿活力,為教會成長服務。
  • 在初生教會裡,瑪利亞給門徒門傳遞了她關於聖子降生、童年及隱居生活等等的回憶,讓門徒們更認識耶穌,增加對耶穌的信仰。
  • 雖然聖經沒有詳細記載瑪利亞在初生教會的活動,但我們可想像仍然是隱藏的、簡接的、留意地觀察,也是極有效的影響那主的團體, 成為“教會之母”。


(7) 敬禮聖母

對瑪利亞的虔敬是耶穌的旨意

  • 天使報喜時,瑪利亞的願意(yes)使她作基督的母親。
  • 在十字架下,瑪利亞沉默的願意(yes),使她作基督奧體的母親。
  • 耶穌不但希望若望以特別的愛去愛瑪利亞,更應把她看作自己的母親,在最後晚餐時,若望聽到主耶穌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十五12)。
  • 教會恭敬瑪利亞,不單是因為她的特別的價值,和在救恩史上的特別的角色,更是因為此乃耶穌的“遺願"。
  • 聖史記述耶穌的話後,加了重要的一句:“此後,耶穌因知道這一切事都完成了…(若十九28),好像要強調救贖工程只在這兩個交託完成後才完成:使聖母變成所有人的母親時,救贖才完成。
  • “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若十九27)。接納聖母那一刻,就是耶穌救贖工程完滿實現之時。(“一切事都完成了")
  • 願每個基督徒像若望一樣,把聖母接到自己家裏,每天在她陪伴下,走救恩的道路。
  • 教會歷史證明愛聖母之人,不會不愛耶穌,相反,使此愛更臻完滿。
  • 現代的人也是一樣,特別是窮苦人、心靈勞累之人,常在天主之母處找到平安與慰藉。


聖母彰顯了天主對婦女的尊重

  • 瑪利亞幫我們更好了解婦女在社會、教會的角色。
  • 聖母和她的福音生活是婦女尋求解救的靈感,唯有聖母完全滿全了天主對人類的愛的計劃。
  • 舊約創一27,天主(以祂的肖像)造了男女,所以女人與男人一樣是天主認為“很好”的肖像,所以男女的不同絕不表示女人的低下。
  • 但天主的計劃還越過創世紀裡的啟示在瑪利亞身上,天主創了一個遠遠超越以厄娃為代表的女性,聖母的獨特完美是天主慈愛的結果,這慈愛要把所有天主的子女都提升到完美和聖化之境。
  • “女中爾為讚美”,但每一婦女都分享聖母的尊榮。


天主給聖母的特恩證實了天主對婦女的尊敬,及在天主計劃中女性的地位。

  • 所有婦女該認識到天主的這個“尊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
  • 藉著主的母親,婦女能更好認識自己的尊嚴和她們使命的偉大。
  • 同樣,男人亦可從童貞聖母處更平衡地認識到他們的身份,認識家庭和社會。
  • 正確認識聖母是很需要的,特別是當聖母被一些人看成是被囚於家庭的女性的象徵。
  • 其實聖母是婦女的聖召的完滿發展的典範,雖生活在一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她對社會及人類命運影響極大。
  • 當婦女常受到低下庸俗可恥利用時,聖母更使我們看到婦女因聖寵而產生的精神的美,女性的美的意義,此美反映出天主的美。
  • 聖母太難效法嗎?其實在天主計劃中,聖母的完美是要鼓勵所有基督徒去接受聖寵的聖化,聖寵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信友對聖母的虔敬

 

  • 基督徒對聖母的虔敬從教會一開始就可看到,“今後萬世的人都將稱我為有福”(路一48),此虔敬會直到世界終結。
  • 羅馬的Priscilla地下墓穴裡,我們可欣賞到最早的聖母與聖嬰的圖像。
  • 最早的在埃及的對聖母的祈禱文,“我們投奔妳,天主之母的保護”。
  • 第五世紀初開始了“天主之母瑪利亞的瞻禮日”──八月十五日,後改為聖母升天節。
  • 但信友敬禮“天主之母”並不是把瑪利亞與天主聖三同等,敬禮聖母與崇拜天主聖三之間有無限的距離。對天主是“全心,全意,全靈”的敬拜,而對聖母的敬禮是孩子對母親的敬愛。
  • 但敬禮聖母與敬拜天主有連貫性,前者會帶到後者。瑪利亞在厄弗所大公會議稱為“天主之母”(Theotokos)原因也是為肯定“基督是真天主”的信理。
  • 聖母的行動是為彰顯聖子的光榮的,如瑪利亞在加納的行動使“耶穌彰顥了光榮,門徒們都相信了祂”(若二11)
  • 梵二,一如過往,敦促信友們孝愛聖母,並藉聖母代禱獲得各種神形的益處。
  • 玫瑰經和三鐘經是信友喜愛的傳統,滋潤信友的信仰生活。
  • 梵二也鼓勵教友擺設聖母的畫像,“睹像思人”,不但思聖母,也思聖子。
  • 梵二也囑信友敬禮聖母時小心:真正的熱心,不在於一時的,空虛的感情衝動,也不在於一種毫無根據的輕信妄念。
  • 自十四世紀後聖母經是最常用的對聖母祈禱文,此經文由聖經章句(天使和依撒伯爾的話)及教會祈禱組成。
  • 教宗們,特別是最近的良十三,比約十二,若望二十三,保祿六世等都對玫瑰經非常敬愛,並希望每個家庭都虔唸玫瑰經。
  • 聖母德敘禱文也幫我們注目瑪利亞以及天主給人的無償恩寵。
  • 對聖母的敬禮與對基督的信仰不可分,是建基於聖父的計劃,聖子的遺願及聖神的感動。
  • 聖母對她子女的神形需要絕不會無動於衷。

 (回到共融營日程時間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