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主經

 

費城華人天主教教堂貝慈神父(Fr. Thomas Betz)著

唐汝梅譯

梁修文、韓甲蕙校正

1.

我已經寫完了「信仰年 - 信經」和「信仰年 - 十誡」的文章。雖然「信仰年」已經結束了,可是我還要提出我對「主禱文」(「天主經」)的省思。這篇祈禱文由基督自己教導我們,所以很重要。它給了我們一個祈禱的典範,並且確定祈禱對一個基督門徒生命的重要。

這篇禱文在四部福音中的《路加福音》和《瑪竇福音》都有記載。在《瑪竇福音》裡,它是山中聖訓的一部分。山中聖訓總結了耶穌教誨人們若要當祂的門徒具有什麼意義。在這個聖訓裡,我們讀到耶穌激進地談到愛敵人、不要反擊、不報仇,守貞潔和說真話。《瑪竇福音》第五、六章是《聖經》中最重要的經文。在這個聖訓中,耶穌提出了祂的祈禱範例。

在《瑪竇福音》裡,耶穌教導「主禱文」之前,祂告訴我們不要用冗長和無意義的話祈禱。祂説天主已經知道我們的需要,我們的祈禱沒有必要通知天主我們的情況。天主了解我們,並且以一個父親的愛來愛著我們,我們的祈禱並不會贏得天主不曾給過的愛。然而,耶穌告訴我們要祈禱。舊約的《聖詠》裡,充滿了對天主的呼求,作者祈求天主的幫忙,並且期待天主俯聼這些虔誠的呼喊。耶穌一定也用《聖詠》在祂自己的祈禱中。《聖經》教導我們祈禱的重要,天主會俯聽我們的祈禱,我們必須祈禱。雖然祈禱不是魔術,不是我們說了對的字或咒語,天主就會俯聼我們的祈求,然而祈禱非常重要,天主要我們在祂賞賜之前先祈禱,天主會以祂認為最好的給我們答覆。

「主禱文」是對洞悉一切的天主的信仰行為。我們最主要的祈禱是天主的國來臨和天主的旨意被奉行,深信天主的國和旨意對我們和對任何人都最好。我們不需要一一列舉我們要什麼,我們深信祂對我們的祈求會給予最好的回應。

《路加福音》記載,門徒看到耶穌祈禱,也想效法祂。門徒請求耶穌:「主,請教我們祈禱。」於是耶穌教授了「天主經」。祂教的不僅是文字,而是祂自己祈禱的實例。「主禱文」是耶穌向祂天父的祈禱。

整部新經都告訴我們耶穌總是在祈禱:選宗徒前祈禱、祂於聖週四被捕前祈禱、好幾次祂通宵祈禱。耶穌祈禱, 我們也應當祈禱。「主禱文」是祂怎麼祈禱和我們要怎樣祈禱的模範。

你祈禱嗎?我很驚訝很多基督徒不祈禱。或許他們在彌撒中祈禱,但是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祈禱。你和家人、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祈禱嗎?家庭是教會最根本的單元,如同一個本堂教區要一起祈禱,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家庭也要一起祈禱。天主會豐盛地祝福在一起祈禱的家庭。

「主禱文」是所有祈禱文的模範,也是最好的祈禱。我們應當每日以它祈禱,而且每日不只一次。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禱詞。如果我們不每日祈禱,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2. 主禱文

「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阿門。」

「我們的天父。」

這句話中每個字都很重要,強而有力, 每個字都涵蓋我們的信仰,每個字都說盡了教我們這篇祈禱的耶穌。

「天父」在舊約裡不是天主最典型的稱呼。在舊約裡我們讀到即使我們的父母親忘掉我們,天主也不會忘掉我們。在好幾處,說到天主「像是」父親或母親,但是比親生父母更好。可是天主平常不被稱為是天父。祂被稱為「主」,一個表示祂比我們高高在上的稱呼。然而「天父」是個親切、親密的稱呼,在舊約裏因為太為親密而不適合於慣常的使用。

在新約裏,耶穌被顯示為天主之「子」。因為耶穌是子,所以天主是天父。耶穌慣常地用父親這個稱呼。正因如此激起了聽眾的憤怒。他們清楚的知道耶穌稱呼天主是「父親」、宣稱祂自己是神的「兒子」,耶穌就是宣稱祂和天主相等。宣稱是天主之子就是宣稱是神——這樣褻瀆了神。就是因為這麼說,引起了他們要殺害耶穌的動機。

亞當和厄娃拒絕了和天主的親密關係。他們想當主, 要替自己定法令。此乃每一個罪的真相——想要拒絕天主、自己當生命的主宰、堅持自己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對。耶穌正與亞當和厄娃相反。耶穌百分之百地服從天主的旨意。耶穌和天主在一起,耶穌和天主非常親密。

耶穌是天主之子,是天主的唯一子,除祂另無他人。耶穌是獨特的,你我不像耶穌是天主獨特的子女。

可是好消息是:在耶穌內,我們也可以是天主的子女,耶穌的父也可以是我們的父。

我們不是自動地是天主的子女,天主也不自動地是我們的父親,只有耶穌是天主之子。藉著領洗,我們成為和耶穌一樣。有時候領洗被稱為「使成為基督信徒。」這個術語很恰當,因為耶穌本性就是永生的天主之子,而我們是由於恩竉。然而,領洗不是結束,我們必須要像耶穌一樣活得像是天主的兒女——與主親密、不拒絕祂的愛、不像亞當和厄娃一樣擅自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

