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台灣現代建築史上的偶然
王玉梅
台南縣後壁鄉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落成祝聖於1960年。2001年,榮獲歷史建築百景甄選,成為台灣天主教會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標誌。乘車前往朝聖的途中,遠遠地就望見座落在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中,象徵天國指標性「金字塔」造型的教堂,十分感動。喚起我二十多年前,去巴黎郊區夏特主教座堂朝聖的難忘回憶,因為也是由很遠的地方,就可以望見哥德式教堂高高的尖塔。台灣幸運地擁有這座美麗的教堂,除有天主特別的祝福,還應感謝楊森神父的創意、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波姆建築師的鼎力相助,以及楊森神父的父親、朋友和德國教友在建堂經費方面的大力贊助。
1955年,方濟會楊森神父(Eric Jansen)邀請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 1920-2021)設計教堂。波姆對好友的請託無條件的答應,雖然他沒有到過台灣,但根據楊神父的理念、土地資料和寄送的照片,就著手畫設計圖。波姆家學淵源,他和父親在德國各地設計了許多教堂和博物館,成為戰後重建的知名建築師。波姆一向十分重視周圍的環境和地景,因此嘉南平原的農田間,以稻草堆成尖塔的相片,啟發了他的靈感。1956年,標註大小、高低、尺寸的13張設計圖,由科隆寄到了高雄。這是波姆父親過世後,他初掌父親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第一件作品。
1957年,設計圖經高雄留德的鄭總工程師翻譯成中文後,開始分兩期施工。(有關菁寮聖堂的重要建築資料檔案及設計圖等,目前都典藏在國立台灣博物館。)聖十字架堂佔地約六百坪,由一座大型穩重金字塔造型的教堂,和三小座銀色錐形有尖塔的建物組成。除主建物「金字塔聖殿」,其他分別是入口的「鐘樓」、「聖洗小堂」,以及和金字塔教堂相連的「聖體堂」 。楊森神父說,他來台灣時,父親送給他一個十字架,這個十字架十分珍貴,因為裡面鑲有耶穌被釘十字架上的木片,也就是鑲有聖髑的十字架。因此楊神父要特別設計一個獨立的空間供奉。教堂的外牆上,有一馬賽克鑲嵌的「五傷聖方濟」聖像,聖像線條十分簡潔,據說是一位由台東來台南學台語,白冷外方傳教會瑞士籍蘇德豐神父的傑作。
四座有尖屋頂的錐狀體建物,外表包覆著鋁合金,形似帳幕,是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地方。四座尖頂各矗立著「公雞」、「鴿子」、「十字架」、「王冠」 等有特殊意涵的基督信仰標記。由鐘樓進入教堂後,左手邊是「聖洗小堂」。聖洗小堂十分可愛,中間有一個供神父為人施洗的聖水池,打開圓錐形金屬蓋,其內裝聖水是台灣在地常用的陶製水缸,窗外打井水的古老設施,現在也已不多見了。主祭壇上有一香爐,祭壇旁亦擺放祖先牌位,可見神父非常支持當時教會推動的本地化。台南氣侯炎熱,教堂開了許多大窗戶,深紅色木質門窗,與不規則紋樣的花窗玻璃,都極具特色。波姆希望教堂是一個歡迎人進入,充滿喜悅,提供人思考、探索永恆生命的地方。
德國和台灣的施工邏輯有些不同,加上台灣有地震、颱風和氣候炎熱的問題,因此教堂興建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波折。為了加強隔熱和使空氣流通,波姆將平屋頂改為緩斜屋頂,窗戶也加寬加大,建築技術方面做了一些調整和新的嘗試。教堂落成啟用的聖祭典禮,是地方的大事,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好像過年一樣。教廷大使光臨時,教堂對面的小學生亦列隊奏樂歡迎。據說,由於波姆採用的建材十分特殊,因而促進了台灣鋁業的研究和發展。1986年,建築師波姆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後,教堂備受青睞,因為這是波姆第一件在海外的作品。之後,又因紀錄片《無米樂》聲名大噪,使想要前往的遊客和朝聖團越來越多。
當地老教友回憶説,教堂建材很特殊,在陽光照耀下,遠在關子嶺的人都看得到,搭飛機經過更是一目瞭然。教堂剛建好時,居民很不喜歡,因為他們認為金字塔太高太大,破壞了當地的風水。有一次,教堂對面米倉的米爛掉了,居然有人責怪教堂屋頂上的公鷄,認為是牠惹的禍。雖然這樣的說法有點好笑,但台南菁寮綠色田園中,十分突兀地出現銀色的,似帳幕又似稻草堆的教堂,令居民很不習慣,是可以理解的。使我想到今年8月7日正式開幕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一個有銀球浮空造型的建築,很像一個貢丸嵌入了米血和百頁豆腐中。令人一見難忘的奇特組合,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使我體會到民國四十九年,菁寮聖十字架教堂進駐後壁鄉時,居民內心的感受。
位於劍潭捷運站、士林夜市附近,已成為台北新地標的北藝中心,佔地二公頃,地下一層、樓上十二層,高大的空間裡裝有「大劇院」、「藍盒子」、「球劇場」等三個劇場,若將三個劇場打通連結,即可變身為可容納三千人的「超級大劇院」。其使用的義大利鋁磚、西班牙S面玻璃,和金屬質地的建材,使整體的感覺「很科技」。北藝中心設有ㄧ橘色手扶梯通道,是為不看表演的民眾安排的「公共迴路」,也就是說,不看戲的民眾、觀光客,可買參觀票搭橘色扶梯參觀劇場、後台、咖啡廳、戶外平台,和欣賞觀音山美景。北藝中心已被時代雜誌選入全球百大景點,也被CNN和英國衛報,評選為2021全球8大「最令人期待」的新建築。
北藝中心是由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200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領軍,及台灣許多團隊合作下完成的新作品。據說庫哈斯為了設計和完成這件作品,進出台灣近百次。他的設計靈感和創意組合,源於士林夜市的鴛鴦火鍋,豆腐、貢丸、米血、百頁、滷味配料等大雜燴的啟發。他刻意抬高劇場,將一樓創造成為生活化的藝文空間,是希望進入劇院看戲的人,很自然地融入士林夜市等熱鬧的大環境中。初期,外觀如一雙筷子插個丸子的造型,不被看好,後因獲獎才轉變了人們的想法,成為台北市的亮點。建築師打破常規,成功地將三個不同大小、形態各異的劇院組合在一起,配合各種不同形式的演出,令舉世矚目,所以才成功得獎吧。
藝術家和建築專業人士認為,1960年的菁寮天主堂——稻田間的金字塔,是台灣現代建築史上的偶然,也是台南後壁鄉美麗的地標。2022年正式啟用的台北新地標,「表演藝術中心」,也同樣有一個曲折的故事。期許將來前往二地朝聖的朋友,透過導覽團隊的解說,都能有所收穫。希望前去菁寮聖十字架教堂時,能更深入了解這座充滿特色的天主堂,當然最重要的是,認識我們的天主,因為天主是「愛」,愛永垂不朽。
留言列表