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信仰的宣認》第七講:耶穌的公開生活

首先,我們相遇

莉亞從未相信領受堅振聖事對她將會帶來什麼特別的事情。這祇是像她這樣年齡的天主教孩子要做的事。她參加了當時仍稱之為教理研習班(CCD or The Confraternity of Christian Doctrine)的主日學,但是在她13歲的心目中,老師似乎把大半的時間都花費在維持教室的秩序上,對教會的信仰卻沒有什麼令她難忘的教導。

在領受堅振聖事的那日,進堂時莉亞是準備受禮眾人中個頭最小的,是排在隊伍裡前頭。當時她最顧慮的是行進時在步道會發生錯誤。她,也許,會走得太快了、被禮袍絆倒了、坐錯座位了?在後跟隨她的其他受禮人會看到她身上發生這些事。在走向主教時,她頭腦中填滿的都是這些“假如、也許”。

之後,她恭站在主教的面前,屏住呼吸,領受主教在她的額頭上以聖油畫十字聖號做堅振祝聖。隨即,她感受到一股突如其來強力的暖流從她的額頭開始流佈全身。帶著滿眼滿頰的淚水,她回到座位。不可否認,有特別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了。這難以忘掉的經驗是確鑿無可懷疑的。幾年以後,莉亞才充分瞭解到這是天主的恩典,這恩典開始對她內在的生命予以轉變,使她以信德的生活來回應天主的愛情,莉亞在那一天開始瞭解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首先,必須要與天主相遇,才能活出耶穌的生命。

「你在找什麼?」

想像一下,你正在與一些朋友聊天時,當其中最智慧的朋友指著一路過的人,說:「看哪!是耶穌!」你的心告訴你要跟他走,但你正要起身跟隨時,耶穌突然地轉身迎面問你:「你在找什麼?」你會怎麼說?你能回答嗎?

根據若望福音所記載在耶穌初次選召門徒時發生在安德肋和若望的事。當耶穌問他們:
「你們在找什麼?」他們回答說:「辣彼,你住在哪裡?」由此可知道他們是想要與耶穌相處些時間,對祂做了解,想要發現祂對他們及他們處身生活的社會的意義。之後,他們便接受了耶穌的邀請,「你們來看看罷!」連同其他的門徒隨後都加入行列,他們進入耶穌公開的生活裡,他們是耶穌聖職事奉和生活的第一手證人。

自在伯利恆出生後,大部份耶穌的生命時光是在納匝肋默默無聞地度過的。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耶穌出生於家庭,在家度過了祂學習和成長的童年,做生計和參與多方的會眾團體敬拜。祂是過著虔誠的猶太人家庭生活,對若瑟和瑪利亞服從、工作努力、在猶太人的生活規律下養成、從事天主擺在祂面前的事奉工作。隱居生活時期的耶穌亦是給我們樹立了日常家庭生活和工作的聖德榜樣。 雖然新約聖經的作者們講述的只是耶穌的公開生活,但記述並不在於列出耶穌的履歷資料。新約聖經的記述更確切地是為了使我們與耶穌相遇,將祂復活的生命與我們分享的基督相遇。

美國天主教成人教理書(USCCA)中強調,
“若是要認識耶穌,就要閱讀聖經”(第79頁)。由聖經我們可以讀知耶穌的生活,仁愛的一生。有時在一些事上,耶穌似乎就像是磁鐵般吸引著人們。祂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善良,說話可信又有保證,有權威,祂常伴左右,既溫柔又善良。

閱讀福音書,聆聽宣講應該可引發我們對「在基督內獲得生命是什麼意思?」此一問題的思考。我們會發現這問題的答案即是要人慷慨地歸順於為愛而創世的天主。我們會發現人若要獲得天國的生命,人就要有意願以耶穌一生與天主合一的生活作為典範,來活出我們在世的生活。

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去對天父的旨意拒絕服從。這些誘惑都是人性的基本欲求──權力,財產,和名望──對人是深具意義。耶穌允讓自己入世在人性情欲裡掙扎求得圓滿,為了使人們能夠經由祂來學習如何服從天父的旨意。天主教教理書中提到:
“耶穌在傳教之初以及在山園祈禱的最後戰鬥,都是以祈禱戰勝誘惑(瑪 4:1-11; 26:36-44)”(CCC,2849)。誘惑使我們背離天主所賜予我們一生的計劃及使命,我們要以耶穌為榜樣,學習在祈禱中請求天主使我們也能戰勝誘惑。

門徒的功課

那麼,從耶穌公開生活的記述裏可以讓我們學習是什麼呢?