我們說「我們」的天父,因為只有耶穌有權說「我的」父,祂選擇分享祂的父親,允許我們稱呼祂的父親是我們的天父。因此「我們的」是耶穌的,也是我們的。藉由領洗的收養,我們才能宣稱耶穌的父親是我們的父親。

如果耶穌是我們的兄弟,而在耶穌內我們是天主的兒女,那麼我們彼此是兄弟姊妹。我們不能用「天主經」祈禱,却拒絕祂收養的子女,拒絕在耶穌內是我們兄弟姊妹的人。如果我們以此禱文祈禱,我們就必須要愛天主所愛的人。我們沒有權利說「我們的父親」除非我們相信天主也是別人的父親。

那麼沒有領洗的人呢?如果領洗使我們成了天父的兒女,那麼那些沒有領洗的人呢?許多費城華人天主堂的學生沒有領洗,可是每天都念天主經,為什麼?

領洗使我們成為天父的兒女而相似耶穌。成為天父的兒女是對所有人的公開邀請。天主派遣耶穌到世上是要獲得許多子女,是要帶進許多不是天父兒女的人進入天主的家庭。所以,天主要所有的人成為祂的子女。祂愛所有、祂召叫所有。祂以一個天父之愛來愛所有人類,祂期待所有人回報祂的愛,接受這個邀請加入天主的大家庭。我們繼續向全世界宣稱天主是父親,祂要每個人接受邀請成為子女。因此我們教導所有人稱呼天主為「父」,我們邀請所有人在領洗中相似基督。我們邀請所有人接受天主早已向他們要求的——相似耶穌成為天父之子女,而且永生。

3. 我們的天父

「祂在天國。」

天國似乎很遙遠,完全和現實不同,像是一個不實的幻象。如果天父在天堂而我們在地上,那麼天主和我們的真實生活和我們關心的什麼關係?

如果天主在天國,而祂是我們的父親,這意味著我們也屬於天國,它不僅僅是天主的領域,也是我們的家。一個小孩屬於他父親的家。

如果我們的天父在天國,那麼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有著同樣的父親,祂是所有為父之道的衡量和根源。我們每個人有個給我們生命的親生父親,我們每個人有個不同的父親,因其特殊的DNA給予我們生命。但是在我們不同的父親之上,都有一個相同的天父。我們共有的父親,天主,是我們生命的來源,因為祂自恆久就想到了我們,祂決意要我們存在。我們都來自同一個父親,我們都來自天國,雖然我們還未去到那裡。每一個人都是神聖的,不只是俗世的,因為我們都源自於天國的天主。

我們都被召叫去天國。天國是我們的天命,因為它是我們天父的家。耶穌是我們的兄弟,祂已經去了天國,並且告訴我們天父要祂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天會回家。在《若望》十四章裏,耶穌告訴我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我去了,為你們預備了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的是我在那裏,你們也在那裏。」耶穌在去世的前一晚說了這些話,告訴我們祂將離去,不是拋棄我們,而是為我們在天堂準備一個地方。

在《羅馬書》第八章裡,聖保祿寫到:「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既是子女,便是承繼者,是天主的承繼者,是基督的同承繼者;只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與他一同受光榮。」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因為在領洗中我們像耶穌一樣,分享祂為「子」的名分。其意義為我們和耶穌一樣是天堂的繼承者。在那個地方(如果天國可以被稱為一個地方),耶穌和祂的父親所在的家,也成為我們和天父在一起的家。如果天主的確是我們的父親,我們確實是祂的孩子,那麼祂所居住和統治的天國也是我們的家。我們都來自一個天父,不是俗世的,而是高於一切的父親。我們走向天父,永遠和祂住在祂的地方——天國。

4. 願祢的名受顯揚

我在談論第二誡命時,已經寫到天主之名的神聖:「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在「主禱文」第一個懇求,耶穌告訴我們要祈求天主的名是聖的。這第一個懇求似乎沒有意義——我們怎麼祈求天主的名為神聖?天主的名不早就已經是聖的嗎,事實上,這難道不是神聖的本質嗎?我們如何去祈求已經是事實的事呢?

天主的名字是什麼?在我的第二誡,我談到聖經裡天主的名。天主常稱呼自己為「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的天主」或者「以色列的天主。」天主認同於祂的子民而稱為他們的神。我們的名成為天主的名,因為天主是我們第一和首要的天主。天主是我的主,祂也是你、妳、他、她的和很多、很多人的主。天主是祂的教會、祂的子民、新的以色列之主,祂也同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主。

在《耶肋米亞先知書》,我們讀到這個禱文:「上主,你常在我們之中,我們是歸你名下的人,求你不要離棄我們。」因此,我們是天主名下之人。如果我們做了邪惡的事,我們就玷污了主之名。

如果有個兒子、或女兒做了件不道德的事,或者犯了罪,父母親會覺得可恥,因為這個孩子讓家裏名聲蒙羞;如果一個員工公開地,並且嚴重地犯了錯,公司裏其他的員工會覺得尶尬,因為公司名聲會和這個不良行為有關聯。我們息息相關,因為我們彼此分享一些重要的東西,別人的行為會讓我們受窘。如果穆斯林人犯下了恐怖主義的行為,其他穆斯林人會覺得尶尬而且恥辱;當天主教徒做了惡劣的事,我們一樣會感到恥辱。

天主答應我們在祂的名下,祂也允許我們讓祂的名蒙羞。天主讓軟弱的我們在祂名下,其實祂承擔了風險。我們容易陷入慾望、不誠實、貪婪、懶惰,可是我們享有以天主的名為名。我們被稱為基督徒,基督的成員。為什麼天主會允許軟弱的我們代表祂,在祂的名下?

