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的公務司祭》讀後感
曾淑媛(輔大神學院校友)
日前收到《播種的公務司祭》的贈書,大致翻閱完,觸發一些理解和感想。
為胡神父對基督信仰在地化的努力感到敬佩!從他晉鐸時就投入了這實踐的行動。胡神父有很堅定深刻的內在化思維和行動,對基督信仰不僅知其然,更努力參透其所以然地汲取核心精神,有如鑽進井底探究其水泉的根源,再靈活轉化爲在地化,不違反根本精神地面對當下生活情況的變通,因此展現其寬容、包含、接納的胸襟及行動。(或許也讓傳統信仰者所驚訝與不解!)
胡神父是一位理論思想與實踐行動一致的並行者,一路致力於基督信仰與中華文化的融合:神修小會;以及大公會議的合一精神與實踐:和新教的交談及合作。他是一位認真努力的天主子民的公務員,培植孕育豐碩成果。推廣並完成眾多的神學、宗教、教理、牧靈培育的事務,在書中的個別篇章及總會長書信,已大致概括,於此不再多談。
胡神父演講主題:〈北美小會如何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主因來自於小會的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胡神父的演講是爲勉勵和期許北美的小會成員能夠貫徹,並「實踐」這個宗旨。
雖然身在美國、但生為華人,亦有獨特的文化涵養和生命特質。不是被美國文化所同化,而是活出華人自我生命的獨特性,這和他所傳達的「全球思維,在地行動」相呼應,基督福音如何深入華人的生命而產生出新的文化,需要透過「內在的省思」,找到華人文化的元素、特質與方式,也才能真正地落地生「根」,生長出獨特的華人生命,否則就是所謂的Banana(外黃內白的香蕉)。北美小會成員的使命:一方面傳揚基督福音~尋求真理並促進公義和諧社會;另一方面建設中華新文化,是一種生活的實踐而非學術的探究。
針對閱讀內容理解後的回應:
一、致力於基督信仰與中華文化的融合
(一)論述與著作
我個人不知道胡神父有何相關的研究與著作,沒有閱讀過他在這方面的學術成果,這是我個人的侷限。
所以僅從他晉鐸的講稿來看:有關基督信仰與中華文化的融合,無法整體系統性地梳理與相應,只能以光彩片段的對應與映照,仍然顯示其用心巧思地對應與說明。只是我不太同意房神父的說法,特別是把長壽的龜象徵天主父。如果以類比的方法,也要以核心概念為主軸,而非以一小部分的特性而視為等同!這是一種簡化(減化),缺乏精確性。
(二)北美小會的中華文化
如何將基督信仰與中華文化融合,而開創新文化?我個人的淺見是應用並發揮「華人的節慶」,延續華人價值觀與文化內涵,特別節慶加以「食物」的文化和記憶。例如:
1.春節~農曆新年:「年糕」:步步高升,「更」的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或是「魚」:年年有餘,能夠懂得「分享」,特別捐助貧窮的人。
2.清明節:「春捲」: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孝敬父母,懷有「凡事感恩」之情。
3.中秋節:「月餅」:月圓人圓事事圓,人與人之間的「共融與和諧」。
這只是個人微小的發想(本人並未在北美生活),相信北美的知識分子可以發現更多的華人特質和文化內涵與基督福音的連結,而創發華人基督徒家庭的新文化。
二、「他們應該傳揚福音,但是不勸人改變信仰」(教宗方濟各的話)
(一)對不同信仰的人
傳揚福音不僅是言語的傳遞,教理的講授和禮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福音的內在化和生活化,對不同信仰的人懷抱開放與尊重的態度,活出愛與合一的面貌。
天主創造全人類,孕育愛護世界上所有的人,古代各個不同民族的人們,也以不同方式來連結宇宙生命的根源,現代人更自由地投身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或靈修方式,渴慕走上天人相繫與合一的道路。我們要效法天主愛所有人類的慈父之心,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的選擇,不致力於改變他人認定的信仰,而能夠開放地相信天主的大能;不拒絕、不封閉與不同的宗教交談和交流,使彼此的信仰生活或服務工作更加美善豐盛。我身旁有一些牧師就讀輔大神學院、參加靜山的避靜、網路靜禱讀書會;我認識的神父向基督教的幸福小組學習、讀經班小組也向基督教傳道員學習祈禱;胡神父與基督教共同推廣泰澤祈禱;我們也和民間宗教信仰的里長合作,每年春節和中秋節前,探訪獨居老人和低收入戶,並捐贈一些日用食品。開放和不同信仰的人接觸與合作,也能夠傳揚天主的愛和基督的福音。
(二)對尋找信仰或沒有信仰的人
對尚未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信仰的人,我願意更進一步介紹基督的福音。幫助他認識耶穌、接受洗禮、加入教會的大家庭,當他的生命與耶穌連結時,他獲得永恆太陽(天主)的光照而散發光亮。如果他僅僅只是接受基督福音的精神,而沒有自己的承諾與投身,那麼這個光亮籠罩他身上,一代一代地逐漸微弱,因為他沒有個人性地與永恆的太陽連結。(基督徒家庭沒有基督信仰的子女、孫子女、…)
如果我們只強調傳遞基督的精神,有沒有領洗沒關係,那麼將面臨一種精神化的危機,即是忽略了耶穌的降生(道成肉身),基督徒需要身心靈的合一,基督身體(教會)的延續需要有新的基督徒,我們不只活出基督福音內在化生活化的精神,也要使人成為基督徒。我們要努力有所作為和等待的無所作為,聆聽天主的氣息,絕對不要勉強他人,不將自己的期望加在他人身上,需要保持開放態度,讓自己保持在敬天愛人的道路上。
本書免費贈送讀者,取得本書的途徑:
1. 台北地區可親自領取者,請洽聖家堂林文森神父(電話:2321-2444轉2211)
2. 台北以外地區必需郵寄者,請洽張玉芬小姐(電話:0921-435-658),需付郵寄費用65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