耶穌從洗禮時開始公開生活,祂宣講和訓誨、治愈和挑戰,邀請祂結識的人們和聽祂道理的人們前來作為天國的門徒。但是,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耶穌對法利塞人士們解釋說:
「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1),天國的確就存在耶穌所有的教導中,以及在祂以天主的名所行工作的標記上。在事奉工作裡他經歷極為痛苦的折磨──飢餓、口渴、疼痛、愛情、眼淚、挫折、喜悅、哀慟、以致至死亡──而為了人,耶穌對這些都全然予以承受。經由耶穌基督,天主展露祂對世人的愛。仁愛是門徒訓練的第一課。

通由與人的相處,特別是那些社會的邊緣人,耶穌明白地指出每個世人都被召喚到天主的國度。耶穌也明確表示這項邀請需要每個人與天主建立新的關係。它要求人的心對天主豐盛的愛和恩典做出開放,並要求個人和團體對這慈愛都要給予回應。

耶穌走遍了整個巴肋斯坦,祂訓誨人要聖潔和犧牲。祂明白祂要傳授的真理必須是人所能理解的,所以祂用平常生活中的經驗作比喻來解釋天國,說天國像一粒芥菜種仔,或是極具價值的珍珠。耶穌將天主的話語比喻為撒播入土的種仔,發芽、成長、並在信德的人身上得到收穫。祂告訴門徒們變賣財產,賑濟施捨,並在天主聖言中發現自己的寶藏。尤其重要的是要天主聖言不僅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結出碩果,更在別人的生命裡開花結果。我們要成為天國的標記。為什麼呢?因為天主國是建立在人與人,人與天主之間的仁愛和義德的關係裏。

耶穌的教導伴隨有許多奇蹟、徵兆、奇事。耶穌治癒了許多人,因為祂對人們的至愛,祂受天主派遣,所行的奇蹟是用來加強人們對祂的信心。祂的奇蹟成為耶穌就是天主子的有力見證,所以若望福音裡指耶穌以事工和奇蹟作為祂是應許的默西亞的標記。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當尼苛德摩,這位法利塞人前來見耶穌說:
「辣彼,我們知道你是由天主而來的師傅,因為天主若不同他在一起,誰也不能行你所行的這些神跡。」(若3:2)。

隨著耶穌導師和行奇蹟者名聲的逐漸增長,祂更是吸引了群眾。祂承受時間和工作的壓力。 祂走程緊湊,精神及體力的消耗非常人能夠承受。不過,祂在與父親,阿爸交流相融裡得到力量使祂始終對壓力能予以承受。在開始承行使命之初,耶穌在曠野裡中對父親的祈禱,並由此得到力量來拒絕撒殫的誘惑,在事奉時,祂經常與天父祈禱並由此得力接受公開生活中的考驗,最終,祂亦由與天父的祈禱獲得力量來承受自革責瑪尼園開始的苦路。

在所有這一切中,耶穌的美善及力量發源於祂與慈父的關係。祂的祈禱生活、祂的話語和臨在,祂對天主的愛及順服,祂的自我奉獻,所有這些都可當作為門徒的功課。正如天主教教理所教導的,
“基督的門徒必須肖似祂,直到基督在他們內形成”(迦4:19; CCC,562)。

當我們細心閱讀耶穌的公開生活,我們學習到祂不僅是在教導愛、寬恕、與真心接受;更表現了以身作則的身教。一生中祂不排斥任何人。對罪人祂不予以譴責而能親近接受;祂原諒他們,邀請他們棄離罪過、轉向天主。正是如此,這份邀請是要求人做心思的改變,皈依於新生活、新生命,是要人記住天主無限的慈愛和憐憫。這是神國於世的統治。

教理要點提示

“福音書的敘述是著重在耶穌自30歲左右開始的公開生活或事奉時的主要的事件。耶穌用祂的生命的最後三年行跡在古以色列的土地上,教導人們天主的國,並以所行之奇跡及奇事證實祂的天主子身份。祂召喚門徒跟隨祂並從其中揀選十二個成為宗徒。

“在福音書中,我們認識到耶穌召喚人們來接受,生活,和分享天主的國。耶穌傳教的基礎是在宣告天主的國。祂將天主國臨在於人間,祂召喚人們及團體接受天國的新生命。這王國使人的罪得以獲得救贖,人得以分享天主神聖的生命。這是好消息,它給世界帶來仁愛、公義和憐憫的果實。天國之部分從地上得以開啟並在天鄉得到永久實現。憑藉著在基督內的信德,我們藉著洗禮開始進入教會,並在教會內與其他子民共融活出我們的生命來。”
_____美國天主教成人教理書(USCCA),第79-80頁

“基督一生是持續不斷的訓誨:祂的緘默、祂的奇跡、祂的舉止、祂的祈禱、祂對人類的慈愛、祂對幼童和窮人的偏愛、祂為救贖世界而在十字架上甘心作出的自我犧牲,以及祂的復活,都實現祂的話並完成祂的啟示。”_____天主教教理書(CCC) 561,教宗若望二世‧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 9