我們也能帶給祂的名榮譽。天主相信我們。天主忍受我們犯罪的恥辱,可是天主喜愛我們的勇氣和承諾、我們真誠的悔改、我們盡力地去愛、我們因祂的名而服務。我們能帶給祂的名恥辱;也能帶給祂的名榮譽。

《聖詠》69,有這段禱文:
「上主,萬軍的上主,願那仰望你的人,不要因我而蒙羞,以色列人的天主,願那尋覓你的人,不要因我而受辱。」

在這段禱文,我們和在「主禱文」做了同樣的懇求。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和易於犯罪的可怕傾向,我們懇求天主不要因為我們的罪而使他人遠離天主。我們請求天主不要因為我們的行為而阻礙別人信奉天主。我們享有祂的名字,我們要帶領別人享有祂的愛;可是我們的罪過和軟弱可能使得別人遠離天主,所以我們祈求我們的行為不會在別人眼裡有任何不聖。

5. 願祢的國來臨

這個請願看來好似過時,因為我們不再有國王和皇后,我們也不再住在一個王國。在民主的國家,我們選擇我們的領袖,經由選舉我們給了領袖管治的權力,否則他們無權管理我們。我們重視平等。我們住在一個沒有人生下來就有特權可以統治的社會,但是每個人都有成為領袖的潛在性,並且都有權去參與治理,至少經由選舉領袖可以間接地參與。

一個人生來就有統治王權似乎是弊端。然而以聖經的觀點,領導和權威不是特權,而是服務。撇開不談一個人如何得到權力或權威,是經由繼承或選舉,以聖經的觀點,權威永遠來自天主為了服務社會,不是為了加強統治者的權力。如果一個人有權利,此權利由天主賜予,只是為了服務他人。

今日政治權力已不是世襲而來。但是財富還是由繼承而得,而財富的權力可能比統治權更甚。政治上的領袖面對金錢經常畏縮。但是不論一個人得到權威是經由選舉、或經由財富和事業、或經由超人的智能和教育,一個人有權力和影響力都應該用以服務他人。財富和權力不是給擁有人享用的,而是用來造福他人。

我們現代人懷疑王權縱然是對的,但是若對於天主也有這種態度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天主是最完善的國王。祂的管轄是因為祂要造福我們、是因為祂愛我們、要給我們最好的。然而我們的態度常是怨恨。就像亞當和厄娃,他們質疑天主制訂法令的權力,他們不顧祂的命令而堅持要吃禁果。我們常把天主的法令當成壓抑,而不是一個充滿愛的父親要保䕶我們。

「祢的國來臨」是呼籲天主來管轄我們,因為我們憑著自己的方法,不顧天主和祂的法令常常搞得一團糟。天主不臨在的地方,一無是處。若把天主撇開,這個世界, 和世界上的人都將處在萬劫不復的廢墟裡。在我們這個時代,人類正在著手一個災難性的實驗,創造一個由人來治理的世界,擯拒天主,把祂推至邊緣。時間會證明一切,但是我可以預言, 一個沒有神的世界是一個怪異的世界。

「王國」這個字常常意指一個地方。希臘字是「basileia」。天主的王國根源於舊約,希伯來文「malkuth」意思是管理或統治。聖耶肋米亞把這個字翻譯成拉丁文時,他用的字是「regnum」(教規)。這些字不意味著一個地方而指一個時期,或狀況。我們祈求的不是建立一個王國的地方,而是建立一個由天主主宰的時期,那時候天主被崇敬,天主至高無上。這個請願承認人間的美好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是由天主管治。天主永遠希望我們好。祂從不威脅我們的益處、自由和快樂。事實上,我們的福祉是天主最深的願望。

所以當人們遵守天主的管轄和天主的法令,天主的法令就完全被建立。如果人依據天主的計劃生活,就會有正義和愛。沒有人會被摒除、每個人都會被接受、都有平安。我們祈禱天主的平安堅固地建立在世上。我們承諾不按照自己的計劃,而是臣服於天主的法令,因為它對我們和所有人都是最美善的。

6. 願祢的國來臨時

在瑪竇、馬爾谷和路加福音裡都記載了耶穌在若翰替祂受洗後,有四十天在曠野裡禁食和祈禱。耶穌在祂開始傳道和治癒病人以前先受了洗,然後祂獨自與天父在一起開始這將結束祂死在十字架上的傳道。

福音也告訴我們魔鬼在沙漠和耶穌一起。

在瑪竇和路加福音裡,我們讀到耶穌所受的三個誘惑。前兩個:把石頭變成餅來充飢,還有從聖殿頂上跳下去以證明是天主子,都被耶穌拒絕了。第三個誘惑最荒謬。魔鬼告訴耶穌如果祂俯伏朝拜撒殫,撒殫必把一切國度及其榮華都交給祂。耶穌引用舊約回答道:「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事奉祂!」魔鬼妄想以為天主之子會朝拜他。畢竟,耶穌是神,祂已經擁有整個宇宙,又何需要魔鬼給祂人世的王國呢?

