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經詮釋叢書校對感言 

樂近英

 

在胡國楨神父的領導下,「活水編譯小組」於二零零九年八月成立。 我們最先翻譯的華人聖經讀物是Raymond E. Brown 神父的大作: 《隨著教會禮儀讀福音》、《若望福音與書信詮釋》及《五旬節與聖神》。之後, 胡神父選定The Liturgical Press 出版的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作為我們「活水編譯小組」翻譯「聖經詮釋書」的主要作品。

二零零九年八月至今已五年八個月, 我們共已出版十四本詮釋書。目前我正在校對《若望默示錄詮釋》, 等二零一五年年底本書出版時, 「活水編譯小組」的首期工作也就完成了。

在我校對 十六本書的過程中, 黃鳳儀修女的《新約導論》及黃懷秋教授的《伴你讀保祿》是我最重要的兩本參考書, 提供我很多新約書卷的基本概念和聖經知識, 使我的校對工作得以正確無誤。

在《新約導論》的後語中, 黃修女平淡地說: 「這本《新約導論》終究完成了, 但很奇怪, 就是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 . . . 」 我想在《若望默示錄詮釋》即將完成之時,我也保持平常心, 沒有甚麼特別的感受。

日前鄭至麗來信邀我為這個文字事工寫點感想 , 我想了兩個星期, 如何能忘掉翻譯事工的艱辛 , 寫些感謝天主的頌讚?

新約書卷詮釋書的中譯, 我們是由「四部福音書詮釋」開始。 我們的初譯者都是北美華人天主教會的精英。他們義務完成使命 ,從未發生初譯稿件遭到修改, 而致初譯者感到不悅的。

「聖經詮釋書」是解釋聖經的讀物, 初譯者必須具備優秀的英文及中文能力 , 才能有高水準的譯作。聖經知識及神學名詞的正確性 , 是由校對者負責。 審訂者只須鑒察內容是否正確無誤。

我的校對工作可說是與時俱進的, 能力也是逐漸增強的。最初在校對初譯者文稿時, 我祗是在著重校對錯別字, 或是補正神學名詞或理論。乍看之下, 初譯者的文字都是順暢的, 如果不對照原文, 很難察覺譯文與原文的差異。由《宗徒大事錄詮釋》開始, 我決定先熟讀原文, 看懂了原作者的意思, 再回想我教導聖經時所使用之教會傳統用語, 才校對譯文。這個改變開啓了我校對的大門, 提高我校對的水準。我原本累積的教學經驗對於校對譯文大有助益, 而校對所學到的新知識又反映在聖經教學中。這種交織的效果使我的聖經教學及聖經詮釋書校對相輔相成, 兩者都大為進步。 從我指導的聖經研讀小組同學們眼中閃耀出的光芒, 我得到很大的鼓勵。

五年八個月中, 我愈來愈學到翻譯的訣竅: 「忠於原著」。我嚴格地要求初譯文稿使用適當的文字敘說原文。無論初譯者的文筆如何, 都須與原文相合。翻譯是原著的再創作, 必須在原文的架構之下重述原著。為了不影響原著精神, 審訂者的意見「應在腳註中補充」。事實上, 從校對《宗祿大事錄詮釋》以至最後的這卷《若望默示錄詮釋》, 每本詮釋書我都有兩位初譯者, 兩個中文譯本 (在此我感謝張錚錚一路走來, 為校對者提供第二譯本) , 我仔細校對兩位初譯者的稿件, 研究原作者教導的聖經真理, 可說是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記得在校對《猶達書》導言時, 我為 "It (The Letter of Jude) was taken up almost in its entirety into Second Peter” 這個句子折騰了好一陣。我的同學張平男以最簡潔、漂亮的句子譯出: 「本書信幾乎全部被納入《伯多祿後書》之中」表達了原作者的意思。「信雅達」都俱備了。平男在他英譯《乘風而來 隨浪而去》詩集的譯序中說: 「. . . 翻譯本有如再創作, 而此一過程又須受限於原作, 並無自行創作之自由, 祇能在原作的框架之內, 尋覓適當貼切的文字, 試圖重現原作的種種。」我們應當切記。

我每天的工作時間很長, 但是聖言吸引著我。我一邊校對, 一邊學習。原作者的教導不但在我們的譯作中, 更存在我心裡。 校對的過程真是喜樂無比。

在校對的工作中, 我也有别的收穫: 新約書卷中的二十本書信我都熟讀了, 我熟悉了新約書信的格式, 保祿的神學思想, 體會到保祿對天主及信徒執著的愛。 讀完二十本書信後, 我又發現《猶達書》如一股清流, 短短的二十五節, 令我如沐春風。 《猶達書》第9節說: [當總領天使彌額爾為了梅瑟的屍體和魔鬼激烈爭辯時, 尚且不敢以侮辱的言詞下判決, 而只說: 「願主叱責你! 」 ] 。天主的總領天使尚且如此, 我們信徒豈可爭吵不休?

這幾年我的英文有了顯著的進步。原作者的作品, 每個字我都細心體會, 細心研究, 遇到生字就查字典, 艱難的句子就請教别人, 有時甚至寫信給原作者確認句子的涵義。天主不負有心人, 鐡杵磨成了綉花針, 如今這套書終將大功告成。

當我們把這套書獻給上主之際, 願上主因仁慈賜給我的恩賜, 也賜給每位讀它的人。

感謝胡神父、「活水編譯小組」的初譯者、校對者、審訂者、編輯者、輔大神學院神學叢書小組以及光啓文化事業。

願上主永受讚美 !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