“我們思考基督其人以及祂在世上的言行的奧跡。祂的在世生活顯露了祂神聖天主子的身分和救贖人類的計劃。祂的比喻,奇跡的創造,宣道和智慧話語幫助‘我們可見到天主,感悟天主對我們的愛’。”(聖誕前言) _____美國天主教成人教理書(USCCA),第79頁

“基督公開生活的諸多奧跡帶引我們學習做為門徒的功課,從洗禮的訓誨,在曠野裡受的誘惑,對天國的宣道和見證,顯聖容,祂甘願進入耶路撒冷坦然步上苦路,經過死亡和復活,完成拯救人類的使命。” _____美國天主教成人教理書(USCCA),第86頁

“天國屬於貧窮人和弱小者,即那些以謙虛的心去接受它的人。耶穌被派遣,「是為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路4:18, 7:22)。祂稱他們為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3);天父喜歡把那些對智慧和明達的人所隱瞞的事,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耶穌從馬槽到十字架,一直分擔窮人的生涯;祂忍受飢餓、口渴和貧乏(瑪21:18; 谷2:23-26; 若4:6-7,19-28; 路 9:58)。而且,祂更與各類的窮人認同,並把為他們所作的愛德善工,作為進入天國的條件(瑪25:31-46)。” _____天主教教理書(CCC),544

經文研習

路加福音4:14-21、事奉自加里肋亞開始
 聆聽路加福音的經節:在其中耶穌表露了祂給團體的使命,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衪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衪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衪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衪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衪。衪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問題討論

 反省聖經經文中觸動您心的字語,文句,或圖像,或是您生活體驗。守住片刻靜默將您的想法做省思,或分享給組員們聽。
 設想這天自己是在猶太人會堂裡。而您是目盲,瘸腿,或是貧窮的,這麼一來耶穌的話對您會有了什麼意思?
 耶穌的話語表露了祂的目的,祂的事奉是什麼?

信仰分享

 以門徒身份如同耶穌那樣地與人們接觸,您有什麼樣的經驗?
 耶穌對您的日常生活可有什麼影響?
 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使您更能像耶穌一樣地以仁愛待人?
 您與耶穌相處的關係,在面對選擇或決定時您會與同事或朋友有所不同嗎?
活在福音裏

 耶穌看重信仰和行動之間的呼應。本著這一精神,從分享裡找出一個具體的行動。首要考慮這將會是個人或是小組的。若選擇作為個人行為時,要說出是做什麼,並在組內分享它。若選擇作為組的行動時,要定出組員在不同方面的分工及責任。

(以上材料取自長安所譯:《相信:信仰的宣認》)

延伸閱讀、反省與分享

 耶穌的公開生活和他的教導被有些人稱之為「失踪的中段」(the missing middle),因為在各式各樣的信經中,經常從耶穌的誕生直接跳到耶穌的受難死亡復活,絕少提到耶穌的在世生活和他的教導。以宗徒信經為例,我們這麼宣示教會的信仰:「......我信其因因聖神降孕,生於瑪利亞之童身。我信其受難,於般雀比辣多居官時......」;再以尼西亞信經為例:「......祂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祂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祂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而被埋葬......」。為何在信經中,把耶穌的公開生活和教導略而不提?一種說法是因為在早期教會中,信經是用來辨別正統教會與異端不同的地方。像耶穌的身份和他的誕生、耶穌為何受難以及是否復活等等議題,在早期教會中都曾經有各式的猜憶,所以必須借著信經,把「正統」的教義清楚地表達出來。反而是耶穌在世的教導,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因此無需在信經中宣示。

但是後來有一段時間,教會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把信經當作我們信仰的全部,因而耶穌的公開生活這一段被大部分的教友給忽略了。我們的信仰中心因此偏重在「耶穌為何是神」的議題上,而忽略了「神耶穌給我們的教導」。尤其因為那個時期,教會對在俗教友自己閱讀聖經的種種限制,大部分的教友沒有機會接觸到四部福音裡的耶穌言行,使得這種現象變本加厲。一直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庇護十二世任内,對教友讀經的限制才開始有所改變。這「失踪的中段」也日益的受到教友們的重視。

 這個「失踪的中段」其實是我們信仰者很寶貴的地方,尤其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態度息息相關。耶穌的山中聖訓、和祂的天國喜訊,一再地教導我們天主是愛,天主期望我們幸福;我們在生活中行事的準則,不止是為了守教規,更重要的是為了回報上主的大愛。如果以愛天主以及愛鄰人的態度出發,而不是死守著某些規矩,那麼當我們行使自由意志做選擇的時候,就不會再犯伊甸園故事中亞當和厄娃的所犯的錯誤。

聖桑 小提琴幻想曲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