然而這第三個誘惑令教會從古至今都難以理解。

撒旦嘲弄天主。耶穌呈現的自己是謙卑的窮人。祂注定了被羞辱和受苦至死,這樣的遭遇難以贏得眾人之心。魔鬼實際上是說:「如果你有世界上所有王國的權利和財富,設想你能做得有多麼好;而你又多麼能讓人們相信神的教導。」教會幾世紀以來都陷入這個誘惑,誤以為若真有世界上所有王國的權利和財富,就可以更有作為。

教會的歷史說及教會曾一度是世界上的王國,富裕和有權利。至今,我們依然可以相信教會需要財富和權利,需要看起來像一個強而有力的機構才能有效地操作。

自然,教會需要金錢做事。但是教會若玩弄政治和經濟,那就迷失了方向。教會需要用錢在人上,而非在奢侈上。教會要接近百姓,而遠離舞弄世俗權利之徒。

天國不是俗世的王國。塵世王國的寶藏是金子、錢和權勢;天國的寶藏是窮與病,是稚童與耆老。

耶穌有次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天國不是世俗的權力,不是硬實力或軍權,而是軟實力,是謙虛與犧牲。

你的財寶是什麼?你怎麼使用你的時間?你工作是為了得到人間的財與勢,還是為了珍視窮人的天國?在你生命和你家裏有沒有時間和空間給予那些被世界和其權力結構所忽略的人?

在耶穌被懸的十字架上端有一個牌子寫著祂被控的罪狀:「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耶穌在十字架上被稱為君王,祂甚至戴了王冠,一個茨冠。天國和財富、尊貴、權利和勢力無關;服務與愛才是核心。

我們為何要花費時間試圖攀登成功和權力的階梯,而耶穌並非在其上。我們應當走下階梯去尋找謙虛和卑微的人所處之地,因為在那裏我們㑹找到耶穌和祂的王國。

7. 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每當我們想起天主的旨意,我們總往難處想。我們為心愛的人康復祈禱,他若去世了,我們憂傷地說這是天主的意思,我們不情願也只好痛苦地接受祂的旨意。

天主的旨意不易奉行體現在耶穌去世的前一晚在革責瑪尼的莊園祈禱。祂偕同最親近的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來到莊園,要他們同祂一起祈禱。耶穌預見了將遭受到難以忍受的苦難而開始驚懼恐怖。祂說:「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祢的意願成就罷!」

基督教的教導是說耶穌有兩個願望:一個人性的和一個神性的。好像耶穌有兩個人格、兩個互相矛盾,彼此對抗的願望。可是並不是這樣的。耶穌人性的願望和祂神性的願望,亦即天主的願望,是完全配合一致的。耶穌的人性畏避痛苦煎熬和即將來臨的十字架,但是祂的人性還是要完成天主的旨意,不論任何代價、多麼痛苦和多麼懼怕。作為人,祂可以避免十字架;作為人,祂愛天主的旨意,祂充分相信天主的計劃是對的。

耶穌相信天主的旨意不是盲目或殘酷,天主神聖的旨意是最好的。

假如我們以為天主的旨意只是艱難的來源,而且我們只有接受痛苦才是接受天主的旨意,我們就完全誤解了。天主的旨意是為我們的益處、天主的旨意是為人類的福祉、天主的旨意要我們快樂、要我們被愛和免於天罪惡、天主的旨意要我們和祂永遠在天國——這就是天主的旨意。當我們祈求天主的旨意奉行,我們祈求人間的愛、和平和喜樂興旺。天主的旨意不是懲罰和苛刻的力量,而是愛和關懷的實現。

然而,有時候天主要我們犧牲,如同祂要求愛子耶穌一樣。天主要求有些人殉道、有些人離開家去傳教。當艱難、失落和煎熬降臨於我,天主可以化我們的苦難為甘飴。因著救贖的奧秘,天主經由祂所愛的兒女的苦難拯救人類。我們耐心地忍受痛苦讓天主賜福我們以及賜福給我們不認識的人。

天主的旨意不令人畏懼,反而我們應當擁抱它,因為天主總是希望帶給我們福祉。

有時我們因為他人的罪過和殘酷而受苦。天主不願意任何人變成殘忍,但是天主並不奪去任何人的自由,甚至傷害他人的自由。祂甚至要受到不正義待遇的人回報以愛和原諒。有時候我們因為疾病和死亡而痛苦,天主並不扭轉自然規律,而是要求我們逢到不幸遭遇時仍存有信心。以愛和信心答覆苦難是天主的旨意;維護他人的權力也是奉行天主的旨意。

當我們祈禱:「願祢的旨意承行。」我們祈求所有的人類找尋到和平、信仰和喜樂,這乃是天主最終的旨意。這個禱文祈求所有美好的事物會來到;萬惡都可避免和被擊敗。

8.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主禱文現在從祈求關於天主的事物轉而為我們人之所需。我們祈求天主的名被顯揚、天國的來臨和天主的旨意承行。現在我們為我們的需要,我們的食糧祈求。

我們祈求食糧時,我們在祈求什麼?幾世紀以來,神學家都在問我們是祈求字面上意思的食糧呢,還是精神上的——我們祈求的是生命之糧,是聖體。多數的神學家,包括教宗本篤十六,認為有雙重意思——祈求果腹的食糧和永生的食糧聖體。我不同意。我認為是祈求每日的食糧,以求生存在這困難的世界上。我怎麼有資格不同意許多神學家甚至本篤教宗?可是我只看到這是個祈求每日生活所需的禱文。我不贊成有精神上的意思,這些字只不過是要求天主給予人類在世間所需。

所以我認為這個祈禱是向天主祈求食物,祈求我們生活所需。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有食物、住所、醫療和日常所需為理所當然。在我們的冰箱和食品貯存室裡我們不但有今天的食糧,還足夠有許多天的。超市裡堆滿了食物,各種食物,我們不能想像可能會有飢餓。我們多數人在飯前不祈禱因為我們不覺得感激。我們認為理當有食物。有這麼多食物,好像永遠都會有這麼多。對住所和其他生活所需也一樣。我們有錢、有安全和保障。我們應有盡有,我們甚至不覺得有多幸運。我們以為一切是我們自己得來的,不認為是天主提供了健康、工作、自由、食物和安全。我們相信是我們自己贏得一切,深信永遠會有這一切,因此我們似乎沒有必要祈求日用糧。

但是我們忘了生命多麼纖細和脆弱。經濟崩潰、戰爭和天災都會摧毀我們以為牢不可破的安全。只有天主是堅固的;我們所賴以為生的並不完全安全。沒有人知道我們身體裏是否潛藏了癌症, 或者今天是否會碰到一個不幸的意外而奪去我們的生命或健康。生命無常、平安也非恆久、也不保證永遠會有食物。在我們有平安、食物、健康和快樂時,我們應當感激。我們要了解我們活著是靠天主,我們若靠自己,活得不能紮實。

我奉勸你們在飯前務必要祈禱感恩。我們大多數坐下來就吃飯,根本不想到食物是多麼奇妙的祝福。我們忘記了世界上有許多人沒有食物,或者不確定明天是否有。「賞給我們的日用糧」是個窮人的祈禱。他不知道今天是否會有飯吃。我們祈求不是為了一生的安全,而是只為今日的食物和生活所需。我們將未來交託於天主,我們祈求天主給予今日所需。富裕的人有退休金、存款、產權和安全。但是耶穌邀請我們接受窮人的現況,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的食物和生活,而必須每天祈求。我再次奉勸你每天要感謝天主給予的恩賜,特別是在沒有感謝天主給你的食物前不要坐下就吃。

這個祈求是要我們改變態度。我們不要對生命、健康和財富那麼確信,而要認清我們不靠自己而是被天主庇護著。天主餵養我們、幫助我們、愛我們,而我們的答覆不是感激,却很傲慢地以為許多的祝福和恩賜都理所當然。

這個祈求字面上指食糧或食物,但是有很多的意思。食糧象徵我們得到快樂生活的所需。它的意思當然是食物,但是也指的是健康和庇護所。它也意味萶我們所愛的人安全有保障。「食糧」這個字象徵著我們要活一個有尊嚴的快樂生活所需。生命何其脆弱,我們的平安、健康和快樂隨時可能化為烏有。因此,每天我們要為生命的另一天祈求並且感謝賜給我們所有的天主。

9.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在上一段,我提到這個祈求是請求我們存活的基本所需,食物、庇護所、愛和健康。缺乏這些,我們會遭遇死亡,我們至死都會有艱苦的一生。

所以我們請求天主賜予食物和其他維持一個適當和有意義的生活所需。可是這難道不是人對天主一個基本和合理的抱怨嗎?如果天主真的至高無上,祂為什麼不確保祂所造之人沒有飢餓、不公正、痛苦和其他各種貶抑的悲哀?為什麼天主讓無辜的人,甚至無辜的孩童飢餓?為什麼小孩會生下來就有嚴重殘疾,被剝奪了一個沒有痛苦和快樂的生活?

對於教會也有同樣的指控。教會如果供應給窮人日常所需的食物、教育和醫療,人們就讚揚教會。可是如果教會沒有供應這些基本所需,而是把精力花費在朝拜、讚美和聖事活動上,人們會反問教會這有什麼好處。

在這個前題下,教會應當保證給人們沒有痛苦但有尊嚴的生活,而天主在世間的臨在應是「超級狀況」,保證沒有人受到無妄的苦難。

首先,我要説雖然教會時常也陷於困境,但是比世界上任何機構都更努力地去減緩飢餓、治療疾病和教育窮人。即便如此,還是不夠。,還是有飢餓、有疾病和無知。

耶穌要我們祈求食糧,但那是在祂要我們祈求天主的名受顯揚、祂的國來臨和祂的旨意奉行之後。很明顯的,食糧不是耶穌的優先,它是在天主先被尊敬和提升之後的一個請求。

現代的人對以上論述不以為然。如果耶穌和祂的教會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有食糧,那麼有天主有什麼好,有教會又有什麼好?如果沒有普及的食物、健保和教育,天主帶來了什麼?要天主的名被顯揚、要天主的國來臨、要天主的旨意承行又有何相干?

耶穌知道人需要的不僅食糧。人需要希望、人渴望愛。耶穌來是向掙扎的人保證天主愛我們、天主愛我們在我們的一切奢望之上。我們受飢餓和病痛之時,在天主眼中依然珍貴。除此之外,天主給我們永生的計劃,一個永生的生命,沒有飢餓、痛苦和悲傷,祂允諾今世的憂傷是暫時的。在今世可能有不義和謊言中傷人,然而最終,愛和真理會戰勝,此乃天主萬無一失的承諾。

現代的哲學沒有時間談天主、談天國、談將來在天堂快樂生活的允諾。耶穌和祂的教會如果能供應在世所需的食糧、健康和教育,那才有用、才中肯,至於那些罪、死亡、寬恕丶和天堂的信息全都沒用。那些「空想」的信息既不能填飽肚子、不能接好斷骨、也不能治癒癌症。如果耶穌來不是要建立一個更理想和更公平的社會,那麼祂帶來了什麼?

啊,耶穌來是帶來天主。祂來告訴人,永生的天主關心我們的小生命,我們小小的興趣、害怕和顧慮。耶穌教會的存在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對於尋找補救生命中所有困難的人,耶穌會讓人失望。同樣的,教會也教人失望,因為她也不能治癒和補救所有生命中的困難。除此之外,代表教會者的犯罪和軟弱也總讓人失望。他們可能傳揚耶穌希望的信息,但是他們的言語和生活從來不配合他們所傳授的莊嚴。

天主對於世間的痛苦並非漠不關心,祂也不是只關心天國。跟隨耶穌的人必須餵飽飢餓的人、給渴的人水、給赤身裸體的人衣服穿、教育年輕人、探望坐監的人和病人,否則他不會得救;跟隨耶穌的人必須幫助他人,否則他是天主的假門徒。除此之外,跟隨耶穌的人必須要訓誡人,現世不僅止於此,在憂傷和不義之後,另有天堂。永生裡希望的禮物比食糧、健康和安穩更有價值。事實上,這才是唯一值得獲得的保障,因為世間有的都會過去。唯有天主和天國永存,教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提醒人這個真理。

10.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在主禱文的第二部分,我們祈禱所需——每日的食糧、被寬恕和免於凶惡。耶穌了解我們需要被寬恕,因為人一定會犯罪。這個祈求的先決條件是我們要先寬恕別人,才會被寬恕。耶穌屢次要求我們原諒他人。瑪竇福音記載著,在耶穌給予我們主禱文之後,祂強調這個祈求,祂加上:「你們原諒了別人的錯,你們天上的父也會原諒你們。要是你們不寬恕別人的過錯,你們的父也不會寬恕你們所犯的錯。」除了這項祈求,耶穌沒有在「主禱文」的任何祈求上加上評註。祂強調我們有責任去原諒他人,這是我們被天父原諒的先決條件。

耶穌告訴我們關於寬恕的比喻,(瑪竇18:21-35。)有一個君王,他的僕人欠了大筆債,可是沒法歸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在當時討回債務是非常殘暴的。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罷!一切我都要還給你。君王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所有的債。於是這個欠了許多無法償還債的人突然什麼都不欠了。這個君王是天主,我們是這個僕人。我們的罪過之大非我們可以補償,但是天主沒有條件地完全寬恕了我們。

故事還繼續著: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第二個僕人無法還債,他做了不是君王做的,他把僕人關在監獄。主人知情後,遂收回他的原諒,把第一個僕人因為欠債交給刑役。

我們是被天主寬恕的僕人,我們被寬恕了很大的債。可是我們可能會像那個僕人一樣不原諒冒犯我們的人。比較起來,我們冒犯的大;被冒犯的小。我們期待天主的寬恕,却堅持對別人的怨恨。耶穌告訴我們除非我們先寬恕別人,否則我們不被寬恕。

我們靈性上的問題是很多人不以為需要被寬恕。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在天主面前都辯稱無罪。我們甚至想不起來我們犯了什麼錯。我們不去告解,因為我們沒有罪可告。至於我們能想起來的,也都微不足道。

觸犯我們的罪何其大!我們犯的罪很小,可是別人對我犯的罪很大。我們經常有的態度是我們是他人犯罪的受害者,可是我們却想不起來自己犯的罪。

所以耶穌説的比喻對我們不適用。我們相信那個君王(天主)寬恕的是我們瑣細的罪。我們的同胞(僕人)對我們多有得罪。因為我們不覺得有被寬恕的必要,我們也不感激天主的慈愛。

或許公開地犯個大罪是個不尋常的恩賜,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感激得到的寬恕。但是因為我們的罪隱藏不為人知,我們不覺得有罪。可是對於得罪我們的人,我們非常怨恨。

主禱文是給罪人的禱文。首先,我們要承認是罪人。常常我們的良心愚鈍,看不見自己的罪,此乃靈性上的大阻礙。只有在我們知道自己犯了罪,而且知道被慈愛地寬恕了,才會感動地去原諒他人。

聖方濟各是最偉大的聖人之一,他稱呼自己是最壞的罪人。他不是假謙虛。他知道他沒有做到所有該做的。他曾説如果最大的罪犯有他所得的聖竉,那麼這個罪犯會是個大聖人。

你、我有很多優勢:我們受過教育、好的家庭、認識神和有保障。可是我們對天主的忠誠仍然冷淡。或許我們沒有觸犯法律的罪,可是我們用給了我們的恩賜好像把世界放了火。我們對天主缺乏熱心是罪、我們對他人的怨恨是罪、我們不慷慨是罪,但是我們卻愚弄自己,自認完全是正義的。

我們以為我們只需要一點慈悲,所以也只給別人一點慈悲。然而耶穌警告我們,我們給予多少,相對的就會得到多少。如果我們給出一點慈悲,我們得到的回報也只一㸃。

11.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經常有人聽到耶穌教誨我們要原諒他人的話,却回應它並不適用在他們的情況:
天主的意思當然不指我應當原諒那個對我做了這樣壞事的人。
普通的侵犯可以原諒,但是這個惡人做了此等惡事,天主並沒有要我放棄對他的怨恨。
我可以原諒,但是他一再重複地做,我實在不能原諒。
然而耶穌說我們必須原諒,否則我們不會被原諒。

這個懇求有很重要的教訓。第一,耶穌知道我們活在一個會有侵害和犯罪的世界。第二,耶穌確認我們,你和我,都是侵害者或犯罪者,而我們也是他人惡行的受害人。第三,耶穌要用慈愛來打破犯罪和報復的惡性循環。

如果罪惡的受害人總是加以報復,那麼世界的邪惡就會加倍增加,導致更多的傷害。但是原諒並非忍受不公正和邪惡,或者僅僅忽略它。邪惡和傷害要和解,而非忽視。罪人最終必須要懺悔,終止傷害。受害者需達到治癒和平安,而不是積存於心直至爆發如雷。

真的寬恕需要痊癒。然而痊癒與和好並不容易。在我們面對邪惡和不義時,不論是他人對我們所做,或者我們對他人所做,都難以痊癒。或許我們可以向被我們傷害或欺騙的人道歉,但是道歉並不能自動讓一切好起來。同樣的,當我們被傷害時,我們也不可能就忽視我們的傷痛而繼續前進。

耶穌不是只搖搖祂的手指頭要我們原諒和忘掉。先知依撒意亞說默西亞「祂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此外,黙西亞「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還有「因他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所以耶穌並非只誡勉我們要原諒和忘却。祂答應以祂的苦難來治癒我們,把我們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因為我們的罪,耶穌承擔了我們的恥辱,而且祂把我們因他人犯罪所經歷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

因此我們要求助於耶穌。在祈禱中,耶穌治癒我們,引領我們遠離傷痛,朝向一個會治癒的寬容精神而被治癒。當我們被傷害太深而難以實行耶穌的教導,我們應當轉求於祂給予我們寬恕的恩寵。同樣地,當我們造成了真正的傷害,不敢奢求會得到慈悲,我們應當轉向耶穌給我們慈悲和平安。

12.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這似乎是最特別的請求。天主會帶領我們陷於誘惑嗎?我們讀到雅各伯書:一:13:「人受誘惑,不可說:「我為天主所誘惑,」因為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他也不誘惑人。」因此,天主不是我們受誘惑、邪惡和自私這些導致我們犯罪的根源。

耶穌領洗以後去了曠野禁食和祈禱,受撒殫的試探。祂抗拒了撒殫的誘惑,顯示自己為默西亞,領導世人遠離撒殫的誘惑。直至今日撒殫的誘惑依然引導人遠離天主。在宗徒信經𥚃我們念到:「祂下降陰府。」地獄是撒殫的領域。耶穌死後下降到了撒殫統治的痛苦和憎恨的深淵。但是在衪死亡之前,就經歴了誘惑、掃掠地獄和迎戰所有撒殫的詭計。

是誰誘惑我們?是撒殫?還是我們自己是誘惑的來源。我相信,而且聖經也説,撒殫是真的,是我們的敵人。他有力量「提示」罪惡給我們。但是他不是唯一誘惑的來源。我們也誘惑自己。我們混亂的慾望也是真的、像撒殫一樣真,有時候撒殫根本不需要參與,沒有撒殫,我們照樣會被慾望迷住、貪心和撒謊。然而撒殫的確潛伏著,他既狡猾又引我們墜落。

誘惑是一種替代天主的計劃。誘惑提議我們天主的愛、慈悲和犠牲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撒旦的方法更勝一籌。有個念頭或者聲音告訴我們:「照顧好你自己、報復你的敵人、沉溺於享樂,不用考慮後果、你受的待遇不公平,所以拿取你應得的。天主之道可能讓你不替自己的權利辯護,而且你可能錯失大家享有的樂趣,所以忘掉天主,選擇其他的方法。」

在《約伯傳》裡,我們讀到天主與撒殫的較勁。天主指出約伯的正義和美德却遭來撒殫的嗤笑,撒殫反說約伯的德性既浮淺又虛偽。撒殫嘲笑約伯的德性以用來嘲笑天主。如果天主的受造物約伯,不能有真正犠牲的美德,那麼天主所聲稱的全都不實。天主的榮耀基於約伯的榮耀,所以撒殫把約伯所珍惜的全部摧毀以考驗約伯:約伯的財産被毀,他的孩子被殺。當約伯面對這些巨大恐怖的損失仍堅守信仰時,撒殫攻擊他的肉體。身體上的痛苦足以摧毀一切幻想。當一切正常時談德性和美善容易,但是若損失重重而且健康也崩潰時,除了自己的苦難很難想到其他。然而即便如此,約伯依舊是有信仰的人。約伯預示了基督,祂也被痛苦考驗,而依舊是天主忠誠的兒子。

在《約伯傳》和耶穌的故事裡,天主允許撒殫試探祂的忠僕。在我們被考驗時,天主不會棄我們不顧。天主讓我們被試探,事實上,為了在信仰和德性上更成熟,我們需要受誘惑,我們不是只在舒適的時候保有信仰,更需要的是在生命沒有意義而信仰艱難時信心鞏固。誘惑讓我們更完善,因此誘惑略有好處。只是我們有極限,如果誘惑太艱難,我們可能遠離天主而陷入無助。

可能最糟糕的誘惑是當我們犯罪時放棄希望。在我們陷入誘惑而背棄天主時,我們可能會絕望。如果我犯了可惡的罪,天主怎麼可能救贖我,甚至愛我呢?最近一個未婚的年輕男士告訴我如果他的妻子對他不忠,他永遠不會原諒她;他也說如果他不忠於妻子,他也永遠不會原諒自己。我很高興他如此忠貞於婚姻。但是天主原諒所有的罪。如果我們因為失敗而絕望,我們就陷入了猶達斯不信天主會原諒的罪。猶達斯的不忠超過我們的想像,他以最殘酷的方法背叛了耶穌。在他面對自己的醜陋和罪惡時,他絕望而自盡。但是永遠仁慈的耶穌會原諒他,只是猶達斯不再奢望慈悲只要黑暗。

當我們說:「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我們承認誘惑是真的,而且必然。但是我們祈求天主讓誘惑在其限度以內。我們向天主呼求因為我們軟弱,我們只能抵擋住些許誘惑。如果誘惑超過我們軟弱的限度,我們知道自己會墮落。因此我們祈求天主不要讓誘惑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

13. 但救我們免於凶惡。阿們。

這個祈求和「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密切相關。我之前說過,念主禱文的門徒深知誘惑不可抵擋。我們的抵抗有局限,如果誘惑太難,我們會犯罪、喪失信仰,淪於絕望。我們祈求天主將這不能避免的誘惑設定限度。

同樣地,我們知道邪惡是真的,我們會面對邪惡。然而圍困我們的邪惡若太兇狠,我們會絕望,轉向犯罪或背棄天主。邪惡會傷害我們,應該嚴肅處理。

這個請求可以有兩個意思。它可以是「免於凶惡」,也可以是「免於凶惡者」。我沒有對古希臘文足夠的知識來説清楚那一個是耶穌的意思,但是可能並不重要。我們已經說過誘惑來自撒殫,但是也在我們的心裡。撒殫以邪惡攻擊我們和世界。但是我們人類可以沒有撒殫的幫助而自己創造邪惡。我們需要免於所有的邪惡,特別是純粹的仇恨、純粹的邪惡者。

我們祈求免於那一種凶惡?我們是否祈求免除自己的淪於邪惡而犯罪呢?如果是這個祈求,那麼就真的和上個關於誘惑的祈求相關。事實上,那也就重複了。或者這個祈求是讓我們不要被外界的凶惡攻擊,不要讓邪惡之事發生在我們身上?

我以為兩者皆是,其間差異甚微。的確,最壞的凶惡不是對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作惡。被謀殺、被騙、被謊言蒙蔽,或者被搶劫都是邪惡,但是成為謀殺犯、説謊者、騙子,或傳佈別人的謠言是更大的凶惡。在天主面前是別人凶惡的犧牲者比經不住誘惑而成為凶惡者好。寧願死也不要犯罪。

可是當我們成為別人凶惡的犠牲品時,我們禁不住要報復,最少也會絕望。我們被別人攻擊,而這人卻消遙在外,我們有可能失去信仰。因此我們先祈求不作惡。我們都有能力做壞事,所以我們祈求天主給我們清澈的思想和內在的力量來對誘惑説:「不。」我們也祈求天主保佑我們免於所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罪惡,不要導致我們失去平安且最後脫離了天主。

我們都經歷過凶惡——我們自身犯罪的凶惡,以及別人加諸於身的凶惡。天主保佑我們免於凶惡,但是祂也讓我們經歷凶惡,與之作戰。我們自知軟弱,天主必須設定界限以防撒殫或凶惡的人完全掌控我們。以這個祈求,我們請天主讓我們以及每個人免於憂傷、苦難,和摧毀生命,使其無法忍受的罪。壞事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可能做壞事,可是我們可以依恃天主保佑我們免於凶惡。

信仰年 - 天主經
美國費城華人天主教教堂

Print Friendly and 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sc 的頭像
    ccsc

    神修小會的共融園地

    cc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